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编导者其他作品的风格,此剧无疑地亦呈露了若干单纯、童稚的纯度和淸亮之感。
《海山传说.环》
11月25〜27日
国立艺术学院
剧情开始于围成一圈环坐的原住民们聆听长老敍述故事,扣合了人类学角度之「原始戏剧起源历史」之一说。然后一个接一个关于原住民传说的故事于焉展开。由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所扮演的原住民各族,亦演亦述地连续搬演了数个原住民传说故事。全剧洋溢著学生演员们可爱与略显生涩的特质,倒也令观众感动于他们的认真与卖力。
在朴素的空旷舞蹈场上,演员们以动作模拟的方式,使得山、水、石、树等背景意象,佐以灯光的变化、音效的点缀,淸楚地传达给观众知道。这个「环」,以族群共融、友好的歌舞合唱作为终场,淸楚地透露出编导者的期待。此一「和平共存」的企图在全剧中处处可见,包括穿著各族不同服饰的原住民们共聚一堂,彼此掺和、不分你族我族的接力敍述各族特有的传说典故;巧妙地衔接上开场各族齐聚载歌载舞的场景,遂形成了一串容载著起源、生殖、情感、环境意识……等象征生之循环的神话环炼。
近乎家家酒式的表演动作
一如编导者其他作品的风格,此剧无疑地亦呈露了若干单纯、童稚的纯度和淸亮之感。除开流畅的场面调度和活泼的牧歌唱游,让观众在接触、聆赏原住民文学之余,亦能享有某种程度的耳目之娱。仍然不免令观者感觉若有所失的是,在学生们近乎扮家家酒式的表演动作中,固然凸显了质朴与率真,但少了分深沈与对传统(真诚笃信)的严肃和虔诚;在朴拙可爱的原住民外衣之下,却流露著属于城市新人类的游戏式表演风格。许多「效果」的产生,皆是来自于主题诉求以外的──例如演员夸张逗趣的声容动作或小道具的使用──而非沈淀自原典故的灵魂;直接触击观众的,是有趣的表演方式,而非故事的生命本质。由是,观赏此剧者,或可将目光区分成两个层面来看待此戏:第一个层面,这是一出以「原住民故事」为内容的戏;第二个层面,需知这是出由现代「都市孩子们演出」的戏。如此,似较能克服对于原住民传统演出之形式与精神合一的困惑感。
相较之「原舞者」苍劲生猛的生命力,此剧的演员们既非真的原住民,自然在演出力道上显得生嫩了些,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某种旺盛的凝聚力与专注感,相当明显的跃动于这群年轻孩子们的脸上──形成了《海山传说.环》不带矫饰的另一种动人之处。
以原住民族群为重点的创作,如同以台湾史、国族史…等众目所瞩之焦点话题为主题的作品,在此地总是负载了过多的悲情与伤痕等情结包袱──这显然并非编导所意欲表现者。诚然,来自各区域层级的观众们,各自怀抱著不同的期待来观看此剧,若不幸而未能窥见自己想看见的题材,亟易发出指称素材取撷不足的批评。其实一出戏定位的关键并非在材料的取舍之上,而是创作者以何种视域和角度来消化原始资料,继而化为凝炼的表现形式。
文字|王玉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