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如果我们用台湾国语写戏……

今日台湾所用的「国语」,已经不是北京话的国语,而专属台湾了。「台湾国语」并不是方言,对其他省份的人不会产生沟通的障碍;用「台湾国语」写成的话剧,可以说既富有地方色彩,又可畅通各地。

今日台湾所用的「国语」,已经不是北京话的国语,而专属台湾了。「台湾国语」并不是方言,对其他省份的人不会产生沟通的障碍;用「台湾国语」写成的话剧,可以说既富有地方色彩,又可畅通各地。

香港的文学可能不及台湾,香港的话剧却远远走在台湾的前头。除了香港市政府主办的「香港话剧团」及「中英剧团」等全职业性剧团外,半职业及业余性的社区剧团不下十数个,平时总有好几个剧团同时演出好几个不同的剧目,其中多半使用粤语演出,英语其次,用国语演出者至为罕见。

最近香港话剧团演出莎剧《李尔王》,分国、粤语两组演出。粤语一组上座不成问题,国语一组则有劳艺术总监杨世彭夫妇打电话邀请会讲国语的朋友代为派票捧场,以免因上座不佳今后失去上演国语话剧的机会。

香港之不习惯使用国语演出话剧,自然跟香港居民不熟谙国语有关。所以目前香港的话剧只能划地自限,纵然每年话剧创作的产量颇丰,但为外人所知者至少。大陆及台湾剧团恐不会拿一个粤语剧本来尝试译作国语演出。相反的,大陆及台湾的剧作则常以粤语在港演出。

为外地人所不懂的粤语,对香港人和广州人而言却是生动活泼的日用语言。香港话剧之所以如此活跃,也正因为建立在一种当地人所熟知的地方语言上。如果勉强用英语或国语演出,恐怕不会有今日的成绩。

戏剧与其他文类最大的不同即在所使用的语言必须是口头语言。剧作首先是供人听的,不是供人阅读的,所以必须遵守口语的习惯,务使入耳即化,不可使观众因寻思而迟疑。因此除了贴合日用口语外,戏剧不可能采用书面语言。这是剧作有别于小说、散文及诗之处。

以目前台湾而论,我们的口头语言是什么?最常用的只有国语和台语(福佬话)两种。其他客家话和山地话,虽然就族群而论其重要性是显然的,但使用的人数毕竟有限。以香港为例,台湾的话剧创作未尝不可使用台语。使用台语,肯定会有意外的生机。但若避免香港粤语话剧的划地自限,则更宜采用国语。今日台湾所用的「国语」,其实已经不是北京话的国语,早已为人加上了一个形容词:「台湾」。此国语已专属台湾,非他省人所有了。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陶熔中,台湾的大多数居民都说的一口流利的「台湾国语」;即使原来操纯正北方话的人,到了今天也变成「台湾国语」腔调了。这种标帜在大陆及香港的台湾旅客中最易突显出来,中国其他省份的人只要一听口音,立刻分辨出这是来自台湾的旅客。

「台湾国语」并非只是一种腔调,其实也包含有字汇和句法的问题,只是尙少有人加以细心硏究罢了。

目前如果我们寻找一种适合剧作的「口头语言」,其实不必强行模仿老舍或曹禺,不妨考虑用「台湾国语」,毕竟我们周围的人说的都是这一种话!

「台湾国语」并不是方言,对其他省份的人不会产生沟通的障碍,但又确实含有地方特色,会带给他省人一种特殊的风味。用「台湾国语」写成演出的话剧,可以说既富有地方色彩,又可畅通各地。

 

文字|马森 戏剧学者,成功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