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显祖《还魂记》插画,杜丽娘入梦后与柳梦梅相会。(中央图书馆 提供)

明传奇《牡丹亭》的曲文之美使得曹雪芹特意创造出来的才女林黛玉都为之「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而它的演出艺术的要求也使它成为古典戏曲演艺的瑰宝。《牡丹亭》写成迄今已近四个世纪,它的舞台生命不仅未尝稍歇,且还不断成为后世画家、文学家、音乐家创作灵感的来源。这一代稍为留意文学作品的人,对白先勇的经典小说《游园惊梦》都不会陌生,故事中管弦消歇、旧情如梦的女主角钱夫人,正因藉了《牡丹亭》中〈游园〉和〈惊梦〉两折曲文的情境辞藻而得以不必表白,哀怨缠绵尽出。

汤显祖(1550-1617)有四出以梦为主题的传奇,分别是《紫萧记》、《还魂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也就是《牡丹亭》,写成于一五九八,正当汤显祖的盛年。虽是盛年,汤显祖此时已是阅尽沧桑炎凉。他原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但因文章得罪当朝,连续被贬到广东和浙江,却仍因不肯因循规矩,遭到谤劾,于是罢官归里,「萧闲咏歌,俯仰自得」,以写剧自娱,没想到因此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光芒闪耀的剧作大家。

汤显祖无疑是个唯情主义者。他认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创作意念,便是建立在这样「生死以之」的唯情观上。因此,他在剧中创造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他们因梦中的相知相慕,竟能打破礼教的界限,化解阴阳幽明的阻隔,终于有情人成眷属。《牡丹亭》固然是曲艺经典,但使它历久弥新的关键,恐怕也在于汤显祖创造了一个证明爱情的力量可以泯灭生死、超越时空的故事。这样热切的情爱的礼赞,四百年来藉了舞台上不断的演出,成为礼教中国无数有情人藏而未发、发而不能至的感情世界的代言者。

本剧将于八十一年十月三日至六日晚上七时,在台北国家剧院演出,由昆曲名旦华文漪担纲饰演杜丽娘,大鹏当家小生高蕙兰饰柳梦梅。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演出档案】

演出时地/十月三日至六日晚上七时

台北国家剧院

顾问/白先勇、贡敏

导演/秦锐生

舞台、灯光设计/聂光炎

服装设计/靳萍萍

舞蹈设计/林秀伟

文场领导、𢬍笛/萧本耀(水磨曲集负责人)

主要演员/华文漪(旅美大陆昆剧名角)饰杜丽娘

高蕙兰(大鹏国剧队当家小生)饰柳梦梅

史洁华(旅美大陆昆剧演员)饰春香

叶复润、章复年、曲复敏(复兴剧团演员)分饰陈最良、杜宝、杜母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