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蝴蝶夫人

相關文章 15 篇
  • 女高音林玲慧將再次飾唱蝴蝶夫人秋秋桑。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從寫實議題到文化投射 唱一場世紀交織的愛戀

    浦契尼的《蝴蝶夫人》膾炙人口,演出歷久不衰,始終是歌劇迷心中的經典。繼廿五周年時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全本,NSO將在本樂季尾聲推出《蝴蝶夫人》歌劇音樂會,由台灣女高音林玲慧擔綱女主角,讓這部東西音樂元素交織、反映當時社會寫實議題與文化的淒美愛情歌劇,再度繞梁耳際、打動人心。

    文字|張瑋珊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費黛里歐》為瑞士蘇黎世歌劇院2013年樂季極受好評的全新製作,NSO將與之合作在本樂季推出。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推薦焦點三:歌劇

    史特勞斯繼續發燒 簡文彬再掀音樂會歌劇潮

    理查.史特勞斯誕辰一百五十年的熱潮不歇,繼上個樂季NSO以《莎樂美》壓軸,北市交則是接棒在今年底推出史特勞斯的《納克索斯島上的阿麗雅德妮》;而簡文彬接掌國臺交藝術顧問後,就在新樂季推出三檔歌劇音樂會,除了大家熟悉的《蝴蝶夫人》,還有兩齣台灣首演:布列頓的《碧廬冤孽》及威爾第的《假面舞會》;加上NSO的《費黛里歐》與北市國的《孟小冬》,歌劇迷可有得忙了!

    文字|林伯杰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蝴蝶夫人》的秋秋桑出身強調輪迴的東方,但故事卻在西方世界不斷被傳誦上演。圖為澳洲歌劇團製作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蝴蝶夫人》:秋秋桑的前世今生

    儘管《蝴蝶夫人》這齣經典的歌劇,上演過千百萬遍。 可是在劇終時, 每個秋秋桑都還是勇敢地把長刃刺進身體裡, 將手伸向孩子後斷氣。 為此,不知讓多少觀眾陪著流淚, 也跟著咒罵那負心漢的無情。 但是,究竟是否真有其人?這段異國戀發生在何處? 歌哪裡好聽?戲如何好看?怎麼唱?怎麼演? 在這段淒美的故事背後,還有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就請您翻開書頁,讓我們娓娓道來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把大部分劇情都圍繞在主角女高音秋秋桑(右)身上。
    焦點專題 Focus

    自東徂西 輾轉羽化紅塵

    《蝴蝶夫人》是歌劇大師浦契尼的代表作之一,這部首演於一九○四年的歌劇,劇本靈感來自於從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舞台劇,再融入另一本小說Madame Chrysanthme的觀點。更因為首演出師不利,浦契尼歷經多次修改,才完成目前大家常演出的第五版「標準版」。這隻歌劇舞台上的蝴蝶,終究在紅塵冉冉中,找到不朽的地位。

    文字|歐頭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哥拉巴園」因擁有西式的庭園和絕佳的觀景,已成為舉行婚禮的熱點。
    焦點專題 Focus 來到蝴蝶夫人的長崎故鄉

    爬上石板坡 拜訪秋秋桑的哥拉巴園

    如果在街上問路尋找「蝴蝶夫人」住過的地方,路人會微笑告訴你,那是個叫做「哥拉巴園」的紀念公園。主人哥拉巴娶了長崎姑娘「阿鶴」,也成為《蝴蝶夫人》角色的原型,所不同的是,阿鶴嫁給哥拉巴之後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哥拉巴也終其一生都在日本度過。

    文字|羅俊穎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浦契尼讓全劇在男女主角成婚與居住所在進行,秋秋桑上場後就只在住所內外活動,彰顯了她只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圖為澳洲歌劇團製作劇照。
    焦點專題 Focus

    殖民時代下 歐洲人眼中的美國與日本

    《蝴蝶夫人》的音樂呈現了異國婚姻/愛情要面對的文化、認知、價值觀等等諸多差異,作品的成功,也在其他領域引發諸多山寨版,例如音樂劇《西貢小姐》等等。在廿一世紀的今日,於許多人生活週遭,隨處可見《蝴蝶夫人》劇情元素的縮影。聆賞浦契尼《蝴蝶夫人》的當下,跨越時空的感受油然而生,更非一九○四年的首演觀眾所能預見。

    文字|羅基敏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文章版面
    焦點專題 Focus

    浦契尼精心雕琢 脆弱如蝶的異國悲戀

    以悲淒哀傷的異國情緣為底,作曲家浦契尼以多首動人唱段鋪陳雕琢劇中人的心理轉折與情節:從第一幕的幸福婚禮、兩情相悅,對照第二幕被夫婿拋棄、竟還被要求帶走兒子的悲劇,秋秋桑最終選擇「光榮地死去」,哀淒的歌聲中,讓世人留下永恆的慨嘆

