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年后重组的七仙女,其中有四位参加过首演时的演出。(王信 摄)
焦点 焦点

云淡风淸,期待一场七夕雨 许惠美纪念舞展

最近这几个月,位于和平东路与金山南路转角巷内的「许惠美舞蹈社」几乎毎晚都有一群舞者在许梨美与凌津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彩排《七夕雨》。她们的辛劳,获得不少许惠美好友──新闻工作者蔡文怡、陈小凌、陈怡真,摄影王信,平面兼服装设计霍荣龄等人的慰问与鼓励。而在这个舞蹈社习舞多年,并参与过十一年前《七夕雨》首演的资深学生,甚至有几次感觉到许惠美老师本人也到了现场关注她们排练。

最近这几个月,位于和平东路与金山南路转角巷内的「许惠美舞蹈社」几乎毎晚都有一群舞者在许梨美与凌津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彩排《七夕雨》。她们的辛劳,获得不少许惠美好友──新闻工作者蔡文怡、陈小凌、陈怡真,摄影王信,平面兼服装设计霍荣龄等人的慰问与鼓励。而在这个舞蹈社习舞多年,并参与过十一年前《七夕雨》首演的资深学生,甚至有几次感觉到许惠美老师本人也到了现场关注她们排练。

《七夕雨》

5月31日〜6月2日 19:30

国家戏剧院

其实,许惠美已于两年前因胃癌而离开了人间,享年五十五岁。她一生为发扬民族舞蹈的执著,以及她典雅、聪颖的特质仍深深烙印在熟悉她的亲朋好友及学生们心里。尤其在她与癌症抗争期间,因不希望别人替她担忧而刻意隐瞒病情,以至于在她过世之后,认识她的人都非常惊讶。

亲朋好友的一份敬意

为了让许惠美对舞蹈的奉献留下一份较完整的纪录,她生前的五位好友替许惠美出版一份精美纪念册──《天空的一片云:怀念许惠美》。设计这份刊物的霍荣龄并指出:「当初请董阳孜为封面题字时,就希望能把许惠美的特色发挥出来,于是出现了如水袖散在天空中的潇洒书法。」

然而,舞蹈这门艺术毕竟是立体的,最好有舞者能在眼前展现。民国七十三年许惠美的《七夕雨》在台北艺术季只安排了四场,因此趁今年文建会的「一九九五台北国际舞蹈季」,许惠美的好友再度擕手合作,为这次的演出跑腿,将《七夕雨》搬上国家剧院的舞台,并且为长达两、三个月的舞蹈季再掀高潮。

乐舞配合丝丝入扣

为重现许惠美离开前的最后一出大型舞剧,首要工作就是找回当年的制作群与演出者。但是与许惠美沟通最密切的作曲家郑思森,不幸也已逝世了。然而,他与舞作丝丝入扣的曲子,树立了作曲者配合十足的一次合作方式。许梨美表示,当初她的大姊是把整个舞蹈架构、节拍的分段、动作的意境全部事先吿诉了作曲家,使郑思森在多重限制下,完成此曲。例如〈喜雀〉的群舞中,郑思森以一首三拍的边疆曲子为主旋律,但是许惠美认为三拍子的节奏不适合跳跃。「舞者总不能跳上去后,在空中停一拍,再下来吧!」她要求改用两拍的曲调。但郑思森也很坚持他的看法。两人一再沟通的结果是,郑思森决定在一小段大跳跃中改为两拍的曲子,但除此之外,主旋律仍保持原有的三拍。

这种经过两位执著的艺术家共同达成的创作,透过台北市国乐团与舞者们的现场搭配,造成很大的回响。可惜这次时间太匆促,北市国只能重新灌录而无法再度现场演奏。

舞蹈的排练则由也算是许惠美的学生的许梨美负责。旅居美国的许梨美,除早年随大姐习舞,大学又念文化大学舞蹈系,到目前都一直从事舞蹈教学工作。此次为了这场意义重大的演出,她辞掉在美国的舞蹈教职,回国停留半年,以全力把舞者的最佳状况展现出来。

除了依赖原版的录影带,这次召回的几位重要舞者,都参与过当年的演出,所以她们可以将许惠美的要求转达给新人。至于当年的主角崔蓉蓉,因为在国外舞团授课繁忙,无法参加演出,不过她特地于四月底回国,指导这次饰演织女的曾照薰一些诠释上的细节。

舞台与服装设计找回原创作者

与许惠美合作甚欢的舞台设计聂光炎以及服装设计霍荣龄这次也归队,为好友尽一份心力。舞台方面,因为当年的场地是在社教馆,与这次的国家剧院在尺度、空间、设备上都完全不同,于是许多部分,如依传统壁画的云霞所绘成的背幕,以及分辨天上与人间的半透明帘子,聂光炎都必须重新制作。他表示:「当年的舞台设计及制作是以人力手工完成的,如今改采用电脑设施……但是好的观念不会改,因为这次舞蹈是按许惠美女士原来的舞蹈为基础,所以舞台的视觉背景也以她原来的整体印象为主。」

《七夕雨》在当年能留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觉,霍荣龄突破性的服装设计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霍荣龄回忆说:「其实许惠美在日常生活中对新观念很能接受,所以当时我为七仙女设计服装时,我的概念是反传统的。我选择了飘逸、透明的布料,以传达在云雾中的幻想世界,对于男舞者,我也提出不必穿鞋的观念,等等。」当时聂光炎曾提醒她,许惠美的民族舞较古典,可能……。所幸许惠美看了草图之后,虽然起初有点惊讶,后来还是完全采纳了。

霍荣龄知道她选的进口布织网用不好会相当俗气,于是特别以手工一层层地分别染成七彩。「首先,我们以古老的糊染去做。在布上用手彩绘出不同的图纹后,再用渲染、浸染及手绑染一重重地让染料落实在纱上。」値得一提的是,霍荣龄是以平面的概念去制作立体的服装。譬如说,要染出一块正红色的布料,她不会选择调配好的正红颜料直接下去染,而是亲自将洋红和黄两种颜料慢慢调出自己希望的正红色,因为这种花过功夫的颜料会因质材、反光度不同,而有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至于亮片的使用,霍荣龄要求缝在纱布里层,如此在舞台上才会如星星在云中隐隐约约地闪亮。如今,这些细心制作的服装,经过著量的修改之后,将再度登上舞台。

将传统题材点石成金

「许惠美的舞蹈美学,」如许梨美所形容的,「就是在传统中求变化。她的舞蹈动作不会突兀地加入芭蕾或现代的语汇,如双人舞中,她会考虑到传统中国女性保守的个性,而避免有亲密的拥抱及脚高举起的动作。」艺评家何怀硕认同许惠美从中国传统出发的路线,他表示:「许惠美努力从传统再创造,把传统现代化;她可以点石成金……把那些被误解为落伍的旧材料赋予艺术的新生命。」

《七夕雨》在十一年后再度搬上舞台,除了纪念已离开人间的创作者,其艺术价値也将在岁月的挑战下,从新接受检验。

(本刊编辑 林亚婷)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