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瑛娟
-
特别企画 Feature
剧场私回忆/1992.魏瑛娟
台大话剧社期末公演,编导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不在下冰雹》The Name of the Rose,演员是阮文萍、Fa、王嘉明、曾宝仪、黄克明。英文剧名The Name of the Rose来自莎剧,整个演出想谈人生意义生命本质之类。 还记得讲的是一个自闭少年无聊漫长暑假遇到的奇人怪事。阮文萍、Fa扮演一对爱侣,关系甜蜜又紧张,不时看见幻影,一只粉红色恐龙横越舞台。王嘉明演恐龙,穿著全套恐龙装,肚皮上还有颗大大的紫色肚脐,每次出现都让观众好开心。曾宝仪还是大一学生,家教严,有一场戏要穿泳装,得先问过家人。 台大校园卧虎藏龙,啥人都有,有一场戏,文萍、Fa只裹一条白床单掩住重点追逐争吵,谈判高潮处,Fa对文萍张开床单展现「诚意」,背对观众的Fa如展翼俊美白鸟,背景音乐〈Love Me Tender〉响起,观众狂笑。突然,一女性观众奔上台冲至Fa前面看「诚意」,演员愣傻但镇定,很有诚意地演完,台下观众还以为是故意安排的,在那个凡事都说「后现代」的年代,这种乱入,颇有时代精神。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策展狂想之二:做脸不输小美容艺术节
名称:做脸不输小美容艺术节 形式:表演艺术、脸书专页、线上聊天室三大类。涵盖表演、音乐、舞蹈、装置艺术、研讨会、工作坊、展览、论坛等等。以受邀团队擅长之议题与形式自由决定。 主旨:语言有味,面目可爱。以脸书书写的百怪千奇现状为主题进行各式创作。 内容:鉴于脸书人口激增人人重度倚赖不可一日无脸,露脸哈啦涂鸦墙门面作为人际关系拓展加朋友第一印象日趋重要,且已发展成熟迫切需要美容医学相关技术支援,或做脸换肤或微型美容或切开整型等等皆环绕一重要主题,即是到底要让人看啥样的脸呢(脸是脸我是我知人知面不一定知心)是关心国家大事忧头结面天下大事你们都不对我面子最大我说了算,或疼爱自己朱颜粉面频换造型各角度自拍报告三餐随时打卡要人追踪不时抒发己怀面有菜色说生活充满疲惫或红光满面元气充满凡事以哈哈喔耶作结外加符号笑脸,或面面俱到四面出击转贴各式文章图片影带夹议夹叙显露品味喜好内涵思考勤于回答民调参加各式活动勤作表面文章硬撑门面满脸风霜,或牺牲小我笑容满面分送爱心推荐游戏为人回应留言有赞就按善缘广结看人脸色慈眉善目总之,不管朋友人数多寡大有面子或小脸美丽,勤奋做脸四面八方体体面面是首要正所谓输人不输面啦。 合作的艺术家:脸书上知名的个人或团体。例:一直社(舞台有够大剧场美学改革小组)、少女手术中(野性妹妹艺术治疗基金会)、你老师(教师表演评论语言促改会)、忧郁少年(青少年摇头矫情打气同学会)、开喃商工夜补校一年级枪枝改造学校(校园霸凌宣导重点学校)、庸俗青年(青年文创创业辅导会社)、沼气公园(快乐拥核核德核能环保单位)、摸湿湿姜(基因改造全面塑化烹饪作家)、面面(日日变脸会赢专业美容咨商师)等等。(请相信我这些脸书团体真的存在不信你去查) 场域:不拘。以其主题择一适合的大小展演论述空间。叮咛:空间大小观众人数多寡不是问题,论述方法意识形态美学高度创作操守才是重点。 观众:所有关怀脸书美容做脸议题之书友。
-
艺术家的OFF学
拆房子折房子叠房子
不同于其他建筑师,对于空间维度的变异思索与折叠空间结构的设计实践贯穿Calatrava所有作品,游赏他的建筑如历经一场拆解(或组合)空间的视觉益智游戏,观者可任意由一组弧线、曲面、棱柱或尖角入手,试著找出反复的元素,开始拆房子折房子叠房子甚至闻见楼宇结构线条因反复串接衍生而出的节奏,如歌般。
-
艺术家的OFF学
巴格达咖啡馆
