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远在天边的黑龙江省,有一个龙江剧,龙江剧中有一奇花白淑贤,懂得掌握地方殊性开创剧艺活水。她能演生、能演旦、能演末,功夫更练出绝,能左右挥毫,正书反写见真章。她说:「我看到峡谷就想架一座桥渡过去。」
在中国三百六十多个戏曲剧种中,龙江剧实在是个最小的弟弟。
龙江剧(注1)是以中国东北地区鄕土艺术「二人转」、「拉场戏」(注2)为母体,于五〇年代末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创建。
在剧本创作上,龙江剧著重体现黑龙江省的风情和审美习惯,突出地方语言特色。表演粗犷泼辣,既含东北秧歌的个性神韵,又融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方式的共性风格。唱腔高亢流畅,舞台美术充分展现出黑龙江的民间艺术特色,以简代繁,粗犷朴实。体材无论是表现历史人物或现代人的生活,都赋予了黑龙江的地方特色。除了在当地受欢迎外,并广泛活跃于大陆城鄕,演出足迹遍及国内外。三十多年来他们排演了近百出不同题材、风格各异的剧目,积累了《寒江关》、《春灵庵》、《双锁山》、《皇亲国戚》、《张飞审瓜》、《豪杰女》、《铁弓缘》、《荒唐宝玉》、《木兰传奇》等优秀保留剧目。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以白淑贤为代表的龙江剧表演艺术家。
《双锁山》开创新风格
白淑贤是大陆当代戏曲舞台上集三项大奖于一身的最活跃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一九八九年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一九九〇年文化部首次颁发的文华奖和一九九二年第三届上海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奖,她是榜首得主。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身兼龙江剧实验剧院院长及领衔主演,被艺术权威人士誉为「艺海奇花」、「一代绝才」。
白淑贤一九四七年生,一九六六年毕业于黑龙江省戏曲学校,应工评剧刀马花旦,兼工靑衣。一九六四年因借调参加一出龙江剧的演出受到好评,而分配到龙江剧院。此时龙江剧正处在一个创新程式的实验阶段,白淑贤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开创者,她要走一条前人没走过的艺术道路。
一九七九年她全力以赴于《双锁山》的重新排练。这是一出陈旧的传统折子戏,如按照老的思路,吸收京剧、评剧的表演程式,白淑贤不甘于此。她虚心向专家请教,反复探索,逐步形成以「二人转」为基础的表演风格。在《双锁山》中,看到那位穿软靠、登彩靴、扎雉尾的刘金定圆场到台口,先是踢小弹腿,再接京剧的打地双搂翎,然后在二人转的抖肩中亮相,再踩著秧歌步,在二人转左右摆的身段里缓式。这一连串新颖活泼的出场,使观众耳目一新。《双锁山》是龙江剧发展的转折点,也是形成白淑贤「白派」艺术的关键。
一九八〇年白淑贤主演了《皇亲国戚》,第二年赴北京演出,誉满京华。一九八二年拍成艺术片,拷贝卖出二百多个。一九八四年排出《柳荆荆传奇》,一九八五年又主演了《豪杰女》,获省级大奖并拍成电视剧。一九八七年白淑贤率团东渡日本用日语演出《双锁山》,被日本评论界誉为「来自中国的明珠和奇迹」。九一年参加香港地方戏展演,前不久又赴马来西亚、新加坡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
荒唐宝玉一心三用
一九八九年,龙江剧院决定排演《荒唐宝玉》,白淑贤反串宝玉。舞台上宝玉的形像已经很多,特别是越剧表演艺术家徐玉兰饰演的宝玉可以说已很完美,但白淑贤说:「我看到峡谷就想架一座桥渡过去」。她要突出这位「混世魔王」蔑视礼法、王侯的叛逆性格和平民意识。
