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漪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華文漪駕鶴西去 從此世間無美人
(印度神童預言4月13有大事,世人紛紛猜測,是疫情、地震還是經濟,對我而言,竟應驗在華美人駕鶴西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岳美緹、華文漪 傳承絕活精藝再現
受到「崑曲永遠的義工」白先勇熱情感召,知名崑生岳美緹與名旦角華文漪,把兩人當年的經典之作《玉簪記》,口授心傳給青年崑劇演員俞玖林、沈豐英。《玉簪記》須在內斂蘊蓄中呈現濃烈愛戀之情,許多表演細節的設計,都讓角色跳脫程式更顯鮮活。從未在台灣同台演出的岳、華二人,如今台灣戲迷可以透過新版《玉簪記》,藉著徒兒的對戲,想像兩人的昔日丰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白先勇 讓崑曲重綻姹紫嫣紅
五年前,白先勇手持牡丹花語重心長說:「過去,我們只推開前窗看到別人種的花,其實,自己的後院也有最美的花。」今年,白先勇手中的花由牡丹變成了蓮花,在青春版《玉簪記》來台巡演宣告記者會上喜孜孜說,牡丹已花開遍地,他的青春二部曲還要再接再厲,樂觀主義的他,「不信青春喚不回」。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年杜麗娘懵懂出走 今朝演《夢蝶》心靜眼寬
晚開牡丹現嬌靨,重披戲衫幻羽蝶—錢熠
一九九八年的戲曲盛事,無疑是中國旅美導演陳士爭執導湯顯祖五十五折全本《牡丹亭》的演出,以及該製作衍生出來的諸般風雨,而錢熠劇中那為愛而死生的杜麗娘、戲外為演戲出走異鄉的青年旦角為此一砲而紅,也從此步上了完全不一樣的人生道路。九年走過,錢熠曾放棄從小沉浸的崑曲藝術,嘗試不同的演出,但歷練過後,卻更發現崑曲的無邊遼闊。十二月,她將與吳興國演出「新創崑曲歌劇」《夢蝶》,不離「崑」,卻擁抱更多的可能。
-
戲曲 崑曲天王、天后十餘年後再聚首
華文漪、蔡正仁《長生殿》續情緣
當年,華文漪、蔡正仁曾是上海崑劇團兩大台柱,一九八九年之後,兩人在崑曲領域各奔東西,十多年來,兩人在大陸、美國同台次數屈指可數,四月,終於能在台北的舞台上重聚首,共演膾炙人口的經典好戲《長生殿》。
-
戲曲
「跨劇種」的挑戰
京劇演員外放,表現手法陽剛而有力;崑劇演員講究內斂,手法圓柔而含蓄。如何在獨特的審美觀點下,提昇演員素質,與現代劇場技術合作,不斷求眞、求善、求美。
-
回想與回響 Echo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
舊時謂京劇演員多能,有「文武崑亂不擋」之說,而名演員也確實是崑、亂不擋。國光劇團有意學演崑劇,藝術將更上一層樓,値得期待。
-
焦點
釵可斷,愛難催
國光戲團這次不演京戲改唱崑曲,推出的是不同一般才子佳人的《釵頭鳳》,除了華文漪精緻的表演外,也希望看見整體的用心。
-
回想與回響 Echo
冷門劇種,熱門戲 漫談《牡丹亭》
「這樣好夢,我喬小靑怎麼就夢不著一個啊!」喬小靑卻想不到,後世伶人詮演《牡丹亭》,可是一夢多版。
-
演出評論 Review
遠望靜觀《牡丹亭》
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和把崑曲介紹給許多新觀衆外,這次製作在改編、導演、表演、編舞、布景和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努力,都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參考。
-
編輯室
編輯室報告
