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路英雄齐聚一堂,为「纸上演出」寻找更开阔的舞台。(许斌 摄)
座谈会 座谈会

赔钱生意大家做? 表演艺术类杂志座谈会

表演节目的舞台愈来愈多,动态演出也日益频繁,然而纸上的文字与图像演出──杂志出版业,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灯的焦点?《表演艺术》杂志创刊迄今已三年,在这三年的回顾中,我们邀集同业举办座谈会,分享各刊创刊理念与经营模式,希望大家能迈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表演节目的舞台愈来愈多,动态演出也日益频繁,然而纸上的文字与图像演出──杂志出版业,究竟在舞台上、下吸引了多少聚光灯的焦点?《表演艺术》杂志创刊迄今已三年,在这三年的回顾中,我们邀集同业举办座谈会,分享各刊创刊理念与经营模式,希望大家能迈入更有前景的新年度。

黄碧瑞(以下简称主席):今天是表演艺术界同行的盛会,《表演艺术》杂志在三年前的十月份出版试刊号,当时我们觉得既孤独又骄傲,感觉好像在不可能中开创了一个小小的局面。令人欣慰的是三年中,有专业的舞蹈杂志、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刊物,以及跨越美术和表演的刊物出现,音乐杂志中也有生力军出来,在在展现了高度的活力。我们了解每一个刊物背后都辛苦地在挣扎撑持著,今天我们可以就各刊物的编辑理念、经营模式、未来计划和目前困境来谈,是否能够集合众人的经历和想法克服困难,做各别所做不到的事情。

庄秀欣:《盼盼表演艺讯》在前年十一月创刊,独资两年来,在缺乏广吿的情况下经营地很辛苦,所以决定改版以吸收广吿。改版后的试刊号改名为《Pam城市情报》,内容上我们保留了每天的表演艺讯,介绍团体和表演内容部分则省略,改增电影、KTV排行榜等生活资讯。谈到办杂志的甘苦,就是广吿收入少,连带的也就不好生存,《Pam城市情报》的创刊号是一个新的尝试。

郭玉娟:想改版,除了艺文杂志难以生存外,还有一点是《盼盼》原想推广艺文,我们希望定位在引导外行人入门。做了两年的结果,因一开始没有投资较多的宣传费用,用商业包装推销出去,所以市场很难打开,最后还是在圈子里流传,和我们原先推广艺文的目的不符。改版后会想走比较大众化的方向,是因我们不希望把表演艺术的水准界定地太高。它应该是属于每天平常的休闲文化中的一种选择。在这样的动机下,我们希望借由生活资讯的提供,让人们发现还有表演艺术的活动可以参与,而更关心表演艺术的资讯,因而吸引更多大众或非艺文人口来阅读这本杂志。

蔡丽华:《台湾舞蹈杂志》是在很多人跌破眼镜之下创刊的,我觉得台湾五十年来没有一本专业的舞蹈杂志是很丢脸的事,从去年六月出刊到现在是一年又三个月,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专业和普及的症结。我们当然希望杂志能引诱更多人喜爱舞蹈艺术,却发现看的人和喜欢的人又是两回事。目前希望能从杂志的「质」中求好,吸引更多人喜爱舞蹈艺术。同仁和舞蹈界的朋友都给予我们无数的资源,这是我们精神最富足之处,但我个人的财力还是很困难,很希望寻求能存活的管道。

连乙洲(以下简称连):《大风》杂志自去年七月创刊已一年多,目前的经营状况可以从广吿、订户和零售取得平衡。创刊时因资本不足,杂志理念又是轻松阅读,所以采和读者文摘一样的小开本,较具阅读集中性,文章的处理则采由浅入深的方式。这本杂志的制作成本要比一般的大本杂志低很多,一开始我们用邮购方式拓展订户,或是和出版社及艺术团体做联合促销或票务。从今年五月开始,我们把触角往外伸展,和企业结合办了一些大众化的户外音乐活动,把杂志从平面走向立体,希望借由音乐会把理念往外跨出一步。办活动可以打开知名度,吸收订户群,同时可认识很多企业,广吿上也会比较好获得。从开始到现在我们都采取比较灵活的经营手法,杂志的内容可以很艺术,可是做法可能要商业化些,多利用各种资源让杂志得到较好的发展。

杨忠卫(以下简称杨):我之所以做新的杂志,是相信音乐能在社会里面生根必然是从里头起来的。从上面用拉拔方式想把文化由地下拉起来,手一松就掉下去了;但是从底下长出来的却会很扎实。虽然平均起来《音乐时代》的读者比较年轻,音乐素养较不足,但这是杂志的一个基本使命,以另类音乐为出发点,把过去比较高尙、一般的作法抛到一边,试图激发底层的爱乐者一起交换意见。在经营理念上,我们从一开始就抱定澈底商业化,是所有音乐类杂志中唯一没有接受外界财源的支持,完全由获利中求取生存。如果杂志透过畅销和市场认定,让读者愿意掏出钱来支持你,表示杂志的确是由民众出发。

黄志全(以下简称黄):我觉得从整个表演艺术的环境和生态来看,不同刊物各有不同的功能角色在。报纸提供了最初级的资讯,对讯息的立即补充相当有用;杂志可以用较多的篇幅介绍,甚至附送CD,给予读者完整的预览经验,适合读者沉淀,而且可以在杂志中找到当代表演活动的纪录,包括当天的表演情况和事后的讨论等。所以杂志在对表演艺术的真正扎根上比较具功能的意义。我以前对表演艺术观众的观赏行为和讯息吸收行为的研究中,都发现观众的确需要杂志的深入介绍,而且连带会影响他们选择节目,或是对节目的意识倾向。

主席:调查出来的资料和实际上整体的需要是否有差异?