走过许多国家看过各式咖啡馆,这座距离最近城镇至少约三小时车程几近孤绝忘世的沙漠咖啡馆最叫人动心;我遥望远处偶尔才有人车经过的笔直公路,四望无际,往北可通土耳其伊斯坦堡,往西是地中海,往南直下约旦,往东是伊拉克,也是进入巴格达重要门户这里大概是我最接近巴格达的地方
-
艺术家的OFF学
大马士革弯月
正午阳光晒地空气乾燥且高热,住民几乎都躲进屋内或阴凉处,我仍兴味盎然地味追逐著簷间、墙角、窗棂、蔓生的绿藤、晾晒的织花地毡或一张倾倒的椅子的光影变幻频按快门,像要记下什么或说求证什么,我试著弥合张看与想像中的大马士革,如果有所谓乡愁,大约就是这种裂隙间的来回凝视与映照吧。
-
艺术家的OFF学
以神之名(下)
以神之名的朝圣旅行与其说是与神交通,更似内在自我的显现。而这最常成为文学创作或历史评议主题的赤裸显露却多是人性短浅难堪掩过神圣初衷,最声名狼藉的应属中世纪的十字军武装朝圣吧。德国著名文化学者Norbert Ohler以旅行概念重新反省这段东侵阿拉伯世界过往,并毫不遮掩其丑陋,十字军战役展现了「欧洲人令人厌恶的一面」,并深深烙印在其他不同宗教文化民族的集体记忆里。
-
艺术家的OFF学
以神之名(中)
观光客人潮汹涌处都可发现这样刻意并置展示的海报,贩卖纪念商品的小贩说这是九一一事件后最热销的商品之一。没了世贸双塔的曼哈顿天际线今昔对照,自由女神像看来更如嘲讽。这就是纽约啊,所有事件或灾难或恐惧都可转化成商品,进入资本主义运作系统生出产值,尽情利用尽兴消费,而这却是反西方资本及帝国主义攻击者所欲打击消灭的,剥削不停自由不兴
-
艺术家的OFF学
以神之名(上)
相较于拥有核武的欧美与以色列,贫弱的伊斯兰国家只能以恐怖攻击回应,那是贫民仅剩唯一武器,关于恐怖主义的全球蔓延与激化,反西方观察家如此分析。有无消解仇恨共生共存的方法或途径?车窗外巴勒斯坦难民营荒草蔓生枝叶缠绕,铁丝网围篱间清真寺唤拜楼尖塔隐约可见,这是个遗弃诸神也为诸神遗弃的时代,朋友黯然地说。
-
艺术家的OFF学
墙(上)
矮窄的巷弄间不断出现铁栅栏门,门的两边各是以色列人与阿拉伯人的商店,一入夜便紧闭锁上各自提防,街道交通寸断我的夜间散步成了不断转向远路绕行的迷失与碰壁神说要爱你的兄弟、邻居.我费力地找寻出口。
-
艺术家的OFF学
异教徒天堂
Kafir人的住屋傍山而建,几乎是门窗开敞,夜不闭户,我们很容易底在屋宇间穿梭过一户又一户,也许是这样的建筑格局与生活风格,他们好客开朗。我四处晃荡,不时停下加入正在裁缝的女子或编织籐篮的妇人或与一群怀抱小孩的妈妈们一起眺望远山。
-
艺术家的OFF学
纯洁的土地(下)
向导的声音有些紧张,提醒我们不要将头伸出车外张望,他隔著车窗为我们介绍沿途「风光」:颓圮脏乱的阿富汗难民营、被炸弹攻击烧毁的美军卡车残骸、当地最大毒枭的豪宅离开后,我们获赠一只证书,书写著日期及我们赴此一游彷若恭贺我们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
艺术家的OFF学
纯洁的土地(上)
车辆彩绘装置几乎是巴基斯坦最知名的特色与工艺,据说是来自旧时骆驼商队装饰骆驼的传统,不仅大小汽车,连田里工作的牵引机、卖冰饮的三轮小车、筑路挖土机等都多少可见彩绘美容他们投注著巨大热情,且所费不赀,我不禁揣想往昔丝路送迎繁华荣光。
-
艺术家的OFF学
沙漠玫瑰
我们翻过修道院,站在山顶高处俯瞰整个古城,午后阳光斑斓,橙红色砂岩更显亮丽殷红。十九世纪英国诗人John William Burgon曾以十四行诗赞誉佩特拉艳红如玫瑰,绽放永恒,他的诗文迷离梦幻,召唤著探险者、旅行家、文学作家等争相探访著述歌咏,这座沙漠中的玫瑰红城成了东方神秘浪漫的象征与传奇。
-
艺术家的OFF学
日出婆罗浮屠
赤道正午太阳晒得人焦躁昏乱,佛塔上毫无遮蔽荫凉处,游客顶著烈日的攀爬速度显得延宕迟缓。他突然从阶梯窜出,穿著包裹紧密的西方小丑彩衣,大汗淋漓。原来他是热门观光景点寻常可见的著装演员,靠著戏剧造型与人合影营生。
-
艺术家的OFF学
大卫之舞