    文字|林伯杰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蝴蝶夫人》導演奧森保德。
    焦點專題 Focus

    創造單純而動人的「神奇時刻」

    澳洲歌劇團(Opera Australia)製作的《蝴蝶夫人》即將於七月底來台,與呂紹嘉總監率領的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六場。《蝴蝶夫人》的導演奧森保德(Moffatt Oxenbould)是澳洲歌劇界的老前輩,在他來台進行戲劇排練前,我們以越洋電話進行專訪,暢談他對此製作的想法。

    文字|鍾欣志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雪兒.巴克
    焦點專題 Focus

    雪兒.巴克 就是「秋秋桑」代言人

    歌劇世界對澳洲這個國家並不陌生,澳洲聲樂家在國際歌劇舞台上一直都占有重要地位,從廿世紀初的梅爾芭夫人(Nellie Melba),經過叱吒七、八○年代的瓊.蘇莎蘭(Joan Sutherland),到更近期的依凡.明登(Yvonne Minton)、瓊.哈蒙(Joan Hammond),而雪兒.巴克(Cheryl Barker)也追隨著前輩們的腳步,成為國際歌劇舞台上閃閃發亮的一顆明星。 雪兒.巴克就讀澳洲維多莉亞藝術學院時師從瓊.哈蒙,一九八○年代跟隨夫婿、男中音彼得.柯曼萊特到倫敦發展事業,並順利考上威爾斯國家歌劇院的歌劇合唱團,表現傑出,因此當主要歌手生病時,她便被挑選替代演唱;她也開始與一些小型的歌劇團體合作演出主要角色。 因一次與雪梨歌劇院演出《波希米亞人》中的主角咪咪大獲成功,進而使雪兒.巴克獲得大歌劇院的注目,開啟了她忙碌且輝煌的表演事業,接下來一連串的演出,包括了澳洲所有主要的歌劇院、英國國家歌劇院、荷蘭國家歌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蘇格蘭歌劇院、威爾斯國家歌劇院、美國休士頓歌劇院與巴黎歌劇院,並在唱片公司的邀約之下,錄製了多張唱片。雪兒.巴克以完美的唱功,精湛的演技,以及無懈可擊的扮相和身段獲得觀眾與樂評的讚揚。尤其是「蝴蝶夫人」,豐富的演出經驗之下,這個角色已成為她最為拿手、也最受肯定的角色,她在舞台上成功扮演楚楚可憐的秋秋桑,從年幼的天真到成熟的幻滅,游刃有餘。 雪兒.巴克最受人稱道的是她廣大的「範圍」,除了指音域的範圍,更是指她演出角色的範圍,從莫札特到雅納傑克到現代樂,沒有什麼風格是她無法駕馭的,也難怪她是當今歌劇舞台上最受重視的女高音之一。事實上,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優秀的男中音,演唱事業也十分活躍,目前他們育有一子,在澳洲、倫敦兩地居住。

    文字|林慈音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蝴蝶夫人》的悲戀故事與絕美音樂,總是會讓人為之垂淚。
    焦點專題 Focus 和式劇場 一景到底

    《蝴蝶夫人》 讓你陪紅顏落淚

    與澳洲歌劇團合作的跨國歌劇《蝴蝶夫人》,是NSO第廿五個樂季的壓軸。這部作品可說是澳洲歌劇團的里程碑製作,花費三年的時間,以「一景到底」的方式呈現。「浦契尼曾說這齣戲是講小人物的大悲哀。」導演奧森保德戲稱:「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觀眾流淚。」

    文字|李秋玫
    第234期 / 2012年06月號
  • 早期的金光布袋戲偶「大俠百草翁」
    藝視窗 News

    金光布袋戲 創造了台灣戲劇史上最精采的一頁

    金光布袋戲 創造了台灣戲劇史上最精采的一頁 最能代表台灣精神的意象是什麼?今年初,新聞局票選台灣意象,布袋戲擊敗台北101和玉山,成為最具台灣意象的代表作品。即日起到明年一月十四日,台北偶戲館邀集全國最知名的布袋戲劇團,策劃了台灣「金光布袋戲」特展,要讓大家認識最具台灣本土特色的布袋戲文化。 台北偶戲館這次共展出三百尊一九四○到七○年代最具知名度、造型奇特的金光戲偶,兩百件難得一見的幕後道具、文本、服飾、兵器,還有國寶級金光戲檯彩繪大師 陳明山為展覽創作的獨特螢光色彩三十呎大戲檯。活動洽詢:02-25287955,或上網www.pact.org.tw。(廖俊逞) 許常惠回顧展 巴黎「外國文化週」參展 過世已逾五年的音樂家許常惠,早期策動台灣的「民歌採集運動」,對振興民族音樂貢獻良多。文建會特別策劃「台灣民族音樂領航者──許常惠回顧展」,以許常惠 的一生回顧為內容,赴法國參加巴黎第五屆「外國文化週」展出。。這項活動將自九月二十八日起在巴黎台灣文化中心展覽廳展出一個月,將與三十多個國家的活動 共同舉行,開幕當晚並在巴文中心演藝廳舉辦紀念音樂會。(廖俊逞) 台大「現代劇場研討會」 議題回歸創作本體 延續文建會分別於一九九五年、一九九九年舉辦的兩屆「現代劇場研討會」,「二○○六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由台灣大學主辦,十月七日到九日舉行。今年研討內容 回歸創作主體,兩大主軸:理論與實務全面研討、台灣本位vs.國際視野,希望從創作面及生態面總結台灣劇場近二十年發展,尋找一個與國際相互觀照,又有主 體美學與創作觀的未來發展願景。在技術劇場部分,近十位學養與實務兼具專業人士均發表論文,質量與編導創作論述幾乎等量齊觀。除了研討會,台大亦邀請賴聲 川及聶光炎兩位執劇場牛耳的大家發表專題演講,詳細議程洽台大網站http://ccms.ntu.edu.tw/~theatre/。 (廖俊逞) 林懷民為芭蕾天后西薇.姬蘭編作獨舞《莎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卡門》
    音樂曲式