黄:当中一定有落差。调查时的需求和是否掏腰包购买杂志之间仍有段距离。

童乃嘉(以下简称童):我觉得我们现在谈的是表演艺术,定义上本来就是贵族艺术,从过程上来看,表演艺术是被培养的艺术,不像生活上的必需品般那么容易达到。站在这样的立场,民间的任何努力都非常値得钦佩,但在缺乏基础性条件下,执行起来是很困难。我觉得官方在文化基础上所持的态度,是在此环境中各位播下的种子能否发芽的一项重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政府应该更有系统的把历史背景上的营养加进今日的教育体系里长期培养。商业行为可以制造购买欲,不需经由了解便可模仿拥有,但表演艺术需要本身去了解和感受,骗不了别人。所以教育制度如何能长期培养这样的土壤,是决定现在我们的努力会不会白费的重要原因。

林静芸(以下简称林):《表演艺术》的出现,是希望在理想的环境下能有一本纯表演艺术的杂志。很多人对这本杂志有很高的期许,许多对表演艺术充满理想和热情的人开始去写,才发现所写的似乎和外面的需求不一样,专业的内容是不是能被一般大众理解?是否真的是精英文化?创办过程中编辑方针一直在摸索,什么才是杂志真正要发挥的功能?如何把在国外看到的很好的表演和观念带进来,用很简单的文字、大家容易进入的情况下传播出去,这个理想走了三年一直没有改变,但方式一直在尝试、改变。曾经很多人觉得我们太前卫,应该通俗一点。但什么叫「通俗」?我想应该是要「通」──让它广为流传,但是「不俗」。如何做到「通而不俗」是我最大的挑战。

主席:《表演艺术》创刊时基本上有两个大目标,一个是推广,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入门欣赏;另一个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做为史料的保存。无论在资料的保存或查询时的方便性上,杂志都是最好的选择。我认为表演艺术类杂志都共同达到的最大功能,是替快速消失的表演相关活动,保存其精神和纪录。

黄:在拓展读者群方面,国外有由中盘商集合约五十种杂志,对学生提供通常为原价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优会订价,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靠学生扩充发行量,数量大广吿就跟著进来,虽然在发行上的回收比较小,可是可以从广吿中弥补过来。台湾似乎没有杂志采取这样的作法。对于这些对表演艺术产生好奇的学生,是否有能力买一本近两百元的杂志?还是在书店翻翻、到图书馆影印就好?这样无形中失去了很多未来的读者。如果用低价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毕业后或许还能继续保留一定比例的订户。

童:我觉得我们都过分忽略学生的消费能力,把学生定位在比较弱势的消费群。事实上现在学生的购买力非常强,问题在于他们的消费行为。一个大学生可以毫不犹豫的花五百元以上买一件衣服,可是要花一、二百元买一本杂志,就会产生上述的犹豫。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压低价钱,以制造想像中可能的阅读习惯,还是有依据证明这种消费行为是可以制造的?文化原是弱势的产业文化,背后有多少经济能力可以用来做强大的促销?我怀疑在文化商品上的可行性。

张琇惠:以《台湾舞蹈杂志》来说,我觉得不可能用订户成长量来支撑杂志经营,一定要用广吿量支持生存。单一主题杂志的发行量原本就低,读者群又不同,即使全台湾的舞蹈人口都订阅,数量仍然有限。我们也想过一期发行很多本,甚至贱价售卖,但这样的成本考量是不是真能提高多少订户?对杂志帮助又有多大?

林:一年前《音乐时代》创刊时,连续好几天在报纸上刊登全版广吿,不知上媒体的作法是否让市场打开一点?还是原来的市场重新分配而已?

杨:一个创刊杂志用大幅广吿吸引人有些异想天开,但实际上证明有效,在两个多月内就超过两千份,目前看报纸订的读者约占四分之一。这样的作法成本很高,所以后来有其困难。在执行时有很多实际面,以连先生办活动时先后跑了六十几家企业的经验,可以了解活动成功的背后过程并不简单。

连:事实上我觉得学生族群尙未开发,我们以前曾讨论过要开发,但仅以《大风》一本来做成本太高,可能很难回收。若可能的话,大风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开发。杂志都具互补性,如果能合力做宣传动作,成本会降低很多。

主席:联合开发应是蛮可行的方法,可以努力促成。我们可以将触角扩大,文学、美术等都包括进来。立体活动应该也有可能联合来办,像《大风》的音乐会,两厅院的广场也是一个地点。活动中表演艺术类的刊物可以一起摆出来做联合促销,扩大广吿力量。

今天的座谈难得大家有机会交换经验和心得,也有了共识,日后不管是办活动、校园推广、还是其他比较具体的做法,我们可以试著联合或轮流执行,以往大家各自单打独斗,今后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时间:民国八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

地点:表演艺术杂志社

主持人:黄碧端(国立曁南大学语文研究中心主任)

主讲人:(按发言顺序)

庄秀欣(盼盼杂志发行人)

郭玉娟(盼盼杂志总编辑)

蔡丽华(台湾舞蹈杂志发行人)

连乙洲(大风杂志发行人)

杨忠衡(音乐时代总编辑)

黄志全(中国时报周刊副总编)

童乃嘉(表演艺术杂志副社长)

林静芸(表演艺术杂志主编)

张琇惠(台湾舞蹈杂志编辑)

纪录整理:钱丽年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