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世芳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纪蔚然障碍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家的主题,如何从《黑夜白贼》的「代父」,到《也无风也无雨》的「弑父」,到《好久不见》的「无父」,做了完整的开展,而家这个主体也从(假)坚固、出卖(背叛)、以至于支离破碎;而人的存在挣扎,也从家庭的裂壳,社会的暴力,提升到存在的层次。悲剧的阴影笼罩不去。多年前,伟大的跳远选手贝蒙在奥运会中创下高悬的纪录,后世难以打破,称之为「贝蒙障碍」。我们则可以说,「家庭三部曲」已经构筑了台湾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道「纪蔚然障碍」。
-
焦点
抖小包袱装大包袱
传统相声可以一个段子一个段子不知伊于胡底,赖声川的相声剧则是连前连后,一个大主题贯连整晚演出。以新戏《千禧夜,我们说相声》来说,赖声川谈的将是中国文化和戏剧艺术的最深层──关于语言,关于「听」。
-
研讨会
「西视」与「对话」的亚太剧场表演美学策略
「西式」现代剧场机制渗入东方传统剧场,成为亚洲当代剧场的下意识,可能造成亚洲当代剧场与传统对话的干扰甚至偏差,这恐怕是所有从事艺术创造的人都必须在心中不断翻滚,慢慢厘清的。
-
表演赋比兴
王墨林,这是你的责任
王墨林: 台湾剧场界,越来越难玩了。 最近常听到这一类的话,在观众席里。不好玩。前卫的不前卫,古典的不古典,跨界的一团混乱。想感动,又哭不出来。哭了又被人家笑低级,而会哭也是因为看到舞台上正在演,就想到自己的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 敍事戏剧没有命题。肢体表演没有系统。观众到底要看什么? 有人就想到十五年前当时并不觉得那么伟大但是现在想起来有那么伟大的「小剧场运动」。现在多么贫血。没有出路。很多人这么说。很多十五年前被运动过的人这么说。 台湾小剧场死了,你说。王墨林说。 可是只是因为死了一个田启元你就悲观吗?还是田启元的死正好死在台湾小剧场的死呢?──与其死的好,不如死的巧──那么以台湾现代剧场史的眼光,是不是我们这些还活著的人都是虚幻的已经成为衬托墨绿色的田启元肖像的那一页白纸? 这是你决定关掉「身体气象馆」的理由吗?在田启元死后五年,你能播报的台湾剧场气象都只是小民小眼的小风小雨。没有预吿性。比田启元悲壮的是,身体气象馆要死,还找了你的老友,霜田诚二和那一票表演艺术者陪葬。在中正二分局的那两个晚上,有人吃纸,有人吃泥巴,展现了胃的强大消化力──比起来,裸体很无聊。 霜田诚二。他先看双手,手掌紧握又放松。重复几次。宣吿一种无聊的等待开始。从随身CD 和小喇叭里放音乐。他从裤子口袋里拿出汤匙,魔术师的表情出现在他脸上。把汤匙叉开,一根变二根。观众笑了。收进口袋,再掏出扑克牌,把扑克牌叉开,一张变二张。收进口袋去,再掏出手上紧握不知是什么,突然发出警报响声。左右手再来一次。脱衣服。握住巨根像握警报器一样,观众看不出那是什么,走向观众,展示那「看不见」。走回原点,换上无袖黑色汗衫和黑色运动短裤。原地跑步,上半身上下摇摆,脸上露出支撑不下去粗大的身体再劳动下去的表情。那一头白发。记得第一次看到他,第一次你请他来的时候,八年前,他的头发还是黑的。 接下来就很神奇。 他拿出一个鸡蛋,对著一个玻璃杯,集中精力,然后把蛋敲进杯子的边缘。刚好卡进一半而蛋没有破。他再拿起另外一个蛋,同样集中,再把蛋敲进去──两个蛋的高度竟然一模一样。重复。他拿起杯子,喝掉蛋白,把蛋黄吐出来,吐在蛋壳里,用胶
-
戏剧
你脱我也脱
那永无休止的,催眠的顽固低 音般的问题:「这位演员,你 在自己的脸上看到什么?你在 舞台上看到什么?」每位观众 都被迫不断去聆听这一个学校 老师从来没问过的大哉问,听 到后来会觉得自己的脸变成舞 台大肉饼,因为被迫去思索诸 如「我是谁」这一类存在的命 题是很痛苦的,由于我们很少 去思索,一旦思索就脑神经僵 硬。
-
异人馆
非常林奕华.非常GAY
提起林奕华,国内剧场界对他应该既熟悉又陌生。他是香港有名的文艺靑年,电影、剧场、舞蹈、小说这些所有文艺靑年逃不掉的「宿命」,在他身上都一一发扬光大。还有一项文艺靑年「充分非必要条件」的宿命恰巧也充分在他身上:同性恋。
-
焦点
活著的狗,强过死去的狮子
X不只是数学上的暂悬,它暗示了某种序列(neXt,后者),也代表了某种必然性(eXit,出路),甚至标明了某种既旧且新的关连(X chromosome,遗传基因与性别)。但这一切词汇学上的意义,远不如它凶狠的、交叉的,否定的象形图腾来得令人怵目惊心。
-
舞蹈
奇而异哉,彭锦耀!
