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銘
-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芭蕾+流行音樂影像 點子鞋總是有驚喜
在國內相對艱辛的芭蕾創作環境中,由高雄城市芭蕾舞團主辦,一年一度的「點子鞋」無疑是編舞家們重要的創作展演平台。首創於二○○四年,至今已邁入第十一屆,十年來共匯聚了廿九位編舞家、五十三件作品,成果頗豐。歷經去年澎湃的十周年大師邀演,今年「點子鞋」再度回歸培植新秀的角色,六件作品中,除了請來歷年合作過的編創者外,也讓新秀有發表的空間,並讓芭蕾注入當代元素。 綜觀而言,跨域編舞與聚焦在個人情感的主題,是本屆一大特色。除了「點子鞋」的老班底蔡博丞善於將不同舞蹈技巧結合芭蕾,並選用冰島後搖滾樂團Sigur Ros入舞編創《小小星辰》外,林怡利的《自己買花自己戴》也選用陶喆的〈望春風〉、江蕙的〈無人熟識〉等琅琅上口的經典老歌。另外,曾獲ICRT最佳年度舞蹈表演獎並被香港媒體選為「年度最耀眼的舞者」的王維銘、旅歐近廿年的王國權、創立「滯留島舞蹈劇場」的青年編舞家張忠安,都將以其豐沛的創作能量,勾勒相異的舞蹈風景。而本屆的新人戴鼎如,將小清新樂團蘇打綠的〈燕窩〉多媒體影片搬上舞台,芭蕾與流行音樂影像結合的嘗試,也相當值得期待。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廿周年
舞蹈之愛如《月照》 《願》以詩情祝福土地
組合語言舞團今年邁入第廿年,藝術總監楊桂娟特地邀請王維銘、賴翠霜、顏鳳曦三位編舞家分別以詩入舞,推出製作《願》;楊桂娟自己則推出追索母親身影的舞作《月照》,與七名舞者一起回望童年,以流浪的旅程隱喻成長。
-
這樣過日子
王維銘 穩定舞動海海人生
王維銘,曾是雲門舞集最負盛名的舞者之一,能編能跳還能演戲。頂著俐落三分平頭,身上有種眷村男孩獨特的俠氣。許多稱號一路跟著他,甚有人以「火爆浪子」形容。而今,他離開雲門重心南移,來到高雄開始老師生涯。教課、結婚、參加教會,他似乎不再尖銳猛烈,浪子不火爆,反而活得更貼近「浪子」兩字的字面涵義人生如海,飄搖其上必須隨浪起舞,見風轉舵。 關於如何決定以舞為業,有個秘密故事。 一九八六年,雲門的《薪傳》參加了香港國際舞蹈節。當時兩岸還沒開放探親,第一次踏上對岸土地,遇見人高馬大收入又好的北京舞蹈學生,王維銘他們信心全失,「我們這堆矮冬瓜怎麼拚啊?」但,第二天《薪傳》一跳完,全場竟然起立鼓掌半小時,北京學生們搶著來跟雲門舞者說話。「我記得出國前,國安局還特地派人來給我們上課,叫我們小心被統戰。我猜對方也被他們的國安局上了課,結果跳完竟然他們自己來找我們聊天」。第一天看對方跳,王維銘信心全垮,第二天自己跳,兩岸大和解。「我那時候體會到跳舞的美好,真的會邊跳邊哭,邊被自己感動現代舞真的,好迷人」。
-
即將上場 Preview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耕耘創作園地
「點子鞋」喜迎十年 老將新秀展現熟成風貌
以栽培年輕編舞者的創作芭蕾系列「點子鞋」,今年堂堂邁入第十屆了!十年的積累,讓南部的編舞人才與舞者登上檯面,也讓芭蕾年年呈現豐富新貌。今年的特別企畫則是找回曾替「點子鞋」創作的四位中生代編舞家,帶領兩位新生代編舞者,展現熟成風貌。
-
即將上場 Preview 組合語言舞團《日光玉》慶十五週年
楊桂娟《微笑》 三男舞動環境關懷
楊桂娟在黑色幽默的舞作《微笑》中,找來三位肢體特質迥異的優秀舞者王維銘、周書毅、李國治,由生活點滴的聊天、身體與道具的遊戲之即興過程中,抽取饒富趣味與意義的動作,脈絡化編創成舞。舞作中三人各有象徵寓意,在自然文明發展中依序出現,分別的獨舞抒展出更延伸的感性意義。
-
即將上場 Preview 世紀當代舞團邀集六位編舞者聯合創作
《20.30.40之夢的進行曲》 三個世代的夢與真實
世紀當代舞團最新製作《20.30.40之夢的進行曲》,邀集三個世代的六位舞者王維銘、鍾莉美、楊琇如、許倩瑜、陳貝瑜、陳維寧聯合編創,在「床」之象徵性運用下,潛入不同世代的夢中真實。
-
即將上場 Preview
從「恐懼」出發 看見《光的另一邊》
林向秀與前雲門舞者王維銘再度攜手共同編創《光的另一邊》,舞作從恐懼發想,探索生命路途的種種光亮與幽暗。兩位編舞家挑戰身體慣性,互相幫彼此編作獨舞與雙人舞,藉由對方的眼睛,看到不同的肢體,改變動作型態,找到新的自己。
-
舞蹈
我們孤獨有錯嗎?
