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瑜
-
焦点专题 Focus
两桌四椅的「中式理查」 环球剧场中的阴阳辩证
导演王晓鹰的《理查三世》当年是应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所邀而制作,在「GLOBE to GLOBE从环球到全球」戏剧节演出,为了在各国竞演中彰显中国特色,他采用中国戏曲元素,更在首演时因布景道具未抵达,反以更简约有力的表演令人惊艳。对理查三世的诠释,王晓鹰说:「我想用一种中国的『阴阳辩证』的方式来处理他在与其他人物对话的时候,是一个正常的、帅气的、俊朗的,当他做内心独白的时候,就呈现出一种形体的、灵魂的扭曲。」
-
焦点专题 Focus
林兆华 从形式到表演 坚持前行的先锋
林兆华可说是近代中国戏剧发展最重要的导演之一,开启了八○年代以来的实验话剧和小剧场风潮的他,三十年来持续在剧场中实验创新。林兆华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导演了许多历史之作,如《绝对信号》、《车站》、《狗儿爷涅槃》、《哈姆雷特》、《赵氏孤儿》等,这些作品在不同阶段不仅扮演了先锋者的角色,也引起思想和美学上的争议和触及中国当代剧场的重要问题,例如对导表演方法的再思考与尝试,以及戏曲美学的现代应用等。
-
焦点专题 Focus
李六乙 跨足戏曲与戏剧 双刃挥洒革新
李六乙是话剧和戏曲的双栖导演。在戏曲方面,他不但是公认导演戏曲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话剧导演,也是少数真正能掌握戏曲精髓和技术的话剧导演,他的「新戏剧」系列戏曲,透过现代戏剧手段解构旧有程式在表演脉络中的意涵、并进而产生不同意义,对有为戏曲革新做出划时代成果。在现代戏剧方面,他以「纯粹戏剧」的理念,尝试找到人的精神典型,对李六乙来说,人的精神典型要比人的社会典型来得更为强烈和重要。
-
焦点专题 Focus
王晓鹰 深究文本内涵 严肃诘问生命
除了林兆华以外,在八○年代实验话剧运动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剧导演,至今仍活跃于话剧舞台的恐怕就属王晓鹰了。虽出身于八○年代的实验导演之列,但他从九○年代后至今的导演风格趋于沉稳,不再汲汲于剧场表现形式的探索,而以诠释严肃和具深刻生命意义的戏剧文学作品为其舞台创作的核心。王晓鹰的戏剧中的文学经典、严肃的题材、几乎不用大明星、不取悦观众、也无廉价笑声,这在当前过度商业化的中国话剧舞台的确是凤毛鳞爪。
-
专辑(一)
孵一出未来新戏曲
北京的小剧场戏曲制作人洪业认为,小剧场戏曲在环境中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是否迅速创造利润,或立即创作出一流作品,而是扮演著文化导引的功能。因为小剧场的「实验」、「先锋」印象,在这里进行改革较不引起反弹,能成为戏曲实验和创新的可能空间。这种特性也较能引起年轻观众看戏曲的兴趣,使他们透过接触小剧场戏曲,进而接受传统戏曲,她说:「透过这几出戏,我想它能成为一种孵化器──戏曲改革的孵化器」
-
戏剧
推动上海戏剧摇篮的双手
因为「喜欢挑战不可能的事情」,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在南北地域文化泾渭分明的环境下,选择了《正红旗下》这样的「京味话剧」来制作,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想向各界证明上海制作话剧的实力。而在剧团必须自谋生路的大环境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改革如演员俱乐部的成立与制作人制的施行等,都使其呈现不同于其他城市演艺团体的活力与竞争力。
-
北京
剧情颠覆传统,表演走出主流
由于这出戏的重点是从「说故事」来进行人物动作的表现,而不在于揣摩角色的心理,所以林要求,除了必要的动作(如拿剑等)和走动,演员形体多呈现不动的状态,必要的身体动作也被要求简化。这样的要求,让几场群众场面中的演员肢体,呈现出「简单」的整体感。林兆华表示,为了反「伪现实主义」繁琐的舞台调度,此戏要「简化无内容的瞬间场面,包括表演上和调度上,所以人物上、下场的节奏尽量明快,形体动作尽量简单。」
-
专辑(二)
戏曲化、荒谬化与游戏化
近廿年来,大陆莎剧演出的流变,展现了于急遽转变中的大陆社会中,在政治、经济与文化之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一九八○年代初演出的莎剧,流行「戏曲化」;九○年代初,剧烈的社会动荡与迅猛的经济转型,对艺术工作者来说,荒谬感比悲剧性来得更有时代性,荒谬主义的莎剧表演顺时而生。随著商品经济渗透进社会的每个角落,经典莎剧也走上粗鄙化、游戏化之途。
-
东南亚
改革政治,也是改革身体
东南亚各国长期以来,许多领导者无法抗拒金钱和权力的诱惑,致使大部分东协成员国普遍存在著政府腐败、剥削劳工、严重环境污染、毒品交易与贫穷等现象,东协人民需要无私的领导人来带领他们解决问题。而从印度流传至东南亚的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不仅是诉说王子罗摩如何经过各种磨难而成为一个君主,同时是这则史诗也是东协共有的文化基础。
-
专题(一)
北京人没有「小剧场」?
对于北京的剧场工作者和观众而言,小剧场意义不单指风格上和大剧场有明显区隔的场域,而在于多样性和较自由的「可能」性,不一定要跟前卫或实验有一定关联。虽然北京的小剧场不像台湾、香港、和日本等小剧场,旗帜鲜明地展现前卫与实验,但不论就创新、实验、和多元性的发展来看,在中国仍只有小剧场能开创最大可能性。
-
南部剧场
社区剧场的另途思考
一个不以演出为主的剧团,没有导演、演员、编剧、技术人员,只有几位集剧场训练、社区/社会工作、公关等任务于一身的团员;藉著剧场工作坊的形式与地区居民交流、互动,在短短年余的时间内,足迹遍及台湾并在今年「第二届现代剧场硏习会」中备受注目。
-
现象视察
美国社区剧场联盟简介
美国社区剧场联盟提供社区民众优质的娱乐和知性的刺激、挑战与机会,并促使居民成为其社区中改善生活品质的贡献者。
-
现象视察
社区的剧场实验
目前台湾对于社区剧场的窄化观念是我们至今难以冲破的藩离。这些窄化观念不外是将社区剧场功能化、业余化、以及过度渲染的集体化,换言之,许多人提及社区剧场不免联想,它必须从事社区服务,如环境保护、关心受虐儿、独居老人、甚至流浪狗等不属剧团的工作;这些狭隘观点极大地限制了社区剧团体的发展空间。
-
南部剧场
高雄小剧场的新能量
陈明淑为南风剧团的资深优秀演员,此次初试啼声首度编导。在高雄地区拥有一批戏迷的她,《超》剧首演即有近九成的观众捧场,演出后仍有八成观众不愿离去。
-
南部剧场
台南人剧团的台式温情剧场
由于题材具有地域性,台南人剧团的作品呈现出一般台湾人台南人家庭成员间的情感、关系和习惯,内容散发著浓烈的家庭温情。
-
南部剧场
剧场薪火如何相传?
中、南、东部等地的剧团过去皆曾仰赖北部人才以疏困;但因行事风格的差异与理解创作人才扎根的必要性,早已使他们认知到培养属于自己的创作人才方是延续与活络当地剧场生态的重要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