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书介 书介

三诘《柴科夫斯基论音乐》

这本翻译的语录型书籍,因为是「三合一」,内容偶有重叠;又因为是大陆译名,读者得自动将「德彪西」换成德布西……最重要的是译名不加注原文,减损它的准确性和参考性。艺术书籍甚重细部品质,一旦出版的不好,很可能破坏同类书籍市场。

这本翻译的语录型书籍,因为是「三合一」,内容偶有重叠;又因为是大陆译名,读者得自动将「德彪西」换成德布西……最重要的是译名不加注原文,减损它的准确性和参考性。艺术书籍甚重细部品质,一旦出版的不好,很可能破坏同类书籍市场。

一本像《柴科夫斯基论音乐》这类的外文翻译语录型书籍,其价値与可读性全依下列三者而订:1.原语录作者所发表言论意见的内容;2.原编者选辑编整的功力;3.中文译本翻译者的文笔功力以及其对读者文化背景的关怀,为增强该书之可读性而添加的译注与补充说明。本文即从这三方面来看《柴科夫斯基论音乐》。

首先,光从扎眼的「柴科夫斯基」这译名就可以看出译者的身份以及此书的制作方式。译者高士彦是大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编审,曾译著多种读物,而此书自然是以目前流行的大陆翻译制作、台湾印行的方式出版,以期在专业水准与制作经费上达到最高与最经济的效益。然而这种模式却存在著不少的问题,笔者随后将概述之,现先将焦点集中于俄文本的原编著者。

俄文版原书是苏联音乐出版社在一九六三、六四年,分别出版的柴「可」夫斯基三种专论音乐著作:《论交响音乐》、《论民间音乐》、《谈作曲家的创作与技巧》,收录了近三百则取自柴可夫斯基论著、书信、日记、札记的片段编纂而成。第一及第三本书的编者是库宁,第二本书是由拉比诺维契所编。至于这本《柴科夫斯基论音乐》是将这三本书合并而成,所以在内容上偶有重叠之处。例如〈论交〉的第一六七则与〈谈作〉的第三十九则相同;〈论交〉的一三七则又与〈谈作〉的三十四则相同,但译文却不同;〈论交〉的第一二一则与〈谈作〉的三十三则相同,但所选辑的词句却不尽相同,也未确切注明省略之词句处,二者译文也大不相同。这虽是因「三合一」所造成的结果,但是译者却无动于衷,甚至还译文不一,这不禁令人对译者的投入程度有所怀疑!真的是同一人所译?还是时间久了,一文两译而记不得了?还是根本无暇再细顾一次?而台湾的出版商亦未发现此种状况,这也是个大问号!

书中译名皆采大陆译名,这与台湾通用的译名不甚相同,对一本在台湾发行的书而言,实在碍眼。每每得将「德彪西」转换成德布西,复调换成复音音乐,《自由射手》换成《魔弹射手》,这大大影响了此书的制作质感以及阅读时的流畅性与乐趣。而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译者在为书中所提到的人名或事情加注时,往往依大陆现行惯例不在译名后加注原文(或找参考资料将俄文原名转换成英文),这使得本书无法提供更大的参考价値以及准确性,无法彰显出版商在出版这类需要品质形象的艺术书籍时该具备的细心以及周详思虑──毕竟它是面对台湾本土发行的艺术书籍,质感是重要无比的事。而且在中文市场中,这种书只容得下一本,一旦出的不好,很可能会使得它以大屁股占位的姿态破坏同一类书籍新发行的可能性,徒然破坏艺术书籍的市场,使得出版社投入此一市场的美意,在客观方面大打折扣,颇令人惋惜。

即使如此,柴可夫斯基的这些话语片段仍有极高的可读性,値得读者详加细读以深入了解柴氏的音乐与其艺术创作观点、曲风好恶以及洞见与偏见。它并不是一本长篇大论、系统化阐述艺术观点的书籍,读时要发挥拼图般的技术,才能一解柴氏创作观点的全貌。欲速读或深究,二者皆可,不致令读者空手而归。

 

文字|陈树熙 作曲家,联管助理指挥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