由牯嶺街小劇場策畫的台北藝術節「亞洲藝術共同體」系列,策展主題清晰:「身處當今『全球化』,表演藝術在西方強勢文化下,亞洲文化保有『在地性』就是保有主體性。」使我忍不住檢視今晚的演出,顯現了什麼「亞洲性」或「在地性」?
-
舞蹈新訊 舞蹈跨領域,身體跨空間
三位編舞家的《跨.舞蹈》與楊春江《空.百》
舞蹈跨領域,身體跨空間,第九屆台北藝術節中將有兩套舞作嘗試大膽實驗。《跨.舞蹈》找來三位編舞家,以三段獨舞展現舞蹈與戲劇、影像、行為藝術之結合。演出過《流浪者之歌》、《狂草》的前雲門舞者王維銘編作〈獨〉,一個人的溫柔、另一人的恐懼、最後那人的渴望虛擬出互動與單獨的交織。楊維真的〈奇慾境〉以多面鏡子反射內心與外在的各種映照,在真幻迷離的氛圍中詰問自我。孫梲泰的〈越位〉中,身體倒立懸吊,往全身的深處和極限走,將發現什麼? 香港編舞家楊春江的《空.百》運用即興舞蹈進入百年建築空間,牯嶺街小劇場曾位處舊書街,前身是中正二分局,其本身的歷史性成為靈魂遊走的意義場域,身體穿梭於門、窗、桌、椅、牆、柱之間,直至真空,舞蹈與裝置、光影、音樂的共舞,訴說著建築與史蹟的斑駁,封存的段段時空變成饒富探究的身體旅程。(周倩漪)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跨越多世代,開拓舞壇新生命
廿年難逢 「舞蹈雙重奏」展現台灣創作力
「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邀請二十位國內舞蹈創作人齊秀,涵蓋了台灣中、青到年輕的編舞者,有長期在國內耕耘的,也有國際知名職業舞團舞者。儘管「舞蹈雙重奏.生日快樂」並非舞技較勁,不過,芭蕾、傳統舞蹈與現代技法等長期在編舞者身上所積累出的肢體語彙,將分別以不同形式表現在舞台上,這也是觀眾可以看出台灣舞蹈發展多元化的例證。
-
舞蹈
台北越界《天籟》 超級大越界
台北越界舞團的秋季製作《天籟》,不但跨界將音樂家拉上了舞台與舞者共舞,在音樂方面,同時運用到中西音樂的搭配,南管與巴洛克音樂的組合。
-
舞蹈
點子漫天舞,期待更深耕
這九個作品呈現了幾個共同現象:創意不成問題,但離成品還有段漫長的距離。點子夠多,對議題的探討卻不夠深入。對劇場元素、多媒體等素材的注意與運用明顯提昇,但用與不用?如何使用?還欠斟酌。九個編舞者,可視為新生代舞蹈創作者的切片。但在前往藝術的道路上,新生代缺的不是創意,恐怕最需要的反而是深耕雕琢、藝術精練時所下的死工夫。
-
專輯(一)
從火爆浪子到溫緩雄獅——王維銘
「以前的拼,現在看來其實是一種因為過度害怕、恐懼所產生的拼命,少了堅定;現在,我學會當下的糾纏就在當下思考解決。」抱著一種「來啊!看你能拿我怎樣!」的態度面對人生的挑戰與困境,如今的王維銘,已不再是那個在《我的鄉愁,我的歌》的〈心事誰人知〉歌聲中叼根菸、強裝心事重重的大哥了。
-
專輯(一)
噢!這些跳舞的男人們
近年來,在舞台上發光發亮的男舞者很多,他們或因舞作的角色而成為不可取代的經典人物,或因高超的技巧及表現力而令人擊掌叫好,也可能是舞而優則編則導,或實在是太有個人風格與魅力而令人難以忘懷總而言之,這些跳舞的男人們,在舞台上燃燒舞動的身影,烙印下台灣舞壇精采的一頁。
-
舞蹈
蘆葦的面貌
《蘆葦地帶》在技巧和感染力上是成功的,戲劇性的掌握、舞者的人生閱歷、舞蹈技巧,創作者的編舞,乃至於整體舞台技術,均有水準以上的演出,但是,總期待一些別的什麼。下半場的《囍宴之後》,雖曰是在英籍編舞家Charlotte Vincent來台後與舞者排練四週的即興成果,但對於「人生大喜之事」背後拆解、呈現的「黑色幽默」態度,也巧妙地呼應了上半場不「『重』處理」生命課題的選擇。
-
舞蹈
光影細繪多樣人生
燈光設計是全舞的大功臣,燈光的多重表情,反射出舞台事物的多樣感情,更給予觀賞者不一樣的心情。燈光設計王世信這次在《蘆葦地帶》裡用燈光展現大自然光感,從日暮西山、日正當中到日出前的晨曦,把舞台上的蘆葦照活了。燈光隨著舞蹈情緒所設計的色調,除了成功地結合自然光景與舞台燈光的美學外,也為整場舞蹈的劇場張力增色不少。
-
台前幕後
十種景緻
仿宋元勾欄式的木質舞台,充滿一群跳躍的現代舞蹈精靈,「獨舞拾景」舞展分爲「上舞展」、「下舞展」兩階段呈現,不論在樓上或樓下,室內或戶外演出,皆考驗編舞者的創意。
-
舞蹈
剛柔相濟的《九歌》
《九歌》五年的等待沒有白費,不只是舞者在藝術上成熟了,編舞家也能沈澱其構思,連台北的觀衆也變得更加有包容力和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