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超 10年风雨终见晴
等了10年,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简称北艺中心)终于在3月11日揭开头纱,在众所期待之中,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试营运。一如国内所有大型表演场馆的竣工落成,初见世人的北艺中心难免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和指教,身为执行长的王孟超抱持著「试一下,更好」的心态,将他们都视为贵人,持续优化设施,为8月的正式开幕做足准备。
等了10年,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简称北艺中心)终于在3月11日揭开头纱,在众所期待之中,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试营运。一如国内所有大型表演场馆的竣工落成,初见世人的北艺中心难免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批评和指教,身为执行长的王孟超抱持著「试一下,更好」的心态,将他们都视为贵人,持续优化设施,为8月的正式开幕做足准备。
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办、表演艺术联盟承办的「2019文化领导力论坛」于八月廿二、廿三日举行,邀请国内外人士共聚一堂,分享经验,探索如何以文化领导力形塑城市的美感特色。而从来自德国、日本与埃及的三位国际艺术工作者的经验分享,让人理解:好的文化设施,可以丰厚城市的文化能量,文化领导力则带动趋势发展,展现不同思维,或许初期执行不尽如人意,但只要目标清楚,总有拨云见日之时,进而为经济与广大社会带来活力。
卅五年的公仆生涯,让嘉义市新任文化局长林青萍锻炼出一身功夫,曾历任文化中心馆长、市政府秘书、社会处副处长、企划处副处长、文化局副局长、交通观光处副处长、观光新闻处副处长的她,以热情与坚持投入工作,上任文化局长后,即发挥企画、新闻、观光专长,整合各方资源,希望用文化行销嘉义,她说:「我的文化整合概念有三个步骤,先借力使力,然后建立整合平台,进而创造新亮点。」
威尔斯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 Wales,NTW)是全球最年轻的国家剧院之一,与大多国家剧院不同的是,这个单位没有一个四面墙的建物可以为家。然而他们成功地将近四十出作品,带至火车车厢、军事训练场、海滩与山丘、仓库、夜店、等非典型演出空间,更包括其他如巴茅斯(Barmouth)、拉恩(Larne)、亚伯立斯威(Aberystwyth)等城镇,以及斯旺西(Swansea)和东京等城市。同时进行许多人才培育、社会连结、教育推广及国际发展等专案,透过不同的计划,服务对象亦随之遍及各年龄层与不同社会背景人士。 在许多工程完成之前,台湾目前也有许多新场馆属于「没有墙的剧院」,两厅院卅周年论坛便邀请威尔斯国家剧院创意发展部门的主管赛门.寇兹(Simon Coates),在北艺大戏剧系助理教授耿一伟的主持下,分享威尔斯国家剧院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与威尔斯当地社群和空间的深切连结。透过各种案例,开拓更多关于剧院可能性的想像。
作为台湾第一座专业大型剧场,国家两厅院卅年来一路陪伴艺术家与观众,一路积累的经验,将在这个里程碑后如何永续?在九月底举办的卅周年活动「国家两厅院30周年国际论坛:伙伴时代」中,除了邀请国内外讲者分享经验,也提出构想与期许,期待激荡更多的对话与交流,串连台湾各文化机构的无限资源网络。
代表政府的文化部,与公民社会及表演艺术团体之间,该是何种「伙伴关系」?法国的文化政策一向是我们取经的对象,两厅院卅周年国际论坛特邀法国文化部表演艺术国际顾问范谷德,以「文化协力对话与影响」为主题,说明法国文化部如何透过公民社会合作,确立每位国民都有享受艺文活动的权利,而其经验正足以作为台湾的借镜。
身为广东舞蹈学校校长的杨美琦,其实可以乖乖从事编舞的工作,但是她却觉得有更重要的事必须进行,那就是鼓吹现代舞。文革之后虽然拨乱反正,不过现代舞的自由思想与意识型态仍非政府所期许。
为了让台湾的舞蹈创作者有更多交流机会和更多元化的空间,由「张婷婷独立制作」担任策展制作的「2016 圆桌舞蹈计划」,以微型艺术节的模式,让国内外编舞家一同发表具原创和实验性作品,在短短十五分钟的表演中,擦撞出不同的火花。
云门舞蹈教室透过系统的教学与设计,启发人与生俱来的律动感,不仅解放人逐渐僵硬的肢体,也解放囚锢在内心的情感与想像力。
泰雅族少女沙韵的凄美故事,让人们起而追寻那一条应该不存在的路即时互动3D多媒体剧场《路》是一个跨界的勇敢尝试,以沙韵之名启程,结合了传统戏曲身段与当代肢体,以最新的即时动态捕捉及互动投影技术,诠释这一次又一次找路的心灵探索你会蓦然发现,找「路」,原来是为了「找自己」。
新古典舞团这次将法国作家圣修伯里的《小王子》改编成《小王子3.0》,让小王子造访三颗星球,三颗星球的舞蹈分别由新古典舞团的资深舞者罗庆成、张桂菱、林维芬负责编导,他们将舞团特有的肢体语汇如水袖等融入舞剧中,「新古典」经典味十足;而且他们的「舞二代」也上台与父母同台,台上台下一起回归童真,重觅儿时初心。
简文彬认为,本土创作与观众间的互动障碍,错也许并不在作曲家和观众,而在于表演界没有提供足够的环境和条件。是否果真如此,当然有赖长时间实践和试验,但简文彬义无反顾地投入这个冒险,因为他认为无论如何,严峻的现代环境中,停步不前终是死路一条。
对台湾的表演空间而言,未来几年将是「收成年」!随著台中国家歌剧院、高雄卫武营、台北艺术中心、台湾戏曲中心等场馆陆续完工开幕,人们期许能发挥漩涡效应,带动台湾的艺文能量,但这些场地同时也面对节目、市场、行销、人力等问题。值此关键时刻,台北市文化局特邀英国盖茨黑德音乐中心(Sage Gateshead)总监安东尼.萨金特(Anthony Sargent),借镜他十五年来成功将一个默默无名的工业城镇,转型为艺文之都的经验,从前期筹备到正式营运,检视新场馆如何串联天时地利顺畅上轨,漂亮起幕登场。
如果说一九八七年国家两厅院的完工,是台湾艺文发展重要的里程碑,那么二○一四年「国家表演艺术中心」的成立,将为台湾开启表演艺术的新座标。从此以后,台北国家两厅院、台中国家歌剧院、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将共同肩负推动台湾艺术文化推广扎根的重责,三大场馆既竞争又合作,对外与世界接轨,对内则为庶民服务,共同展现台湾多元、丰沛的文化面貌。
龙应台部长认为,台湾在面临政治困境重重、军事外交不足、经济布局有限的状况下,更应以文化为外交前导,使艺术成为一把他国无法拒绝的钥匙,打开国际的交流之门。于是文化部积极规划「表演艺术海外播种计划」,在内强健环境与团队体质、培育优秀人才,对外则透过参与艺术节与艺术家驻村,以及台湾品牌团队「母鸡带小鸡」的效应,让台湾的表演艺术与国际接轨,通行无阻。
光辉的十月里,大大的蓝色旗帜,在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飘扬著,颇有召集天下好汉的气氛,难道有人要揭竿起义吗?原来这是文建会所筹划的「华山艺术生活节」,邀请大家一起到华山「起艺」!
你知道吗?电影《艋舺》经典台词中的「义气」,已经不稀奇了,现在当红的是「艺气」!「2013华山艺术生活节」不但要大家身心灵都充满「艺气」,还邀大家「艺同作伴」,用艺术来创作自己的生活脚本,这才是品味生命的王道。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