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帆計畫」中,國際交流是著墨最多的部分,像近期雲門舞集赴紐約演出《風影》,並在古根漢美術館展出《風影》意象,就是相當重要的文化外交。(雲門舞集 提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台灣文化的未來,揚帆在何時?

雲門一把火,催生文建會四十四億「揚帆計畫」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雲門舞集排練場的火災,引發了社會對表演藝術發展環境困窘的關注,也促使文建會提出一份令表演藝術界人士振奮的「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仍待觀察。

彷彿受難的菩薩,雲門舞集用自身苦難,提醒對文化公共事務逐漸冷漠的台灣社會:攸關國家未來發展的文化,竟是如此營養不良!

在媒體上,看到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堅強的一面。他心痛難過,但沒有沮喪退卻;復建長路漫漫,他面對來自社會和企業的慷慨關懷,並沒有獨善其身,反而將雲門失火的不幸,和吵嚷的總統大選連結,醞釀了一場文化運動,高分貝批評政府長期忽視文化的急功近利。

雲門讓社會的注意力,在大選中短暫聚焦於邊陲的文化議題。首先,雲門的災難新聞,讓總統候選人的文化政見有了意義,馬英九開出支票,四年內要讓文化預算提高到政府總預算的4%,約是目前1.3%的三倍。而謝長廷表示如果當選,要將文化預算提高到5%。

四年四十四億,提升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環境

表演藝術聯盟在二月底,收集表演藝術界意見,向文建會提出十二點訴求,包括全面清查團隊使用空間的安全性、釋出閒置空間、提高扶植團隊經費、增加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的補助經費、設計表演藝術「投資」機制、全面提升藝文欣賞人口、以文化資產保存觀念制定「表演藝術典藏」辦法、持續充實文化中心演藝廳的功能設備與經營能力、修法推動文化消費得抵減所得之稅賦優惠、協助各地表演藝術團體立案為非營利組織等。

針對表演藝術團隊的需求,文建會在四月初回復執行情況,例如場地安全性清查等,已經著手進行中。對於藝文界期盼最殷切的提高經費、擴大欣賞人口、健全文化設施功能等項目,文建會制定了「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時間、四十四億元經費,提升台灣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

「揚帆計畫」全稱為「揚帆─藝術奠基及國際交流發展中程計畫」,自二○○七年十二月著手草擬。因為在文建會中,主管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和國際交流業務的第三處,預算逐年被刪,處境最為窘迫;提出持續性的中程計畫,被視為保障預算的唯一手段。套用文建會副主委洪慶鋒的話:「預算砍到見骨,不設法搶救怕來不及。」

「揚帆計畫」擬定過程中,雲門不幸失火,一時之間輿論對文化藝術發展有許多討論;加上兩位總統候選人都承諾增加文化預算,文建會乘風順勢,在四月完成「揚帆計畫」初步架構,放膽提出四十四億元的預算需求。

三個主軸:「藝術策略投資」、「深化夥伴關係」、「積極行銷台灣」

如同文建會在計畫緣起中的分析,法國文化部二○○八年預算是三十億五千萬歐元,折合約台幣一千四百六十四億元。文建會一年預算約台幣六十億元,與法國文化部的預算相比,實在相形見微!即使「揚帆計畫」完全通過,每年增加預算十億餘元,要改善積弱多年的沈窠,也絕非易事。

「揚帆計畫」架構分成三個主軸:「藝術策略投資」、「深化夥伴關係」、「積極行銷台灣」,內容包括人才培育、藝術教育扎根,強化地方文化中心和表演藝術團隊體質,也不忘加強具有台灣主體精神的創作,並且以向外積極行銷台灣作為策略性目標,涵蓋範圍相當廣泛。看過初步計畫內容的文化界人士大多表示肯定,認為這是文化界等待許久的一部計畫,當然其中細部的執行方案和預算分配,還有再研議的空間。

按文建會規畫,「揚帆計畫」在主委王拓任內會送到行政院;截至四月底,計畫細項還在修正中。目前已知的內容,除了前述三個主軸,之下再分為十個計畫,架構如下:

 

