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街上問路尋找「蝴蝶夫人」住過的地方,路人會微笑告訴你,那是個叫做「哥拉巴園」的紀念公園。主人哥拉巴娶了長崎姑娘「阿鶴」,也成為《蝴蝶夫人》角色的原型,所不同的是,阿鶴嫁給哥拉巴之後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哥拉巴也終其一生都在日本度過。
從長崎車站大廳走出來,眼前的景象似有幾分親切感,海風潮騷、船桅林立,深濶繁忙的港口、逐山而居的小城,像極了台灣的基隆港。在日本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長崎是唯一開放對外貿易的港口。和早年的基隆一樣,在航空運輸尚未普及之前,長崎也成為吸收外來文化的門戶。中國人、葡萄牙人、荷蘭人,及其後更多更多的外國人紛紛來到這裡,留下了他們的故事。
現在的長崎,在方言、飲食住居、風俗習慣各方面,多少都還能感受到昔日各國文化的影響,部分街道建築更保存了異國懷舊風情,予人無限浪漫遐想,也成了別具特色的觀光賣點。這樣一個地方,便是「蝴蝶夫人」的故鄉。
走一趟南山手 了解半部日本近代發展史
如果在街上問路尋找「蝴蝶夫人」(用日文說便是「秋秋桑」)住過的地方,路人會微笑告訴你,那是個叫做「哥拉巴園」(Glover Garden)的紀念公園。只怪蝴蝶夫人淒情的故事太出名,各種穿鑿附會的考證引得每個人都想來探視一下這位令人同情的日本姑娘。不過親臨自殺案件現場絕不是個好主意,事實上「哥拉巴園」因擁有西式的庭園和絕佳的觀景,已成為舉行婚禮的熱點。此外也有餐廳提供咖啡和輕食,還可鳥瞰美麗的港口風光,只要不入戲太深,可以順便體會一下詠歎調〈美好的一日〉中,那種望著心愛的人所搭的船緩緩駛進港的心情。
「哥拉巴園」所在的長崎南山手一帶,是當時外國人聚居的地區。因此這裡所保留的是當時外商巨賈和政商名流的宅邸。一幢幢西式花園洋房連成一個觀光區,現在都已開放為紀念館,走一趟等於了解半部日本近代發展史。包括哥拉巴在內幾位當時在此定居的外國人,不論是透過商業貿易或發起在地建設,甚至對維新派人士提供直接金援,都對日本的現代化帶來重大影響,日本近代維新運動的要角坂本龍馬、西鄉隆盛等人,也都曾在這一帶活動。
園中母子雕像 實是紀念女高音三浦環
蝴蝶夫人是否像歌劇一開頭的進場詠歎調那樣,踩著山坡石板路到這山上洋房來結婚,不得而知。但這個角色的原型,某種程度上是來自哥拉巴所娶的長崎姑娘「阿鶴」(舊時日本女子在結婚冠夫姓之前對外不稱姓,只呼其名。在現今園方的中文導覽手冊中,阿鶴按日文音譯為「慈露」;而像「蝴蝶」這類的名字則透露了劇中人藝妓的出身)。當時的日本人對於外來文化似乎並不強烈排斥(在歌劇中蝴蝶夫人若不是背叛宗教信仰而遭到家族唾棄,最初仍是受到祝福的),與外國人通婚也非絕無僅有。所不同的是,阿鶴嫁給哥拉巴之後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哥拉巴也終其一生都在日本度過。
也許因為這樣一段異國姻緣的烘托,在園中才順理成章地立起了蝴蝶夫人的紀念雕像,其姿態正是她屈身向身旁的兒子指著港口的方向,就像歌劇第二幕結尾的場景那樣,母子倆望著港口駛進的船隻期待著父親的歸來。而在不遠處另有一尊義大利帥哥的白色雕像,可別一時激動衝上去賞他兩巴掌,他不是蝴蝶夫人的那個負心漢平克頓,而是大名鼎鼎、歌劇《蝴蝶夫人》的作曲家浦契尼。
事實上前述的母子雕像是「三浦環紀念碑」,以紀念第一位在國際舞台上扮演蝴蝶夫人的日本女高音三浦環(Miura Tamaki),同時也向作曲家致敬。每兩年一度在長崎舉行的「蝴蝶夫人國際聲樂大賽」,主辦單位也會特別在此舉辦音樂會(大約是十一月中旬左右),可以聽到各國得獎者在此演唱《蝴蝶夫人》中的片段。
爬坡訪老山城 懷舊氛圍濃
除此之外,在紀念館中的特展則介紹另一位在上世紀初同樣以演唱《蝴蝶夫人》聞名歐洲的日荷混血女高音喜波貞子(Kiwa Teiko),展出她華麗的戲服和首飾、生平簡介及唱片等等。聽著老唱片裡《蝴蝶夫人》的歌聲,漫步在老洋房的客廳和古董傢俱之間,有一種時空錯置的感覺,彷彿真的來到蝴蝶夫人的家裡了,或許等一會兒女傭會端出美味的紅茶和餅乾?
和九份、金瓜石一樣,造訪這山城老街必須有爬坡的心理準備,然而飽覽港口風光及品嘗懷舊氣氛則讓人不虛此行,按快門的手絕對無法停下來。最後不妨逛逛出口處的紀念品專賣店,方言小卡片可以讓你知道荷蘭文和葡萄牙文如何影響了長崎人的口語;有趣的是蝴蝶夫人煎餅和香水則不知從何而來,店員親切地噴了點香水讓筆者試聞一下,嗯~玫瑰香,正和劇中人一樣,十五歲的蝴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