成員都是剛畢業或還在學的北藝大學生,「風格涉」真的是很年輕卻又很吸睛的劇團,幾檔在臺北藝穗節推出的製作都以獨特風格贏得好評,也讓劇團從學生玩票性質漸漸發展到打算正式立案成團。主力創作者李銘宸期許風格涉不要只做劇場,也不要只有他一個人創作,「可以去做衣服、拍電影,什麼都可以試試看。」
華山表演藝術接力演 風格涉《Rest in Peace》
5/31~6/1 19:30 6/1~2 14:30
台北 華山1914文創園區東3館 烏梅酒廠
INFO 02-33939888
劇團小檔案
創團時間:2009年
靈魂人物:李銘宸
重要作品:《不萬能的喜劇》
目前計畫:華山表演藝術接力演《Rest in Peace》
臺北藝穗節起家的「風格涉」,是新生代備受矚目的劇團之一。以北藝大學生為主,創作核心人物李銘宸風格獨具,把劇場形式和流行元素玩得天翻地覆卻又工整細緻,尤其去年臺北藝穗節推出《不萬能的喜劇》奪得多項大獎大獲好評,今年六月即將在華山演出的《Rest in Peace》,會怎樣戲弄生死議題,也頗受眾人期待。
「我的創作風格在學校裡好像比較奇怪(笑),所以就想用藝穗節獨立做自己想做的東西。」從大二升大三的暑假開始,李銘宸接連報名了好幾屆藝穗節,也促成了風格涉的誕生,「想說自己都唸戲劇系了,就試試看做戲吧。」他笑說。
從玩票到成團 要持續創作還是需立案
風格涉的核心成員大約三到五位,都是李銘宸大學時期一同打拚的好友,但因許多成員尚未畢業,所以真正可以說是團員的只有他一個,「我原先不打算立案,希望跟我一起工作的人不要把心力浪費在跟公部門打交道上。」以前認為自己可以不靠額外的公部門補助做戲,但他現在有不同想法,「很顯然,我們在台北無法只靠自己力量,不靠企業或公部門補助生存,立案可能是目前的解決方法,所以最近應該會立吧。」或許因為大家才剛從學校畢業,玩票與職業的分野尚未明朗,也不急著明朗,「我其實也不確定團員會怎麼想,但我們經過的路,好像別人也走過。」
「我的戲都把成本壓到最低,用最少資源去生道具和服裝,盡量不花錢。」因為劇團過去製作以學校或藝穗節演出為主,演員大多是系上學生,場地租借也不需多花心思,「但現在出來了,開始要自己投戲,也希望可以給大家多一點人事費。」這也是他想要立案的原因之一,「我們正在經營劇團的開始階段,團裡只有我一個人,要創作也要管行政跟宣傳。」「不立案」本來是他對風格涉的期許,但現在現實考量讓他不得不轉圜,「以前看《破報》或《PAR表演藝術》寫到,劇場創作者為了補助搞得灰頭土臉、為了商業考量不能做很實驗的東西,覺得怎麼可能?但當我現在走到這個階段,以前不願意去做的事好像又很必須。」
什麼都想試試看 期待有個自己的空間
李銘宸期許風格涉不要只做劇場,也不要只有他一個人創作,「大家看我的戲好像會注意到我的美學、風格什麼的,但我盡量讓跟我一起工作的人有團隊的感覺,作品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同時也幫許多劇團做宣傳美術設計的李銘宸,創作觀並不止於劇場,「我更喜歡類似豪華朗機工那樣的狀態,當然我們還沒那麼專業可以去跨科技藝術什麼的,但我不希望觀眾只是坐在台下看戲,風格涉甚至可以去做衣服、拍電影,什麼都可以試試看。」他笑說。
現階段除了把戲做好之外,風格涉希望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可供實驗甚至演出,「一直以來,我都設法用最少的錢去創作美學或劇場感官經驗,舞台可以空台,服裝可以穿演員自己的,道具可以到處借,只有排練和演出場地,始終是最大問題。」因為藝穗節的出身背景,風格涉擅長利用非正規的劇場空間演出,也習慣在排練場以外的地方排戲,可能是學校走廊,可能是大廳廣場。除了租金相對便宜,也開啟了無可預料的創作延展性。但現在踏入較為正規的劇場空間演出,李銘宸還是希望可以擁有一個屬於風格涉的地方可供排練。「對現在的我而言,人和錢都能想辦法,空間是最難想辦法的。尤其台北縣市寸土寸金,要找地方太難了。」李銘宸不排除離開台北發展,擁有常駐地才能專注琢磨創作。「我猜每個劇團需要的幫助都差不多,大家能做的就是壓低預算。」
學校教創作沒教經營 點滴摸索耗費心力
「我覺得,學校教我們創作但沒有讓我們意識到『經營』,我們作為學生,也沒有把『經營』當作專業去學習。甚至目前在劇場裡做行銷的人,仍是戲劇相關科系出身,沒有經營的概念甚至沒有熱情。」李銘宸認為,大家出學校做劇場,必須從頭開始一點一滴摸索企管經營方針,勞心勞力之餘更難撥出心力開創新局,無法開發新的觀眾群或新的資源籌措方向,「只能不斷和同一批劇場人,爭同一塊觀眾市場。」「政府好像還是比較專注在大型文創計畫,文創一號或舉辦晚會什麼的,相對之下我們始終是少數。」但他也認為,政府如此偏重中大型文創計畫有其合理性,少數人有少數人的堅持,多數人也該有相對多數的文化需求。風格涉的未來該怎麼走,並非現在就該塵埃落定,他們會持續摸索,挫敗然後成長,將風格推到極致強烈,試著別讓自己輕易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