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猎者搬演德国剧作《洪堡亲王》,去年在国家剧院实验剧场演出。(许斌 摄)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给剧场同志的一封公开信

「几年下来,我们社会似乎安静详和了些。因此有人说小剧场的批判性没有了,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体制还在,社会不平之处,所目历历,更何况所谓批判,不应只是批判外在的对象,也要批判自己,怎么会因为形式上的转变就有这样的想法?诚为异哉!」

「几年下来,我们社会似乎安静详和了些。因此有人说小剧场的批判性没有了,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体制还在,社会不平之处,所目历历,更何况所谓批判,不应只是批判外在的对象,也要批判自己,怎么会因为形式上的转变就有这样的想法?诚为异哉!」

这一二年来,大家似乎都在讨论著小剧场没落了,搞不出个什么东西,要不就是被收编了,靠近主流,缺乏自主性和活力。不然就是被金钱所屈服,盲目于经济上的演出。我想分别就这几项提出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有关小剧场是什么?从一开始的顚覆性、批判性开始到后现代的言论,一会儿又是同志剧场风潮,一会儿是女性主义……什么都来了。这些都对,也都是,但绝非意味著只可以是一种。

小剧场的批判性没有了?

如果相对民国七十六、七十七的解严后批判,顚覆声四起是因为有个明确的斗争目标。几年下来,我们社会似乎安静详和了些。因此有人说小剧场的批判性没有了,我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们的体制还在,社会不平之处,所目历历,更何况所谓批判,不应只是批判外在的对象,也要批判自己,怎么会因为形式上的转变就有这样的想法?诚为异哉!

小剧场最珍贵之处,在于相对一个大而完整的法统体制,提出他自己的想法、立场,进而撞击,促使小大之间有空间,让观众和参与者有空间去做自己的抉择。在这大大小小的力量拉扯中,才有一些缝隙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看到、感觉到不同的层面。抉择喜恶在个人,没有人有资格去界定、去下定义。这种一股脑认定小剧场是批判、是另类、是不入流、是作怪的人,才是最保守的想法。

如果说小剧场不用钱,要自立更生才叫小剧场,更是荒谬。小剧场的人大多苦心经营。自营自主,难得政府有管道大家公平竞争,有错吗?这是人民的血汗钱,不是吗?

大部分的小剧场工作者,白天打工赚生活费,晚上排练劳心劳力,那些已稳住饭碗的人实在不应该如此苛刻的对待小剧场工作者。人都要吃饭嘛!不是吗?如果说小剧场拿政府的钱就是向主流靠拢,那真是不知是嫉妒,还是头脑不淸楚。

当年摇旗呐喊的人……

至于小剧场该演什么?小剧场不该演什么,才叫小剧场。同性恋、女性主义,任何一种议题,都是小剧场。它也可以演文建会的剧本,也可以像鸿鸿一样引介西方的作品、台湾渥克以台湾流浪艺人风格为职志。还有许许多多台北、中南部的小剧场,也可以接工地秀,也去pub演出,做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好。

全台湾目前最小的小剧场应该是在八十四年六、七月间于台南上演的《寻找马克斯》集编、导、演工作于一人的郑政平和他的伙伴。演员一个人独角演出两小时又三十分,先到台南市政府前演被轰了出去,后来到了一个教堂演,一个人的戏,观众四个,演了老半天,精力充沛,入口处还有一元一颗的水果糖,这叫什么呢?

话说完了,钟明德教授去年底发表感言,感慨小剧场的人都去搞行政了,这没什么不好吧!也许该感慨的是当年和他一起摇旗呐喊的同志。

那位当年以「台湾当代小剧场硏究」为博士论文的钟教授,现在当基金会董事长了!但也没什么不好,当年摇旗呐喊的人或一向关心的人,现在剩下几个?

也许有一天,又有什么旗子可摇一摇,这些人又会如已往般诚恳而热情的关注,小剧场本身也不该有所谓的「资深」的想法,就算有持续在创作的人都不应该有人有这样的想法,更何况那些早已不事创作的人,更不应该有这种「大老」心态,仍活在当年革命先烈的意识中。

小剧场,愈「新」、愈「小」,愈自在愈是,它没有敌人,没有任何名目、类型的定义。它只问是否有诚心,是否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是就是,也不必在意,什么小不小的。

做剧场吗?分什么大大小小的,那天要是有个娃娃剧团,那我们不可就都完了,谁比娃娃小啊?

 

文字|田启元  临界点剧象录编导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