为塑造好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关东贾宝玉,她硏究大量的红楼梦资料。为增强自己男儿身的扮相,宁舍苗条身材,增强食欲,让体重增加了近十公斤。为演好宝玉,她扎大靠,穿高底鞋,每天练功十二小时。白天在腿上绑著八公斤沙袋行走,晚上把腿吊起来睡觉。为练摔僵尸,摔得满身是伤。导演要求演员在台上当场挥毫题字,她决定一心二用左右手同时书写。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成功了。但导演还要给她加码:书写的同时还要边舞边唱,要一心三用。当她在舞台上时而抖出二人转「立绢」、「抛绢」等绝活,时而持剑舞出「凤凰展翅」、「雄鹰旋空」,僵尸摔得乾脆又漂亮,观众惊叹不已。等她双手挥毫左右开弓载歌载舞,一幅淸丽飘逸的书法呈现在观众面前时,总是掌声雷动喊好称绝。《荒唐宝玉》成为龙江剧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一九九一年白淑贤率领由四辆大汽车组成的大蓬车队,南下演出一个多月,走了半个中国,每到一地都掀起一股强劲的龙江剧热。上海越剧《红楼梦》中的「宝」、「黛」──徐玉兰、王文娟在看完演出后,兴奋地上舞台和白淑贤紧紧地拥抱。徐玉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龙江剧,我就爱上你这个宝玉,演得实在太好了。」
白淑贤常说:「人活著就得不停地追求人生价値,为此就得勇于牺牲,敢于创造。」
花木兰横跨花旦、武生、老旦、彩旦、靑衣
白淑贤牺牲的方面太多了,三十多年来她从未间断过练功,她身为一院之长,又是四十五岁的人,仍是沙袋、哑铃不离身,每天练功不少于三小时。两枝笔也总带在身边,一有空就习写字。与艺术无关的事她一概拒绝,有位香港老板要和她合开美容院,光分红就够她一辈子花用了,可她婉言谢绝。
去年末,白淑贤主演一出新戏《木兰传奇》,角色跨度大,开始上小花旦,然后是短打武生、长靠武生,结尾还穿揷了老旦、彩旦、靑衣等表演,集多种行当于一身又都表演地非常出色。无怪乎专家们说:「白淑贤塑造了一个非常可爱的花木兰,施男人风时有人动情,施女人风时有人痴情。情打动了观众,戏获得了成功。」
更令人惊呀的是,白淑贤在舞台上书写的绝技在《木兰传奇》中又发展为一心四用。她不仅仅双手挥毫,边唱边写,而又出人意料地面对观众,反写出「荣辱得失身外事,兴国安邦赤子情」一行大字,使技艺美与人物心灵美融冶于一。白淑贤的表演绝技又一次达到飞跃。今年七月北京艺术界的专家学者特地为白淑贤召开了「白淑贤表演艺术硏讨会」,对她评价甚高。
作为一个新兴剧种,龙江剧已开始走向成熟;应该说,白淑贤的表演艺术是推动龙江剧走向成熟的主要动力。
编注
1.龙江剧:1958年周恩来在东北三省协作区会议上提出发展东北地方戏曲后,黑龙江省以二人转、拉场戏的音乐为基础,吸收东北民间音乐,把说唱和歌舞逐步丰富,发展成戏曲形式,1960年8月正式命名为龙江剧,组成黑龙江省龙江剧实验剧院。龙江剧的唱腔主要采用二人转的曲牌,文学语言朴实风趣,表演动作歌舞性强,极富地方特色。
2.二人转、拉场戏:旧名蹦蹦,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自草创至今,大约已有二百年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淸嘉庆末年前后。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收河北的莲花落而形成的。另说是河北莲花落传入东北后,与当地大秧歌相结合,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在发展中还广泛吸收了东北民歌、太平鼓、东北大鼓、皮影、喇叭戏、河北梆子、评剧等的音乐唱腔和表演技巧。
二人转演出形式很多,大体分为单、双、群、戏四类。「单」即单出头,由一人演唱;「双」即二人转,是主要演出形式,由甲乙二人扮一旦一丑,有说有唱,载歌载舞;「群」即群唱、群舞、坐唱等,由十多人表演;「戏」是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拉场戏。二人转的表演艺术分为唱、说、做、舞四功。唱词以七言、十言为主,兼有民歌体长短句。唱腔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咳咳」之说。唱功讲究「字儿、句儿、味儿、板儿、腔儿、劲儿」,高亢火爆,亲切动听。伴奏乐器有板胡、唢呐、竹板等。说功,主要指说口,丑逗旦捧,多用韵白,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亦称扮功),指表演身段和动作,包括手、眼、身、法、步等。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也吸收了其他民间舞蹈及武打成分,并有耍扇子、耍手绢、打手玉子、打大竹板等独到的技艺。
文字|牛广杰 任职黑龙江省勃利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