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近代音乐史的一面镜子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者,音乐创作虽是他的「业余」嗜好,但已足以为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挣得一个重要的席位。从他的作品和生平中,我们不难了解,重要绝非偶然。

赵元任是著名语言学者,音乐创作虽是他的「业余」嗜好,但已足以为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挣得一个重要的席位。从他的作品和生平中,我们不难了解,重要绝非偶然。

声乐家协会将于元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假国家音乐厅和演奏厅举办「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纪念系列活动」,有专题的学术报吿,也有专题的音乐演出。赵氏长女、著名的音乐学者赵如兰教授也将专程来台参与。这是继一九九二年六月台北县政府主办江文也纪念硏讨会之后,另一次对一位中国近代作曲家所作的学术演出兼备的文艺活动,値得赞赏和鼓励。

诚如众所周知,赵元任(1892-1982)是著名的语言学者,音乐创作是其「业余」的嗜好。但在音乐圈里,他却是不折不扣的自家人;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许多作品家喩户晓,耳熟能详。那诗情画意的〈小诗〉、回肠荡气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豪放不羁的〈茶花女中的飮酒歌〉、剧力万钧的〈海韵〉等等都传唱不息。而这些作品中所呈现的则是情趣互异,各有千秋的音乐风格,可以见得作曲者的多才多艺,博古通今。

文艺作品既可表现作家的个性,又可反映时代的精神。作为五四时代新知识分子的赵元任无疑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完全地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以艺术歌曲最多,其作词者有刘半农、胡适、徐志摩、陈果夫、陶行知等等,几乎带我们进入三○年代的文坛。其他的作品有抗日歌曲、学校歌曲、社教歌曲、儿童歌曲、为女儿们写的家庭嬉游曲和少量器乐曲,演唱或硏究其中的一些作品有如重温当年的历史,再睹当时的社会,它们是历史的一面镜子。另一方面,那些儿童及家庭小曲则显现出他的亲和与幽默,十足的赤子之心,给人有如阅读《赵元任早年自传》和《杂记赵家》(夫人杨步伟著;二书皆台北传记文学社出版)时那种亲切和自然之感。

赵元任从一九一三年起一共创作或改编了一百三十多首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中国第一」,例如第一首民间乐曲改编的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1913)、第一首现代进行曲〈和平进行曲〉(1915)、第一首四分之五拍的创作曲〈卖布谣〉、第一首淸唱剧式合唱曲〈海韵〉(1927)和可能是第一首电影揷曲的〈西洋镜歌〉(为《都市风光》 而作,1935),还有第一批为自己孩子所写的家庭嬉游曲。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体现了他所提倡的曲调与和声的「中国派」风格,又呈示了他运用西洋调式和节奏变化来配合词意和情绪的色彩手法。由于他的语言学素养,他的词曲相配自然而流畅,既合乎语音的顿挫,又顾及旋律的抑扬。再者,从他频频改编民间音乐可以发觉他对这一方面的兴趣。从他大量写作抗日歌曲、社教歌曲、学校歌曲上又可以反映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今天还有多少艺术音乐作曲家秉持这一份情操?

北京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十日及上海于同年十一月三十日都抢先主办过赵元任百年诞辰纪念的学术讨论会,前者还有专门的音乐会。现在轮到台湾了。终究赵元任的作品是不受时空限制的,但愿大家能共襄盛举。

 

文字|韩国𨱑 北伊利诺大学音乐系教授、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所长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