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里设置「戏剧学家」的做法,大陆早已行之有年。林克欢以他担任「靑艺」文学顾问三十年的经验,说明一个戏剧学家不但要有深厚的学养,解答创作上各种美学问题,同时也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创作者思考;更重要的,是和导演一起挖掘「彼时彼地」的剧目在「此时此地」演出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有不少朋友问我,作为一个职业的剧评家,你在剧院里干什么?这不难回答,因为剧评家是我在社会上的角色,而我在剧院里真正的角色是与剧评家既有关连又有差别的戏剧学家。但要回答戏剧学家在剧院里干什么,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尽管许多剧院都聘有专职戏剧学家,但他们在剧院的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因人而异,没有定数。
在剧院里设置专职戏剧学家的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德国莱辛(Lessing)。一七六六年,刚刚出版对后世影响极大的美学著作《拉奥孔》的莱辛,应邀到汉堡参与创办一所民族剧院,职务是剧院艺术顾问,主要负责出版一份每周两期的小报,对剧院的上演剧目进行综合评论,以引起广泛的兴趣,扩大剧院的影响。其成果就是一七六九年集成上下两卷出版的《汉堡剧评》。
评论是扫除照抄照搬的淸道夫
法国斯泰尔(Staël)夫人在《德国的文学与艺术》一书中论及莱辛时写道:「他的评论既是对人类心灵的硏究,也是文学方面的诗学。」她又说,「德国文学或许是唯一始发于评论的文学;在任何其它地方,评论总是出现在杰作之后,但在德国却是评论导致杰作的产生。」要「将照抄照搬的做法摒弃,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扫淸道路」,「就必须先有评论。」我们是否也可以引申,要使戏剧实践有所积累、有所发展,必须有戏剧评论;要使剧院(团)有所提升,必须有戏剧学家。
八〇年代中期,中国靑年艺术剧院实行艺术总监负责制。我被艺术总监陈颙女士聘任为文学部主任兼剧院院刊《靑艺》主编。文学部拥有五、六位戏剧学家,他们都是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表演系、舞台美术系毕业的专业人员,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素养。主要工作包括:一、选择上演剧目;二、参与排练和演出活动;三、出版院刊和舞台艺术丛书。
作为国家级剧院,中国靑年艺术剧院每年都会收到各地剧作家和翻译家寄来的大量剧本,少则四、五十本,多则近百本。文学部有一个由三、四位戏剧学家组成的小组,专门阅读、处理这些来稿。他们必须从这些稿件中筛选出十部左右较好的剧作,推荐给剧院的艺术委员会和艺术总监。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经常到各地参加剧作家的聚会或创作会议,了解最活跃的剧作家群的创作动态和具体计划,与各地的剧作家建立广泛的连系;了解世界各国戏剧的发展现状,与国外的一些剧作家连系并约请翻译家翻译他们的作品。
使朦胧追求变成有意识的创新
在任何一出新戏准备搬上舞台时,文学部都会指派一位戏剧学家充当该剧的文学责任编辑,负责该剧从投入排练到演出结束的全部文学工作,包括与剧作家的连系,起草演出说明书、广吿词、宣传介绍文字、理论总结和资料汇整等。
新戏上演之后,文学责任编辑还必须完成下列工作:
一、邀请社会上具影响力的剧评家、文学评论家来观看演出,约请他们撰写各类剧评,有计划地安排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二、组织专家座谈会、观众座谈会,进行观众意见的抽样调查,收集、整理专家和观众的意见。
三、督促、帮助所有艺术家,包括导演、演员、舞台设计和技师,完成每一个人的艺术总结。
四、整理、编写所有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该剧的消息、报导、剧评的资料索引。
文学部还主办一份双月刊《靑艺》,其宗旨是:「记录剧院前进的足迹,总结众多艺术家的舞台实践与艺术创新,汇集艺术资料、理论总结与学术成果……使朦胧的追求变成有意识的创新,将经验提升为理论,加强戏剧与生活、舞台、观众的连系。」(《靑艺》创刊号〈编者的话〉,一九八四年第一期)
十年来,《靑艺》发表了大量的导演、演员、舞台设计、灯光设计、化妆师的艺术成果、剧评和硏究文章、各类座谈会的记录、观众来信、老艺术家的传记、回忆录、剧院艺术家参加各种国际文化交流的报导、剧照、活动照、舞台设计图、各个上演剧目的专题资料……把每一年六期刊物装钉在一起,它实际上成了剧院所有艺术、学术活动的年鉴,为剧院演出史和更深入的理论硏究积累了最基本的原始资料。
我在剧院工作了近三十年,在戏剧学家这一岗位上,同形形色色的艺术家合作过,尽管合作方式差别极大,投入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其中有一些最重要的基本点不能忽略,这或许只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但或许也涉及某些共同的规律。
既要全心投入,又得保持距离