一直到版都在排了,還在想這樣的問題:假如再有一個月,不,半個月,一星期也好,兩天吧,還有許多東西要訂正,還有資料該補足,圖片還可以再精選然而,没有時間了,人和時間競爭,永遠落敗,何況,這樣一本内容繁複的刊物却在這麼忙迫的時間裏得創造出來。 可是,只有有了起點才可能往前走,就當這是一個留下前行的空間的起點吧。 而當然,這麽一個起點,已經是很多人全心投入和努力的結果,我們因此,在邀請批評的同時,也期待鼓勵。 《表演藝術》是國家兩廳院所主辦的刊物,但是藝術無國界,自然更没有「廳院」之界。不過,兩廳院是國内最重要的表演機構,創刊的同時正逢廳院的五週年慶,我們樂於以兩廳院爲開端,陸續推出國内各公私表演場地的介紹和檢討,每期並且將配合重要演出,介紹一個國外城市的表演環境,以爲國人的參考。十月份的大節目是德國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來台演出,我們因此以慕尼黑的介紹作爲這個國外單元的開始。 表演藝術界人士對國内表演環境的檢討建言可以使政府、場地行政和觀衆都更瞭解目前台灣的表演生態。 「表演」的單元中我們介紹了國内外近期的演出和活動。崑劇名旦華文漪女士擔綱的「牡丹亭」是年度大戲,我們作了較多篇幅的介紹,其餘有關越劇、實驗劇場、現代舞、管絃樂團,以及對岸一個深受矚目的舞台劇的評介,都值得您一讀。 專欄文章由幾位文化界的專業先進執筆。入門、書介、資訊等單元都是我們希望發揮本刊的引介和教育功能的設計,希望自認「門外」的讀者也能夠接受。 在衆多稿件正忙於校稿上版之際,傳來當代新音樂大師約翰凱吉(John Cage)過世的消息。遠在紐約的指揮家譚盾提供了第一手的凱吉訪談記錄,舞蹈家林懷民寫下了他對凱吉的感性的懷念,作曲家潘皇龍則提供了對凱吉的評介,最後還有胡齡之觀賞凱吉最後一場音樂會的抒感,我們以豐富的文字,表達對當代一位影響深遠,也饒富爭議的大師的紀念。同在「里程碑」單元還有莊裕安亦莊亦諧的羅西尼二百年紀念文章,是對另一位富於爭議的大師的另一種追思。 「表演藝術」當然有許多有待改進,有待增益的地方,它才起步,期待您的回應和指正。
-
主題 Feature
唯情主義的《牡丹亭》
明傳奇《牡丹亭》的曲文之美使得曹雪芹特意創造出來的才女林黛玉都爲之「心痛神馳,眼中落淚」,而它的演出藝術的要求也使它成爲古典戲曲演藝的瑰寶。《牡丹亭》寫成迄今已近四個世紀,它的舞台生命不僅未嘗稍歇,且還不斷成爲後世畫家、文學家、音樂家創作靈感的來源。這一代稍爲留意文學作品的人,對白先勇的經典小説《遊園驚夢》都不會陌生,故事中管弦消歇、舊情如夢的女主角錢夫人,正因藉了《牡丹亭》中〈遊園〉和〈驚夢〉兩折曲文的情境辭藻而得以不必表白,哀怨纏綿盡出。 湯顯祖(1550-1617)有四齣以夢爲主題的傳奇,分別是《紫蕭記》、《還魂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也就是《牡丹亭》,寫成於一五九八,正當湯顯祖的盛年。雖是盛年,湯顯祖此時已是閱盡滄桑炎涼。他原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但因文章得罪當朝,連續被貶到廣東和浙江,卻仍因不肯因循規矩,遭到謗劾,於是罷官歸里,「蕭閒咏歌,俯仰自得」,以寫劇自娛,没想到因此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光芒閃耀的劇作大家。 湯顯祖無疑是個唯情主義者。他認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創作意念,便是建立在這樣「生死以之」的唯情觀上。因此,他在劇中創造了杜麗娘和柳夢梅,他們因夢中的相知相慕,竟能打破禮教的界限,化解陰陽幽明的阻隔,終於有情人成眷屬。《牡丹亭》固然是曲藝經典,但使它歷久彌新的關鍵,恐怕也在於湯顯祖創造了一個證明愛情的力量可以泯滅生死、超越時空的故事。這樣熱切的情愛的禮讚,四百年來藉了舞台上不斷的演出,成爲禮教中國無數有情人藏而未發、發而不能至的感情世界的代言者。 本劇將於八十一年十月三日至六日晚上七時,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由崑曲名旦華文漪擔綱飾演杜麗娘,大鵬當家小生高蕙蘭飾柳夢梅。
-
主題 Feature
聲情並茂的華文漪
戲曲表演中,美的主要特點是自然兩個字,在這個基礎上,華文漪形成了規範自如、典雅清新,富有靑春活力的表演風格。
-
主題 Feature
花神的午后──華文漪.胡耀恆.白先勇對談《牡丹亭》
兩廳院主任胡耀恆,也是戲劇學者,與崑曲名旦華文漪九月九日午后在國家劇院一樓咖啡廳進行了一場對談。眉眼神韻盡是風情的華文漪與幽默風趣的胡耀恆使整個對談過程充滿流暢娛人的氣氛。從中西戲劇訓練表現之異同,到傳統戲曲演員的唱作、感情表達,一路談來,賓主盡歡,彼此互道受益匪淺。這場對話,在兩天後由小説家兼崑曲迷白先勇的出現,欲罷不能地「加場」演出。 對談種種,雖云瑣瑣,卻也錙銖必及,内容整理紀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