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由无数个静止的雕刻所构成的具象。和文学的「不朽性」相较,舞蹈这种表达情感思想的语言显得很残酷,那么稍纵即逝,无法捕捉。它是梵谷的画,像火焰在燃烧。
《布兰诗歌》
11月13~15日 晚7:30
11月14日 午2:30
国家剧院
舞蹈是由无数个静止的雕刻所构成的具象。和文学的「不朽性」相较,舞蹈这种表达情感思想的语言显得很残酷,那么稍纵即逝,无法捕捉。它是梵谷的画,像火焰在燃烧。
每个动作都是奔放的笔触
《布兰诗歌》的作曲家卡尔.沃夫曾在音乐舞蹈学校教过书,很能掌握音乐的呼吸与行为动作间的关系。该曲完成的同时(1936-37),德国正盛行著表现主义☆与自然主义★。就舞蹈的层面而言,「表现主义」就是将音乐的变奏化为编舞的逻辑,编舞者可以在「伸直的臂膀」上改变屈肘的角度、位置的高低、与平移的速度;而「自然主义」就是要舞者能像拉邦时代的舞蹈家在森林中自由起舞。
多年前在我第一次听到《布兰诗歌》以后,它就整个进人到我生命中,但直到今年四月间才开始编舞排练。这首曲子整体的戏剧性并不强,但内心的冲突极大,多处脱离了传统美学,所要表达的不是「宿命」而是对生命的「向往」──年轻人原向往著精神的圣殿,但人了修道院受不了宗教里繁冗的戒规,又向往旧日的醇酒美人与自然生活;在历尽沧桑之后,他们才回到初始的精神原点。为了要使这种复杂的心理机转能完全地外射成舞蹈的运作,我必须将人体运用到极致,并且创造新的语汇──以女舞者扬起的长发来象征春天,以舞者间胸碰胸再跃起表示要打架,以甩动手臂的力量来带动跳跃……
由音乐到具象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即使没有「由音符写成的音乐」相伴,舞蹈仍可与人体呼吸所谱出的音乐共存。若要在舞蹈中再加人所谓的「音乐」,一定要将二者融为一体。这次为了投人《布兰诗歌》的演出,我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左右,花在研究分析音乐的时间比创作舞蹈还多,并且把乐谱贴在练习室的墙上,和舞者们详细沟通取材的本质与思想。
这次我也在舞台呈现上做了些革新。我请英国的安东尼.鲍曼来指导此次演出的灯光设计,希望能藉灯光将完全运用的人体塑造成最艺术的布景。在道具的使用上,我只用了三个凳子,根据三位男舞者的身体比例来打造成罗丹「沈思者」的蹲椅。还有些象征性的画面:如第十四曲醇酒颂歌中的赌场是以灯光投射在舞台上营造出来的,而第十七曲中被思慕的红衣少女则用松紧的布被,灯光烘染,以映出的浮雕构成造型。
编舞家既是舞者、观众、也身兼评论者。《布兰诗歌》从头到尾充满了强大的音乐张力,故除了在跳第三、十五、三十一这三曲时会出现延展的动作之外,其他的舞曲都需要很多力度大的动作。虽然编舞的手法常会反映作曲的技巧(如第九曲〈问答式〉与第六曲〈三段式〉),但视觉毕竟与听觉不同。以第十五曲为例:此段在乐曲结构上每个乐句都重复了三次,然而编舞家绝不可以重复三次相同的动作,否则观众会感到厌烦;所以,如何将第二段与第三段在肢体上加以类比或对称的变奏,以呈现旋律的三度空间,这对编舞者是个极大的挑战。另一例是第十二曲:故事是述说一只被厨师烧烤的天鹅,原来曾是悠游湖上的漂亮天鹅;为了诠释这三段意境不同的歌词,我以三位男舞者分别担任第一段的白天鹅,第二段穿米色三角裤的拔毛天鹅,与第三段著咖啡色紧身衣的烤焦天鹅。我在编这段舞是以情绪的观点出发来做具象的写实,所以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动作基本上是相似的,第二段则不相同。
我的性格强烈,做任何事都全神贯注,喜欢庞大与压力的感受。这出由七位男舞者与十八位女舞者所舞出的《布兰诗歌》,使我又再看到舞蹈那燃烧的生命,像梵谷的画。
采访|陈怡如
刘凤学
她具有一位前辈智者那种沈稳慈蔼的态度与犀利透彻的眼神;但一当谈起舞蹈与音乐时,却变得像一个热情活泼的少女,手舞足蹈,唱作俱出。她总是梳同样的发型,穿一式的暗色衣裳,看起来教人肃然──可是,她却任由她的「孩子们」各唱各爱唱的歌儿来跳暖身的前奏。留学德英日各国,她最难忘的还是在英国念博士时坐在观众席顶端俯看表演的感动。一九七六年创立了新古典舞团之后,她说:「无论我的孩子们什么时回来看我,我都在这里排舞。」刘老师曾是两厅院的刘主任。卸下了全心投入的厅院主任工作以后,现在,她可以慈蔼地细数员工的家常了。
小辞典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发生于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达到巅峰的一个美学流派。表现主义基本上是写实主义的反动,著重表现视觉效果或内在情緖状态。其影响於戏剧者,使戏剧表现从描绘个人转向呈现人性共相;从表现情节故事转向表现强烈的瞬息情感。同一观念亦发展出日后之旋转舞台、灯光、音效等特殊剧场技术。
★自然主义(naturalism)
十九世纪末期继写实主义而起的一个艺术表现思潮,主要发展于法国。写实主义强调人生常态,自然主义则认为非常态亦是人生「常态」。自然主义作品因此常以罪恶、堕落、人生之巨大起伏为主题。同时,往往运用大量的象征来表达作品中的社会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