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书介 书介

歌剧的飨宴

本书原作者行文中不时流泄而出的机敏,字里行间溢漾著一股盎然的隽逸;而其论譬精到,思考深刻,想必能帮助我们用更敏锐而正确的角度来欣赏西洋歌剧。

本书原作者行文中不时流泄而出的机敏,字里行间溢漾著一股盎然的隽逸;而其论譬精到,思考深刻,想必能帮助我们用更敏锐而正确的角度来欣赏西洋歌剧。

由于长年从事歌剧论述的工作,对于此类书籍的出版一直甚为留意;打从去年底,市面上一连出现了好几部这方面的著作,是此间难得的盛况。只是笔者个人苦于诸事缠身,直到这次年假才得以一睹这本《歌剧的飨宴》。

本书的作者为文学教授John Louis DiGaetan;根据简介,他曾屡次在《歌剧新闻》、《歌剧狂》上撰文。他这本An Invitation to the Opera笔者曾在书店看过,只是印象中是本三十二开、二百余页的小书,书名又摆明了是本入门赏析,因此并未加以注意罢了!这和目前手中这本大开数、三百八十页的厚实巨册差异著实不小;满心疑惑一页页地看去,才发现这确是一本角度独辟蹊径的好书。

不过,我认为这本书并不适用书商原本所锁定的「新鲜人」上,因为其中不少的讨论都必须拥有足够的历史录音收藏及娴熟一般标准剧码(包括全本《指环》的情节),才能够咀嚼理解;光就这点来说,目前绝大部分的音乐教师和唱片评论员都还未必具备,而同样的理由显然也造成了翻译者的困扰,影响了翻译的成绩。

全书的架构

本书共分八章。前二章是简略的歌剧史,可喜的是作者适时提供一些独创的分析,并未流于枯燥乏味的编年体制;不过这个工作严格说起来并未见得是多么地难,一位歌剧爱好者显然必须精读其他更详尽的资料才行。第八章简述五十部标准剧码的部份也是一样;可贵的是作者以其文学分析的观点提供了不少独到的人物分析或戏剧解读,对于台湾的读者来说,这两样异常缺乏的部份终于得以有一个不错的著手点,能帮助他们理解音乐中较为抽象的戏剧分子,转而以更敏锐、更正确的角度出发,不再被一些长期占据媒体的劣质文字所误导。

重头戏为中间的五个章节,也是作者发挥观察能力、提建创意之所在。个人以为〈歌剧中的戏剧要素〉与〈二次战后的歌剧制作〉是对读者最有帮助的,在台湾这方面的资料一向过于缺乏,造成本地歌剧人口视野的狭隘;而作者行文时不时流泄而出的机敏,更使得字里行间溢漾著一股盎然的隽逸。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意见并不够全面,但是它能促发阅读者的思索触角,得以拓展更宽广的思路来省视自己的心得。这其中也有部分瑕疵,例如〈歌剧制作〉一章系以几位制作人的重要制作构成,其中作者个人的观点与导演的意图便往往产生「分际不淸」的问题,极易造成读者的混淆。「越俎代庖」替创作者解释常易流于穿凿附会,写作时应极力避免。

著译者的些许瑕疵

由于篇幅的有限以及作者聆赏资历的问题(从文中看得出作者早年的聆赏经验仅局限于二次战后的纽约),使得作者给某些歌手的评语趋于武断。例如在八十五页作者写道:「唱得过高可以增加相当的明亮感与犀利的效果,伟大的华格纳歌手尼尔森有时会故意唱得稍高,借以穿透管弦乐的重重包围……。」我们要注意的是,尼尔森的音质原本便相当明亮和犀利,和是否唱得稍高并无直接关系;再者,这也无法解释尼尔森在演唱莫札特时所面临的同样情形。而到了一八一〜二五二页共罗列了上百位歌手小传的时候,作者更无法掩饰自己的局限与好恶。当然,因眼界不足与个人品味造成令人争议的地位问题有时也可能是因为篇幅过短,难免顾此失彼所造成的;在这种地方读者也需负起「判断」的责任,不能全部归咎作者。但是当作者任意引用错误的资料甚至仅凭借著错误的印象便挥笔成书的时候,似乎就此便立下了一个错误的「范例」。这其间译者也得承担部分责任;因为有些资料实在过于离谱,笔者至书店翻阅原文本查证才发现是他在「修订」资料。例如二一四页,作者说法拉「将蝴蝶夫人、托丝卡与卡门都唱得很美(beautifully)」,而译者却译为「……托丝卡和《命运之力》的蕾欧诺拉,表现都极为出色」,需知「唱得美」与「出色」在评论家的笔下并非同义词;唱得美指声音美或句法美、情感表达得楚楚可怜之类;而将卡门擅改成法拉不曾唱过的蕾欧诺拉,更不知其根据何在。歌剧素养不足的问题显然也困扰著译者,例如「Froh则变成一个烦燥的女王、「Alberich和他的亲戚罗杰」等等。基本上笔者个人相当认同译者的努力(书中有大量类似文学情境的分析,若无相当的造诣恐怕也翻不来),也看得出他对歌剧并非全然陌生,但是这本书最好还是由学者校订一遍才好。尤其在抄袭风(或者说「参考」也成)炽盛的台湾,一点偏颇、几许笔误看似无关宏旨,但是倘若一传十、十传百,危害不晓得有多烈。笔者之所以作如是观,其实也是因为对这本论譬精到、思考深刻的知性书籍予以肯定,想必会对本地产生深远影响的缘故,而这其中,当然也有译者一片行云流水的功劳。在此并特别呼吁享有发表版面的部份写作者,不要把这本书视为剽窃灵感的工具,唯有如此,本书的问市才更有意义。

在最后愿借一角提供个人对于「通用译名」的意见。笔者觉得无论是通用译名、或是全书译名统一,都是十分可笑的坚持。第一,通用译名未必标准,如「凡尔赛」之名与其原音相较,谬差千里。再者,许多姓氏念法稀奇古怪,且各地不同(和祖籍、口音都有关系),连「标准译名」皆不可得,试问「通用」又有何「用」?三者,以本书中“Diva”、“Bravo”这类人名近千的书籍为例,原有的通用译名无疑严重不足。并且如果要求全书译名统一的话,无疑甚不经济且亦不智;有那个时间,不如用来加强译文品质。我不相信「托尔斯泰」与「托尔斯太」之间干掉了一个,全书的水准便将扶摇直上。只要译名不是太离谱(如本书中的Milanov翻成米兰诺──极少数的瑕疵),似乎用不著吹毛求疵。

 

文字|符立中  音乐工作者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