「媚皮易愤」、「间舞揷剧」相当完整地呈现了彭锦耀做为一位编舞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内涵及创作手法,「1996怪谭」可说是彭锦耀将这些编舞手法运用到极致的模型。
-
活动看版
台湾剧场硏讨会宣言
飨宴,就要开始。 为什么要有这样一场以「小剧场」为主体的硏讨会? 因为以前没有。现在,我们要它有,它就有了。 多少年来,多少满怀理想的热血靑年──这种形容词听起来似乎很古老,但事实的确如此──奋身投入他们不明就里的「小剧场」中,等到短暂的潮红从脸颊消褪,大家才睁大眼睛: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自己斗!除了充血的脑袋,你能仰仗的只有自己的双手。 这就是「创造」的神力! 有些人驰如彗星,光华耀于一瞬;有些人细似流水,精技而进乎道。不管是焚心于自创,或极目于西方,在「台湾剧场」这块小于或等于无的土地上,总是窜动著小剧场人横冲直撞的力,终究绽开一朶朶土产的奇花异卉。只是这些花卉缺乏养份,太容易就凋落了。 「时间」对小剧场也不公平。现在大家谈剧场,言必称兰陵,因为「兰陵剧坊」是扭转台湾剧场转向现代剧场石破天惊的一击,小剧场再怎么发勃,总在它之后。另一方面,逐渐兴起中的,由学院戏剧系和商业剧场(以票房为主的剧场)合构的主流剧场却尙未繁荣壮大到提供给小剧场一个相互辩证的空间。 于是小剧场必须承担台湾剧场的「原罪」,小剧场成了台湾剧场发展史上的「黑暗时代」,许多人看到「小剧场」三个字的表情就好像在五金行里买国产电器;有些学院派学者更直斥小剧场为「乱象」,亟欲将之摒于剧场史外而后快。奇花异卉的芬胶芳,随风而逝,残败的瓣蕊,化为灰泥,小剧场的历史眼看就要变成传说了。 所以我们要举行我们的飨宴。它不是无中生有,它是掉到地里的种子。我们要兴高采烈地大嚼大喝,因为我们嚼的,是小剧场先烈的骨,我们喝的,是他们的血。他们把身体赐给我们,让我们更加壮大,继续走要走的路。我们就是他们。就像「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毕那曹迈向「真人」之路一般,我们坚信小剧场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蔚为大观。在那之前,一切只是过程。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
回想与回响 Echo
云门,荣耀之门
云门舞集十月时,受邀到世界级的美国「下一波」艺术节演出《九歌》,获得空前的成功。云门的一小步,是台湾艺术的一大步,相信云门率先冲破关卡后,将来会陆续有更多的团体向外参加世界一流的艺术节。
-
台前幕后
当戏越入人生,心该如何安放? 写在「台北越界」舞团登台前
去年成立的「台北越界」舞团,继推出备受瞩目的《失乐园》之后,今年又再度以一场「黎海宁、罗曼菲与林克华的作品」与观众在植物园荷花池畔相见。
-
特别企画 Feature
让台北闲置空间「苏活」起来!
最近,由于台北市旧市府大楼的再使用问题,引发了大家对台北市「闲置空间」如何利用感到关切。拿旧市府来说,有人建议改为「台湾文化馆」;有人建议辟为画家的艺术村;有人认为应该提供给场地不足的表演团体;有人呼吁应该让「建成国中」原地复校。不管众说如何纷纭,「市民空间」意识抬头是不争的真实。究竟台北市的「闲置空间」该如何运用?表演艺术团体对「闲置空间」又是如何思考呢?