從計畫架構看來,「藝術策略投資」主軸以人才培育與支持創作為主。在這個向度,更詳細的分項計畫還包括表演藝術專業團隊的扶植與育成、表演藝術創作投資與補助,以及支持經典作品重現。運用包括研習、上課、出國參訪及舉辦工作坊等方式,培育表演藝術經濟、藝術行政人才。視表演藝術作品為文化資產,以數位方式保存創作過程或採集得來的重要資料,避免雲門失火導致珍貴資料毀損的悲劇重演。

藝文觀眾市場拓展方面,除擴大行之多年的基層巡演,也將參考台北市推動的「育藝深遠」計畫,配合教育部九年一貫人文藝術教育,結合地方文化局和教育局力量,運用各縣市的演藝場館與團隊資源,安排學童以校外教學方式,欣賞專業場地的正式演出。

國際交流著墨最多,也要舉辦台版「東尼獎」

回應表演藝術界去年以來,對於各地方表演場所專業化提升的需求,文建會也在「揚帆計畫」的「深化夥伴關係」主軸中編列計畫,增強文化中心演藝廳的技術服務和營運能力。由於台灣各地表演藝術團隊普遍缺乏排練空間,計畫也主張整備閒置場地,釋出實用的排練空間。

國際文化交流是「揚帆計畫」著墨最多的部分。文建會將推動視覺藝術的「館對館」國際交流、協助國內場館和國外單位合作,同時策畫和推動「台灣主題」的國際展演合作計畫。配合馬蕭團隊未來執政後,將以文化做外交前鋒的理念,文建會計畫擴大在國際間尋找合作的城市舉辦「台灣文化周」、「台灣文化月」,在海外設置「文化論壇」宣揚台灣文化,並廣泛參與重要的國際藝術節。

藝文界倡議多時的表演藝術獎項,「揚帆計畫」中也有規畫,例如舉辦「台灣亞洲音樂大賽」、「台灣亞洲舞蹈大賽」。文建會也效法「東尼獎」,舉辦「台灣表演藝術獎」,讓劇場工作者成為眾所注目的明星。

四年耗資四十餘億的「揚帆計畫」,實際仍是杯水車薪。依文建會統計,民國九十一年到九十七年之間,文化支出佔政府總預算的1.3%到1.5%,而文建會預算佔政府總預算的0.3%,約為總文化預算的25%;以目前文建會一年約六十億元經費估計,還有約一百八十億元的文化預算,被用在非文建會所管轄的範圍之內。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直言,藝文界除了關心文化預算不足,更應該關心「還有75%的文化預算哪兒去了?」

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教授林谷芳認為,這樣一個計畫看似全面,但說的都是「內行人的話」,主管政府資源分配的單位或主管,不見得能理解增加文化預算的重要性。台師大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教授夏學理說,文建會應該提供比較數字,例如各國文化預算規模、各國政府對表演藝術團隊的投資金額差異,讓社會了解台灣政府的文化投資非常微薄不足。台北藝術大學藝管所助理教授陳錦誠提醒,計畫的永續性很重要;文建會應該同時設置政策研究單位,長期追蹤文化政策變化和預算調整的影響,了解世界趨勢的演進,以作為政策制定和爭取預算的佐證。

台北市文化局副局長謝小韞呼籲,不要忘記地方政府更窮;部分計畫採用競爭型、要求地方編列配合款,如果地方政府因為財政困窘而無力配合,最終權益損失的還是一般民眾。

出現在尷尬時刻的「春風」,能否繼續「揚帆」?

馬蕭團隊選前承諾大幅調高文化預算,洪慶鋒認為,文建會務實的做法,是先提出具有持續性的計畫。他指出,未來「揚帆計畫」推動的同時,文建會常規的計畫仍會進行,如果能有效整合文建會、甚至其他部會的文化資源,將發揮更明顯的效用。

「揚帆計畫」雖是藝文界期待的政策,但它卻出現在一個尷尬的時刻。新內閣即將就位,未來文建會主委和行政院團隊是否支持這項計畫,仍然未知。但是,站在藝文界的立場,政府施政必須有一貫性,文建會既然在王拓主委時代提出了「揚帆計畫」,未來的主委勢必應該被期待更高,否則失望的情緒,將直接指向馬蕭團隊競選政見的誠信。

雲門一場大火,由於發生的時機敏感,意外燒出一絲春風的氣息。台灣的藝術環境,是否真能在春風吹拂下絕處逢生、「揚帆計畫」是否能讓台灣文化外交揚帆啟航,幾個月之內,答案即將揭曉。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表演團體:何處是我家?

