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唐寅〈琴士图〉(国立故宫博物院 提供)
入门 入门 INTRO/欣赏

文化意义下的音乐认知

浅谈中国音乐的欣赏

(摘自林谷芳「寻找音乐经验」系列讲座)

强调将事物孤立、客观化来思考是现代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分割整体生命的态度也影响了我们对音乐的认知。然而,要离开认知系统来谈音乐的感受是不可能的。而对音乐的认知,不只限於单纯对乐曲本身的欣赏了解,而应将它视为文化的一环,我们面对中国音乐时,若不能将音乐表达视为生命情怀的一种抒发,则中国音乐的情境与意义便难以显现。

中国音乐与环境间的关联

现代人已习惯将音乐定位为「表演艺术」,却忽略了音乐情感的「自然抒发」先于其「呈现」。所谓「诚于中、形于外」,音乐的完成不一定有待于「表演」。中国传统文人强调音乐与个人修身明志的关联,有着强烈的反舞台观念;而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则与日常生活、礼俗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结合,建基在活泼的非舞台观念上。这种「为生活(或生命)而艺术」的态度,是与「为艺术而艺术」者大异其趣的。好的中国音乐因此总让人觉察不出有「为人弹」的痕迹存在,它是生活的自然反映,而在呈现时,演奏者与欣赏者之间又往往并无截然不同的分野。这是品评传统音乐时所先要了解的。

特质性的音乐表现手法

在诸多中国音乐的表现手法中,对「音色」的重视可能是中国音乐大异于西方之处。在中国,音的本身往往形成一个完整具足的单元,在美学上,它是「一即一切、当下具足」的体现,中国弹弦乐器传统上之为「首乐」,打击乐器种类之多、音色表现手法及术语之丰富可说都肇因于此。其次「韵」也是中国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它开展了丰富的感情世界,并引出了另外两个决定音乐世界深浅的要素──气与留白,前者关联到音乐流动中的顿挫与转折,后者则如中国绘画般,形成有声世界的扩充。也由于这些特性,中国乐器并不像西方般,往族群乐器的组合型式上发展。在合奏中,不同乐器往往以不同音色奏出自己的旋律,几条建基于同一母谱的不同线条,相互穿梭掩抑,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结合,呈现出主客交融的世界。

中国音乐里的意境观

就中国音乐而言,音乐即是生命情境的显现,则生命的圆熟与否,乃成为艺术最终的品评标准,此即「意境」。艺与道的合一,常常体现在人与天地万物的相融上,因此传统经典曲目多的是放情山水、田园自适的作品,但更多有意境的作品所表现的,是将自我生命处境的喟叹,扩充至对生命共同处境的荷担与观照。无论是与天地自然相融,或丘壑广大、尽纳生命之悲悯,这些意境所展现的生命层次,都与现代艺术汲汲于吐露一己之心中郁垒不同,而艺术对生命所能发挥的延展作用在此可说得到最大的发挥,以此态度在历史上形成圆满系统,并出现许多经典作品的传统音乐,因此有其横亘时空的不朽价値。(编辑部整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