-
台前幕后
在不明所在的城市,与云门同行
巴士,载了一车舞者,是「云门」下鄕去作巡回表演。 一个女人提一只皮箱。她要去哪里《看不见的城市》 一个外星人勉强赶进巴士,居然混到后台和观众席,还和白衬衫讲话。 男人一个接一个消失了,被恐怖震惊的女人《悲歌交响曲》 现在节目就要开始了──每一次,同样的,地面现出一个火红的窟窿。
-
台湾行脚
旧墙绽新枝 台南表演艺术团体概况
台南,一般大众对它的印象可能就是「小吃」、「古迹很多」。然而这个昔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誉的古都,其深厚的文化力绝不仅仅表现于为数众多的观光据点而已,更从一般日常生活中源源不断透发而出。其中最重要的表征,即是台南市的都市型态。
-
台前幕后
做减法的导演 访森崎偏陆谈寺山修司
日本一代怪才导演寺山修司,以其充满实验性和批判性的剧场/电影美学,留给世人永远的惊叹(本刊二十一期、二十五期曾详加介绍)。今年金马奖国际影展放映寺山电影作品,曾长期和寺山工作,并为寺山义弟的森崎偏陆来台参与寺山实验短片演出,本刊特别把握此一难得机会专访森崎,请他以自身的体会,谈一谈寺山的创作方式和创作理念。
-
布鲁塞尔艺术节回响
「艺术,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首届比利时布鲁塞尔艺术节(Kunsten Festival des Arts)于今年四月至六月间盛大举行。本次艺术节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以当代、城市、另类艺术为主题;此外「中国焦点」也是欧洲第一次的新尝试。本刊特别专访艺术节主席芙丽莱森(Frie Leysen),请她谈一谈举办此一活动的理念,或可提供国内有志艺术行政工作者借鉴。
-
布鲁塞尔艺术节回响
我从布鲁塞尔回来以后……
「身体气象馆」负责人王墨林,受邀参加布鲁塞尔艺术节,于「中国焦点:中港台专题」中发表台湾小剧场专论,并以「驻节艺术家」身份全程参与全部活动。在以下的访问中,王墨林谈到欧洲另类剧场对他的冲击,以及他做为一个台湾非主流剧场工作者,如何因而「转向」,重新思考剧场和他自己生命之间的关系。
-
音乐与绘画中的色彩
真实的情感描绘 属于知识份子的浪漫主义
陈树熙(以下简称陈): 从发给各位的讲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欧洲浪漫主义发靱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最早的是一七六〇年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学作品,伪古之作Ossian,它宣扬英雄主义,连拿破仑都爱读。一七六二年,卢梭的《社会合约论》和《爱弥儿》鼓动推翻王权,建立人民的政权。一七六三年,庞贝古城发掘。一七六九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一七七〇年,工厂制度诞生。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正遭逢工业革命的兴盛时期。 一七七三年,歌德的Goetz von Berli-chingen,被奉为狂飚运动的经典之一;而一七七四年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描写个人的愁苦和世界的愁苦,于是「维特」开始风行,欧洲人纷纷学维特的穿著,学维特举枪自杀。另外,莫札特在一七七三年写了K183和K201交响曲,这两首交响曲后来被某些评论家认为是狂飚运动的代表作。很好玩的是,在浪漫派文人眼中,莫札特并不是天使般的人物,他就如同毕卡索,有一半的成份是魔鬼。例如这两首交响曲,当速度慢的时候无伤大雅;可是速度快的时候,音乐变得非常地愤怒,而且具有杀伤力。 狂飚运动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但只局限于德国。真正的浪漫主义运动,是从一七九二年法国大革命开始。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开始写他的作品。然后,最重要的,是英国文坛祭酒华滋华斯和柯立兹的《歌谣集》Lyrical Ballads出版,这本诗集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宣言,浪漫派的抒情风格,对「自然」的看法,对自我的追寻等等,都涵盖在内了。之后歌德的《浮士德》,更是浪漫文学的巅峰之作。 浪漫主义强调天才独创性 法国大革命之后,中产阶级兴起。一八一三年,伦敦成立爱乐协会,音乐家不再仰贵族鼻息,不必专为贵族写作。一八一五年,「拿破仑百日」失败,我们真正进入浪漫主义时代,雪莱、济慈、拜伦都跃上文学舞台。而那个时期的生活面貌:工业化、都市化、人口迅速密集、可以跨越欧洲大陆的现代交通工具的轮船都已出现;可以说,已经具备现代生活的雏型。 一八二一年,韦伯的《魔弹射手》,被认为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滥觞。之后的孟德尔颂、舒伯特陆续登场,再来就是帕格尼尼开创了音乐独奏会的先例。一八三四年,白辽士写了《哈洛德在义
-
交流道
亲近艺术造就国家文化气质 访李炎谈日本考察之行观感
甫自日本考察归来的两厅院主任李炎,侃侃而谈此次日本之行的观感。他认为,日本文化之所以兴盛,正是靠日本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合作,造就出今日的繁荣局面。
-
名家访谈
严肃又滑稽的巫师 丹尼斯.史朶克莉丝
十月二十六日,趁丹尼斯.史朶克莉丝(Denise Stoklos)四天演出的空隙,本刊邀请到钟明德教授与这位「来自巴西的戏剧女皇」做了以下的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