北市文化局釋出閒置空間  團隊又喜又憂

文字  于國華

人口稠密的都會,也是表演藝術團隊集中的地區。接近觀眾和市場是地利之便,高昂房租是必須支付的代價。

年初雲門舞集一把火,燒出陳年老問題:表演團隊的排練場所與辦公空間,嚴重不足。雲門舞集十五年來委身違章廠房排練,情況令人難過,何況還有更多團隊在都市中流浪,找不到棲身之所。

團隊棲身之所難覓,住辦排練只好「合一」

根據文建會委託表演藝術聯盟在二○○五年所做的調查,受訪266個公立或私立團隊的場地使用情況如下:

 

部分團隊擁有自有空間,但未填寫調查表中的「住家合一」或「非住家合一」欄位,致使「自有空間」欄位的數量,多於「住家合一」與「非住家合一」二欄位之和。

調查結果顯示,近34%的團隊擁有自己的排練空間、約44%團隊有行政辦公空間;加上贊助或租、借使用的空間,只有大約20%的團隊沒有固定辦公或排練空間(包括未填答者),看來空間短缺的問題並不嚴重。事實絕非如此。

從上表看出,擁有自有空間的團隊中,80%的團隊辦公空間、61%團隊的排練空間與住家合一,所反映的事實是,許多團隊為節省支出,在同一個空間容納住家、辦公和排練,甚至堆放器材雜物。至於非與住家合一的排練空間,通常面積和高度都不足夠,甚至安全堪慮或違規使用。朱宗慶打擊樂團、身聲演繹劇場,近兩年都曾遭遇水災,金枝演社今年也被檢查違規使用情形。最近房地產景氣抬頭,房東要求漲租或出售房產時有所聞,團隊立刻面臨更高的租金壓力,或得另覓新居。古名伸舞團忙於籌備創團十五周年公演之際,還得應付房東限期遷離的要求,處境令人同情;台北青年管樂團、樂興之時樂團因為房東出售房產,而必須另遷新址。

雲門大火之後,台北市文化局延續過去推動「藝響空間網」經驗,清查出二十多處閒置空間,將開放給表演藝術團隊或非營利團體申請使用,文化局也申請了市長預備金,日後將補助團隊修繕這些公有房舍。四月中旬,文化局擬妥場地使用辦法,預計五月可陸續安排有空間需求的團隊前往參觀、提案申請,再由文化局邀請評審為團隊媒合適用的空間。

按台北市文化局規畫,這些空間不收租金,團隊只須支付水電費;修繕裝潢由團隊自行決定施工規模與花費,進駐後將可簽約使用三年。

北市文化局立意良善,修繕仍是一大問題

文化局用意良善,目前看來配套也很完整,但還不足以滿足團隊的需求。第一,這些空間都有不同的閒置理由,部分區位偏僻、或建築條件不良,例如進出動線阻礙或通風、採光欠佳,都不是簡單修繕可能解決的問題。第二,這些空間的數量,距離團隊的需求還很遙遠;雖然文化局新近爭取到已經廢校的義方國小,也在這一波開放空間的名單之列,但這處比台北國際藝術村規模更大的空間,未來的使用修繕和營運管理都是難題。

最重要者,這些空間的條件,幾乎都不宜當做排練場。團隊需求最急迫的排練空間,還是無法滿足。

文化局承諾,將持續開放閒置空間再利用,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條件合適又廉價的排練空間難以尋得。由政府研擬機制,承租台北市、台北縣郊區或工業區棄置不用、但尚未拆除的工廠廠房或倉庫,整理後租借給團隊排練,或許才有可能解決當前的困境。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