    戲劇與音樂的永恆愛戀 歌劇音樂

    整部歌劇史實際上便是一部戲劇與音樂搏鬥史,二者的相互搭配關係與二者之比重常在不同時代中有著不同的變革。

    文字|陳樹熙
    第22期 / 1994年08月號
  • 《黑鬚馬偕》彩排劇照,馬偕 (梅格蘭札  飾)與其妻張聰明(陳美伶  飾))。
    其他分類

    鑑往知來 向世界發聲

    身為兩廳院迄今最龐大的旗艦計畫,《黑鬚馬偕》在台灣上演之後,目前必須將目標望向歐美:台灣的歌劇和歌舞劇,要如何進軍國際?過去在這方面我們又做過哪些嘗試?鑑往才可以知來,在此重整旗鼓之際,不妨回溯過往國人進軍歐美舞台的成績;一來向他們致敬,二來尊重自己的歷史、成就才可累積。

    文字|符立中
    第192期 / 2008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美國芭蕾舞團、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七月中,是喜好芭蕾的舞迷們捧著大筆銀子得去看的美國芭蕾舞團ABT!這次難得來台,雖然可惜沒有當紅的駐團編舞家Alexei Ratmansky的作品,但在兩廳院坐擁林肯中心大都會歌劇院每年只演出八週的(且常搶不到票)大型古典芭蕾,看著一級的線上舞者在台,再怎麼不捨也值 得! NSO與澳洲跨國製作的《蝴蝶夫人》歌劇,也是一個我想看的典雅經典!在這樣的傳統之外,魏瑛娟想出來的「做臉不輸小美容藝 術節」,勾起了我強烈的好奇!之前看過她一篇談論臉書的文章,亦莊亦諧,辛辣損極!沒想到即採取了行動!這回邀來的都是很有看頭的藝術家:余彥芳是個人色 彩強烈的舞蹈創作者,還有四把椅子劇團《等待窩窩頭之團團圓圓越獄風雲》編導許哲彬、編劇簡莉穎、音樂人蔣韜。其中的簡莉穎,既是高俊耀日前執導的《懶 惰》的編劇,也創作了本次女節的一齣戲,還是藍貝芝先前《無枝Nostalgia》二度呈現:「離家行動計畫」的劇本協力,是廣受邀約的創作人。 為了拓展好奇心,我也推薦看看台北兒童藝術節的國外節目!如果搶得到票的話。我曾在那兒發掘到了一張至今最珍愛的小提琴配樂,是個以色列舞團的原創。由是證明了兒藝節臥虎藏龍,不見得都是「頭腦簡單」的作品呢!

    文字|鄒之牧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蝴蝶夫人》

    神秘的東方情調、淒美的愛情悲劇再加上浦契尼蕩氣迴腸的音樂鋪陳,讓《蝴蝶夫人》成為西方世界探尋東方文化的最佳入門之一, 也是東方歌者登上世界舞台的最佳跳板。NSO繼二○○九年首次成功引進《卡門》後,再次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再次的跨國大製作,相信也會是再一次的成功。而 當年讓黃英一炮而紅的歌劇電影版中的帥氣男主角理查.卓克希爾,此次也應邀來台詮釋平克頓。更讓人好奇的是,除了來台演唱第一組女主角的雪兒.巴克外,呂 紹嘉在第二組演出陣容中,大膽起用國內新銳女高音林玲慧,演唱為了持守愛情與貞節、犧牲自己的蝴蝶夫人秋秋桑。讓曾經執導第二幕的筆者無比興奮與盼望,東 西方新秀與高手的碰撞會擦出什麼樣的音樂火花,令人充滿無限期待。

    文字|林中光
    第235期 / 2012年07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田孝慈:「身體會給出千萬種不同的答案」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
  • 戲劇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