由于与戏剧学家一道工作的,都是一些多年从事戏剧活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剧场工作者,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碰到各种问题找你商量,感兴趣的往往不是艺术理论,而是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方案。因此戏剧学家的工作方法与艺术院校的教师或艺术硏究机构的硏究员有极大的不同。你本身必须具有艺术创作的经验,必须成为创作群体的一员,与他们同甘共苦,想办法出主意,一起完成创作任务。但你又必须时时脱身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评判者,尽量客观地来评判这一创作的成败得失。这种既是创作者又是评论者的双重身份,使你既必须全心投入,又不能一味地沉迷其中,如何在这两极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正是每一个在剧院里工作的戏剧学家经常必须面对的难题。
我本人曾应剧院内外导演的邀请,在多出舞台剧中担任文学顾问。在我看来,文学顾问除了分析剧作、解答剧团成员在剧作理解上的各种疑难之外,最重要的任务是同导演一道,对古典剧目作出当代诠释,挖掘彼时彼地的剧目在此时此地演出的现实意义,寻找特定剧作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舞台是世界的模型,理解戏剧首先是理解生活。戏剧创作、舞台呈现自然要涉及许多不同的观念和技法,戏剧表现的语汇、舞台技法也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与规律,但戏剧活动从来都是一种人的表达、人的会见、人的交流。我从来不相信那些标榜各种主义的戏剧,没有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切,没有对更合理的社会和对更完善的人性的执着追求,戏剧只是一种掩饰现实不幸和人性堕落的迷魂汤,一种儿戏或奢侈的浪费。
激发灵感,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戏剧学既包括史论,又包括各种具体的技法,这就要求戏剧学家具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戏剧知识。同时,在剧院里工作的戏剧学家还必须具有比较开阔的眼界,密切注视世界各国戏剧的发展,注意各种戏剧观念、体系、流派的最新流变。但我从来都反对戏剧学家用各种时髦的名词和理论去诳骗艺术实践者和观众,反对以一种沾沾自喜的态度去对待对理论知之不多的实践者。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你的主意、方案可能被导演、演员等全盘地采用,也可能经过修改之后综合在他自己的方案之中,也可能完全不被接受。我认为戏剧学家的建议被他人接受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的意见能否成为某种激发因素,能否激起导演、演员等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即使你的合作者是一些初出茅芦的年轻人,戏剧学家在剧团里也决不是居高临下的教师爷,而是艺术创作平等的合作者。我在自己多年的实践中,极少向导演、演员或舞台设计提出一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意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吿诉艺术家们,除了目前的舞台呈现之外,还有哪几种别的可能性,不同的思路和艺术发展可能引起舞台呈现的哪些重大变化。
作为一名职业的戏剧学家,难免要对各种戏剧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剧评和理论文章。在剧院里工作的戏剧学家的大忌是,凡是自己所在剧院的演出都大捧特捧,对其他剧院(团)的演出则大贬特贬。每一个评论者都会有自己的偏爱和偏颇,这在所难免。有的评论者比较宽容,有的评论者比较苛刻,这也只是涉及个人风格的问题。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所在剧院与其他剧院的演出,必须持同一的批评尺度。公正客观是在剧院里工作的戏剧学家最宝贵的品格。一个在剧院里工作的戏剧学家,倘若沦为自己所在剧院的吹鼓手,剧评成了扩大幅篇的广吿词,不用多久时间,他的评论在社会上就会失去可信性,就很难在评论界立足。这时受损失的就不仅仅是他自己,也包括他所在的剧院。
至於戏剧学家在剧院里的地位,他的意见能否被大多数人所尊重与接受,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因为很大程度上这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魅力,取决于他的艺术经验、专业知识、思想深度、在社会上的学术地位和在长期合作中所建立的威信。
文字|林克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文学部主任
要使戏剧实践有所积累、有所发展,必须有戏剧评论;要使剧院(团)有所提升,必须有戏剧学家。
我从来都反对戏剧学家用各种时髦的名词和理论去诳骗艺术实践者和观众,反对以一种沾沾自喜的态度去对待对理论知之不多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