「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华面前,用松木制造的各样乐器和琴、瑟、鼓、钹、锣作乐舞踊大卫在耶和华面前极力跳舞」我不禁想起《旧约》里关于大卫王在耶路撒冷迎接约柜的狂舞描述。据考证,衣索匹亚的主显节仪式仍保留著旧约时代古以色列人的吟唱方法和步态,他们摇晃著比金字塔历史还古老的铜制Sistra铃,叮叮呤呤迷魅梦幻,彷若招唤著久远而神秘的过往。
-
艺术家的OFF学
被太阳晒黑的子民(下)
她突然拿下唇上的陶制唇盘,揣到我怀里,比出十支指头希冀可以卖我十Birr,我看著她下唇组织间巨大晃动的圆洞,顿时愣傻。据人类学者考证,Mursi族少女约二十岁时,就开始在下唇切割洞口放入自己烧制彩绘的陶盘,随著切口的不断拉扯延展,不断变换唇盘尺寸,最大可达直径十五公分,唇盘愈大女子嫁娶聘金愈高,最高可换五十头牛。
-
艺术家的OFF学
被太阳晒黑的子民(中)
我想像著她的恋人如何以刀斧钩镰尖石等利器在她身上划下爱的印记,鲜血淋漓时再刻意涂抹沙污尘土,诱发严重的发炎、溃烂、结出巨大如图腾般的疤记伤痕受难的过程是爱情的试炼,惊怖的伤口是盟誓的言宣何其暴烈的爱意表达方法与美学啊,我骇然于如此难以理解的异俗奇风,无法停止颤抖。
-
特别企画 Feature 导演与作家/文学剧场漫游者.答客问
魏瑛娟:在废墟之上搭建城市,在城市之下,挖掘废墟
1.从改编文学为剧场文本的经验中,你认为剧场何以提供读者/观者不同的乐趣? 如果文学文本是「实体」,那么剧场搬演就是「镜像」。就引用卡尔维诺的概念吧,这「彷若两个城市,一个耸立在湖上,另一个映照在水里,上下颠倒。」其乐趣在于,这是一座双子城,但不对等,「每张脸和每个姿势,都在镜中拥有颠倒的脸和姿势」,读者/观者在一点一点的对应过程中,忽然瞥见自己镜中的倒影,更胜自身实体的真实。 2.处理文学文本和剧场文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继续沿用前述的概念吧,「有时候,镜面增加了事物的价值,有时候又否定了价值。在镜子外看似有价值的每件事物,映照在镜中时,不见得能够维持原有的力量」。其妙趣是,相同之处,上下颠倒;不同之处,可能对应紧密。在创作的想像上或说创作的乐趣在于,「在废墟之上搭建城市,在城市之下,挖掘废墟。」 3.任何一部作品都具备剧场搬演的可能性吗?谈谈卡尔维诺作品的剧场性? 从《自己的房间》(1997)、《蒙马特遗书》(2000)、《给下一轮太平盛世的备忘录》(2001)、《艾蜜莉.狄金生》(2003)到《333神曲》,我持续在剧场里搬演文学作品,这些文本各异,包含了小说、诗歌、传记到文学评论等文类,对我而言,没有不可搬演的文字作品。相较于文字想像,剧场当然有其局限,但在局限里玩耍文字意象却也拓开了文字文本的更多趋近可能。三番两次与卡尔维诺在剧场里交手,我沉迷于其慧黠的哲学思辨,它们提供我所有视、听觉符号流动的经纬。若要问文学作品的剧场性,卡尔维诺是我心中的首选。 4.你如何阅读、理解、呈现《看不见的城市》这部小说? 这不是我第一次与《看不见的城市》交手,其实我在《Ki Ki漫游世界》(1997)里就企图对应《看不见的城市》小说文本,当时我的导演笔记上写著,「飞行和时差混淆时间,想像和旅行错置空间。变换一个城市便失去一次记忆,被书写过的城市立即被遗忘。亲爱的卡尔维诺,我
-
艺术家的OFF学
被太阳晒黑的子民(上)
她们找我攀谈,央求当我的模特儿,希冀可以换些零钱、糖果。嘴里嚼咬著小树枝(那是她们的零嘴),刚发育的胸部美丽小巧,三人搭肩拉著斑烂的方巾一起行走、转身、说话与戏耍,澜漫天真。
-
艺术家的OFF学
《楼兰风流》(下)
我看著倒插在胡杨枝干间的宝特瓶垃圾,结舌瞠目这里曾有人行经,距离遗址门口应该不远我为自己找到回去路庆幸,但又看著周边迤逦的破碎陶片,怒意难掩那些极可能是魏晋时代留下的庶民生活遗迹啊,我无法置信眼前的残酷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