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中旬,靑访团欣赏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搬演的《军用列车》。(薛玉娥 摄)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两岸戏剧交流的年轻果实 记台湾靑少年团体访问大陆

夏天,周凯基金会带领了台湾年轻的戏剧学子到大陆访问。这次的「靑访团」不仅实地与当地剧场工作人员硏习,更演出了三出舞台剧作为交流的实际成果。

夏天,周凯基金会带领了台湾年轻的戏剧学子到大陆访问。这次的「靑访团」不仅实地与当地剧场工作人员硏习,更演出了三出舞台剧作为交流的实际成果。

两岸交流互动进行年余,戏剧工作者往来其间,亦担负起和平互动的角色。成立六年余的周凯基金会于今年八月带领华冈艺校戏剧科、文化大学影剧组、淡江大学实验团造访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人民艺术剧院,除了参观拜会北京、石家庄、承德之外,亦于三地分别展演《山》、《爱情来去》、《蠢蠢的爱》三出舞台剧。并对一脉承传的史坦尼戏剧体系、训练课程,以及戏剧艺术的功能演变,做了深入硏习及探讨,在两岸学术交流与互动上均具有相当程度的助益。

八月十四日第一场座谈会上,大陆戏剧工作者吴祖光、徐晓钟、霍大寿、林连昆、连德枝等均参与会议,对两岸戏剧艺术提出中肯的建议。

戏剧艺术是一种理想呈现

此行最値得注意及称许的,是台湾靑少年团体的实际演出交流,使两岸戏剧无论在学术或教育的观摩互动上,都有了更深切的体认。「从生活中反映现实」的创作方式,以及师生共同编制的剧本演出,是大陆戏剧工作人员最为关切之所在,而徐晓钟表示,作品所呈现的学习热情与创作动机,使他重新思考台湾生态环境下所蕴育而出的戏剧形式。

八月期间北京所搬演的戏剧中,要以对日抗战主题为重,其间所反映的民族情感与抗日决心的确能够发人深省,然而进一步的人性考量与情感深度表达,则有待进一步诠释。毕生奉献於戏剧创作与教育推动的徐晓钟,尝试客观分析戏剧理论及创作原理,使台湾靑访团学员能经由观戏与硏习,比较分析两岸戏剧的发展异同,进而对自身文化体系有更深刻的体认,在共通的认知中,架构出属于自己的理论与风格。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从生活学习,从生活出发」的创作理念,即在鼓励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点滴,进而由精致细微的感情与人性中提炼精粹,在自我格局的提升后,对时代社会提出建言。

除了期许台湾年轻学生能深入史坦尼体系,体验戏剧艺术的微妙生态的感言。他以为,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台湾戏剧界仍能秉持单纯与执著的热情,因此虽有不及大陆的专业或优渥条件,却自有其蓬勃生命力;在国际创作水平与专业技巧上亦有待加强,然于艺术理想的追寻却无可厚非,値得嘉许。

在历史观点的陈述上两岸各有不同,然而惟有透过双方的学习、互动的交流,才能于和谐从容运作中,使戏剧艺术完整而理想的呈现。

从中国艺术传统寻根,而回归于质朴自然的生命力表现;由西方戏剧汲取精华,而过滤澄淸加以整合,赋予新气象,是徐晓钟的「理想」,亦为我们走访北京拜会观戏、硏习史坦尼体系课程的感触。从生活观察,由各种角度思考,细心揣摩不同观点的存在性,是大陆戏剧工作者持续努力的方向,透过他们,时代的讯息得以一一记录保存。

以反映时代面貌入手

北京人民艺术戏院资深演员林连昆,曾两次来台演出《天下第一楼》(饰「长贵」一角)及《鸟人》(饰「三爷」一角)两出话剧,对两岸戏剧之交流与时代意义之探讨尤为倾心注力。多年实际舞台演出,累积有无数宝贵经验,经由台湾靑少年戏剧团体的观摩演出,他恳切地列举出几项两岸戏剧在互动时仍应深思的项目。

发展已有时日的两岸戏剧,要如何兼顾内涵与形式,而呈现富有时代性的主题,是林连昆首要提出的一环。他以为,从拓宽国际视野,到多种艺术形式中找寻适当表现方法,反映时代真实面貌,可以做为深思入手之处。中国戏曲艺术精华足以提供创作者丰富多样的素材与手法,而对演员素质的要求更是严谨,长年沉潜话剧界的林连昆说明他的创作方式及思路走向,同时以此勉励台湾靑少年成员,在吸取西方戏剧经验之余,亦莫忘东方艺术的多元与开濶。

他企盼两岸话剧能在民族感情的共融基础上生根,而由人物、时代立破与创作情趣上发展,使诞生于西方的话剧能有新的诠释与中国风貌。两岸戏剧发展风格各有不同,然而台湾戏剧团体是否能从现阶段的多元化型态进行反思,在兼顾技巧形式与主题内容下从事推广改革,走出流派教习的框架?毕竟,两岸戏剧工作者最终所要期待的,应是共同寻找中国艺尔的风格与内容,在符合时代性的艺术形式下完成历史的连结吧。

共鸣、互动与大众艺术

大陆戏剧工作者曲六乙在其文摘评论中曾指出,戏剧究竟需与人民大众相结合,「鄙弃观众,最终必将被观众所鄙弃。」看完三出台湾年轻学子的演出,他有感而发,并且深盼朝气蓬勃的校园戏剧能有更长远的发展。曲六乙非常怀念抗日时期戏剧运动的时代意义,因而殷勤关切的提出,两岸戏剧工作人员要肩负神圣的使命,使双方艺术家与人民大众能在文化上建立共识,在相互认同中寻找沟通管道,积极而全面的连结互动。

剧作的产生与时代环境的互动是息息相关的。好的剧评固然能对剧作家允以客观的尊重,使在商业考量与大众流行艺术下尤能生存,然而时代环境的客观考量,主体(本土文化)客体(外来文化)的交互运作,以及两岸互动运作下的现实因素等均构成台湾环境生态健全的条件。互动的良好环境,才可能产生好的剧作人才与评论体系,这或许是戏剧工作者在连结大众艺术与兼顾自身理想时所应愼重思考的吧。

 

文字|薛玉娥 文字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