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刚柔相济的《九歌》

《九歌》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不只是舞者在艺术上成熟了,编舞家也能沈淀其构思,连台北的观众也变得更加有包容力和鉴赏力。

《九歌》五年的等待没有白费,不只是舞者在艺术上成熟了,编舞家也能沈淀其构思,连台北的观众也变得更加有包容力和鉴赏力。

林怀民为云门成立二十周年庆而编《九歌》,但这出长达一百二十分钟的舞剧却不像「贺寿」制作,沈重低廻的气氛常常教人喘不过气来。让人不解的是,《九歌》充满现代中国人的无奈和悲凉,与屈原「敬天地,祭鬼神」的原意颇有差距──连节目单上也说「然则,神祗从未降临」。然而,可以肯定的说,这次云门在艺术及票房收入上都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最让人欣喜的是,台湾的舞蹈观众似乎终于步入比较成熟的欣赏水平。

舞剧《九歌》中以荷花为景片,前景的小河中也揷满真的荷花,然而屈原的《九歌》中提及多种花草,单单就是没有荷花,林怀民的反讽可能是要观众忘记传统文学给我们的包袱。同一道理,〈迎神〉到〈礼魂〉只有八段,让许多观众问:「不是应该有九段才对吗?」他这次所用音乐的方法更是各民族的音乐都有,从印度笛声到日本雅乐或西藏喇嘛梵唱,偏偏没有汉人音乐。这一切巧思都教人发出会心微笑。至于脚踏车旅人串场反而不是甚么新鲜槪念了。

这次云门的舞者是近年来少有「军容壮盛」的一批,这批生力军有部份是刚离开校门的应届毕业生,但实力之强,令人咋舌。〈司命〉一段之中就充份展现出他们肢体语汇的多元及富于表达力。此外,李文隆的〈山鬼〉,王维铭在〈国殇〉中的易水送别刀舞,以及李静君的女巫都是难得一见的好演员。倒是群舞时太多年轻舞者过份投入,反而有点让人觉得有点煽情及造作。

林怀民这次所呈现的编舞实力几乎是把过去七、八年的重要作品──《薪传》、《春之祭礼》、《我的鄕愁.我的歌》、《明牌与换装》──重新剪裁拼合。可喜的是,透过有机性的整理及过滤形成风格一致、力量厚重而且刚柔相济的林派肢体语法。舞台上对角线空间运用也是他一贯爱用的手法,气氛弛张互换的节制也掌握自如,《九歌》呈现了丰富的层次感。

但正如林怀民过去在《薪传》或《我的鄕愁.我的歌》一样,《九歌》许多结构及铺陈气氛上可以在未来的公演中予以修改润饰。比较明显的结构松散部份可见于〈湘夫人〉及〈山鬼〉段落。而如能在灯光方面做点修改更可增添〈国殇〉及〈礼魂〉的气氛。此外,朱宗庆打击乐团的节奏及强弱对比常常与「烈士」的肢体动作失去「同步联系」。但这些小问题并不影响《九歌》的整体成绩。

林怀民本来计划在民国七十六年国家剧院开幕时编作《九歌》,后来因「剧本审查」的原则性问题而无法达成协议,但事实证明,这五年的等待及成长并没有白费。不只是舞者在艺术上的成熟,编舞家也能沈淀其构思,连台北的观众也变得更加有包容力和鉴赏力。

 

文字|容大超 艺术工作者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