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园的故事》中,王柏森饰演一位向陌生人彼德搭讪的流浪汉。他在舞台上时而闪现的神经质,末了爆发出酒神式的顚狂,迳自撞向彼德手中的尖刀。从他全神贯注地扮演及赤裸的自剖吿白中,我们仿佛瞥见一个灵魂黑暗的深处,同时是角色,也是演员的。
一九八五年,和同学们叽叽喳喳地挤在艺术学院芦州工厂的临时剧场里。灯光由暗而亮,在空旷的舞台上两位白衣男女开始演出一出叫《花与剑》的戏。这个马森的剧本被处理得极具日本风;而演员灿亮绵密的表演,使观众先是屛息,继而烘热。落幕后群情哗然,震慑于男主角恣肆挥洒的表现──这就是那时还叫做王宗正的王柏森。
这位出身于艺术学院戏剧系的表演奇才,除了具备淸晰的发音和良好的肢体语言条件外,因著一份出奇的认真,使他能紧紧扣合角色特性,迸出耀眼的光采,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吸引力。在艺院期间,除了参与《田园生活》(1986,赖声川执导)、《人间孤儿》(1987,汪其楣执导)筹备制作外,还曾演出过《绫鼓》(三岛由纪夫原作)中戴面具的鬼魂、《动物园的故事》(Edward Albee原著)中都市边缘人等色彩浓烈、性格突出的角色。而他一九八九年的毕业导演作品《鹰井之畔》(叶慈原著)则是一出以印度神话为底本的诗剧。
跟他扮演的角色一样,私底下的王柏森也具有某种瑰丽而传奇的质地。和他同班的女演员王琄形容他是个「无所谓而为,真情流露型」的演员。他回忆当年只身从台中上台北考戏剧系时,从未接触过舞台剧,也不知道表演是什么。后来在师长的引领下进入戏剧的世界,整个内在生活才骤然丰富起来。为了琢磨一个角色,除了搜集各种资料,更需要身心全副投入,在真实人生和排练场上浸沈酿制。
在《动物园的故事》中,他饰演向陌生人彼德搭讪的流浪汉王基立。在一个多小时的自剖里,从看似随意的闲扯,逐渐进入亢奋的恍惚状态,最后在高张的情绪下撞向彼德手中的尖刀。王柏森在剧中时而闪现的神经质,到了剧末汇聚为酒神式的顚狂;他在舞台上的爆发力,使这个看似荒谬的情节顺理成章。在他全神贯注的扮演中,从他向观众赤裸舒展的吿白里,我们仿佛瞥见一个灵魂黑暗的深处,同时是角色也是演员的。
一九八八年《动物园的故事》在校内广受好评之余,随即成为果陀的创团作。接著王柏森又陆续在果陀演出《两世姻缘》(1988,取材自元杂剧)、《灯光九秒请准备》(1989,音乐剧)、《双头鹰之死》(1990,Jean Cocteau原著)等风格迥异的作品。此外还参与了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演出,并以男女双声带主唱片中的怀旧情歌。
艺院毕业后,经过军中艺工队两年的历练,带著一个新名字「王柏森」回来,也带著一份苍郁森林般的心情,跳跃中多了些沈稳。他自承习惯与熟人合作,因此再度投入果陀今年的新戏《新驯(寻?)悍(汉?)记(计?)》的演出。这是他在服役时,和梁志民讨论过的莎氏名剧;对剧中这位年约三十五,阅历颇深的男主人,王柏森希望能展现他内在、智慧的深度,而不只停留在电影《驯悍记》中李察波顿所强调的感官层面。
以往多半演出一些诡异而下场凄惨的人物,今年《新驯(寻?)悍(汉?)记(计?)》中的男主人,及杨德昌电影《独立时代》豪门中那位天真无邪的第二代传人,恰巧都是富喜感的角色。对投入一个角色就久久不能自拔的王柏森而言,既是新鲜的尝试,也是绝佳的「喜」讯!
特约撰述|陈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