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中江明饰周朴园。(演出单位 提供)
中国话剧 中国话剧/曹禺/《雷雨》

重现剧坛经典 李行谈《雷雨》

睽违四十年之后,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终于在台湾粉墨登场。重新投身舞台剧的电影导演李行,特别谈及对《雷雨》新的诠释角度、执导手法,并借此剧表达对曹禺的敬意。

睽违四十年之后,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终于在台湾粉墨登场。重新投身舞台剧的电影导演李行,特别谈及对《雷雨》新的诠释角度、执导手法,并借此剧表达对曹禺的敬意。

《雷雨》

4月17日〜21日 19:30

国家戏剧院

许多人可能对知名的电影导演李行,投身执导舞台剧《雷雨》感到好奇。事实上,在进入电影圈之前,李行曾是剧场的狂热份子,是政府迁台初期台湾剧场的先锋!

李行大学原本念的是「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社会艺术教育学系」戏剧组,读了一年,因时局不稳,民国三十七年全家迁台,转入师院(现师大)教育系。那时候,他不但参加校内话剧社,担任导演和演员,而且辅助台大、建中的话剧演出,最后还参加职业公演,像《淸宫外史》、《匪窟》等。西门町的红楼,就是他们当时的剧场。但是,由于政府缺乏辅导,加上当时的场地设备又差,这些剧团便一个个难以为继,李行也因而转往电影发展。

然而,剧场还是带给李行许多美好的回忆。尤其是曹禺的《雷雨》,在社会教育学院时就曾经排演过;到台湾之后,他还想导这出戏,但当时曹禺的作品在台湾已成禁书。睽违四十年之后,终于能和大师的经典相遇,令他感到非常欣慰。

李行表示,这次他所执导的台湾版《雷雨》,有几项特色有别于大陆经常演出的版本。第一项特色是演出完整版。从前的演出大都略去了序幕及尾声,因为光是四幕的演出就花了三个半小时,时间上拖得太长。但李行觉得,序幕及尾声有「画龙点睛」的重要性,不能随意省略。他对序幕的构想是,舞台上放置一块纱幕,纱幕后的黄昏景象中,出现鲁妈坐轮椅的剪影。李行想强调的是,鲁妈是这出悲剧的中心人物,她必须承担所有的罪。

第二项特色是,将原剧中重复太多的对白加以精简。李行表示,当他到大陆会见曹禺时,曹禺自己也说剧本有些地方「太噜苏」了,而且有些用语也已显得不合时宜,必须适当地删润,整出戏的节奏才不会拖腔带调,一如大陆版的演出。然而,困难处在于,「念白该有腔调的地方就要有腔调」,否则经典的对白就失去韵味。如何调和「腔调性台词」及「生活化对白」,使观众听来不觉突兀,将是对导演及演员的一大挑战。

另外,音乐也不用原来剧本中注明的巴哈音乐,而是请史撷咏重新配乐,除了使整出戏的基调更富中国风味,也添增《雷雨》的现代感。

「人家常说,我的电影很有舞台味,所以我也想让我的舞台剧有电影味。」李行说,在准备执导《雷雨》之初,他本来有很多狂想。例如,他想架两部ENG捕捉演员的脸部特写,映在萤幕上。还有,在四凤与周萍触电的那场高潮戏,李行还想「真的刮风打雷下雨」。

然而,越读剧本,李行越感受到《雷雨》内容的宽广伟大,再经和归亚蕾、聂光炎、贡敏等几位主要工作人员的讨论之后,他决定「中规中矩」地做这个戏。「多媒体的电影手法」等技巧只会显得花俏而格格不入。「本来想大改剧本,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剧本的结构太完整、太精密了,牵一发动全身。于是才知道当初的想法有点胆大妄为。我希望好好地做这个戏,让现代的观众看看,什么是传统的舞台剧。」

于是原剧本的改动,便仅限于序幕、尾声,和赘词的删饰。为此李行还特别先到大陆拜访八十三岁、住在医院里的曹禺,征求同意。对李行而言,将剧本更动吿知原作者不但是对于原作者的尊重,也是剧场伦理的表达。

再度回到舞台的李行表示,如果《雷雨》反应不错,他计划再执导由曹禺改编巴金小说的剧本《家》。李行坦承,他的电影《哑女情深》和《婉君表妹》就受《家》的影响甚大。这次《雷雨》的制作,便不无向他私淑的前辈追认、致敬的意味了。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聂光炎谈《雷雨》舞台设计

《雷雨》的舞台、灯光设计聂光炎,认为这出戏「写实,但又不是百分之百写实。」因此,舞台上接近人的高度的布景及道具,例如家具,就用真正比例的家具,但上层物体的比例就略略拉大,这也是为了适应国家剧院的大型舞台。

此外,聂光炎在舞台上加了一些通往书房或二楼的楼梯,象征主角周朴园的权威;而女主角则是由阴暗角落出入。这些都是原剧本中不曾提及的。

还有原剧的高潮是发生在后花园,本来观众无法目睹,为了增强演出效果,聂光炎刻意把窗户做得很大,借以透过窗户看到花园一景,悲剧就得以呈现在观众眼前了。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