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他们挑选的剧作家和剧本是否具代表性,虽然我们对其中个别作家的评介可能会感到许多疏漏或什么。但是,他们的这种努力──特别就戏剧方面而言──似乎是台湾所欠缺的。
大陆「台湾戏剧热」
在一九九〇年十月笔者跟随台湾戏剧访问团去北京时,林克欢先生送给我一本他编的《台湾剧作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吴祖光先生在他的〈序〉中说:「通过这一本《台湾剧作选》,我们第一次与海峡对岸的戏剧同行们有了艺术的交流,这实在教人喜悦!我们对台湾的剧作家们可能比较陌生,但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熟识他们,并成为他们的朋友。」
这本剧作选共收录了下列十个剧本:
《楚汉风云》(李曼瑰)
《一口箱子》(姚一苇)
《武陵人》(张哓风)
《春 姨》(王祯和)
《游园惊梦》(白先勇)
《荷珠新配》(金士杰)
《木板床与席梦思》(黄美序)
《花与剑》(马 森)
《爱情红绿灯》(陈玲玲)
《死 角》(纪蔚然)
去年(1995)秋我接到曹明先生寄给我由他和刘红林、陈辽先生合著的《月是故鄕明──大陆籍台湾作家硏究》(江苏省台港曁海外华文文学硏究会编印,1995),内分「上篇:综论篇」和「下篇:分省篇」,介绍的小说、诗、散文、戏剧作家的「家」(原文如此)数有:
广东籍──27家 福建籍──17家 山东籍──16家 江苏籍──15家 浙江籍──14家 安徽籍──12家 河南籍──11家 湖南籍──9家 湖北籍──7家 河北籍──7家 江西籍──7家 辽宁籍──5家 上海籍──5家 北京籍──4家 四川籍──3家 陕西籍──2家 天津籍──1家 边远籍贯──2家
在「上篇」中评介的剧作家则依次为姚一苇、张晓风、马森、李曼瑰、赖声川、阎振瀛、黄美序、金士杰、贾亦棣和贡敏等十「家」。
低温的国内戏剧出版
就两书的内容来说,虽然我们不一定同意他们挑选的剧作家和剧本是否具代表性,虽然我们对其中个别作家的评介可能会感到许多疏漏或什么。但是,他们的这种努力──特别就戏剧方面而言──似乎是台湾所欠缺的。别说是对大陆剧作的引介,就是连出版我们自己剧作家的作品,除了文化建设委员会的《戏剧丛书》和教育部的《得奖作品专辑》以外,几乎是寥若晨星。
近十多年来「唯二」的异数只有九歌出版社的《中华现代文学大系》(1989)中的两册〈戏剧卷〉与帝教出版社的《高行健戏剧六种》(1995)。我也曾多次建议我们的「国家戏剧院」每年保留一两个档期来演出本土剧作家的作品,我也曾恳请像《联合报》、《中国时报》、《联合文学》等单位的年度征文给剧作家们一点鼓励。但是都没有激起什么回响。
「中华戏剧学会」也曾想编写一本较为完整的《台湾戏剧史》,可是一直无法得到政府文化单位经费上的赞助,私人机构更不必说了。
可是,大陆上却至少有两处正在从事这项工作;董健和朱栋霖编著的《中国当代戏剧史》将于今年由南京大学出版,全书约五十万字,包括有台湾部分的当代戏剧。
另一个专硏台湾戏剧的计划已由「中国艺术硏究院话剧硏究所」的田本相教授组织了一个专门小组在负责进行,分由不同剧评家来专篇讨论台湾的剧作家,也已部分完成。他们并将于今年八月间在北京召开「大陆港台澳戏剧交流曁学术硏讨会」。
可是我们自己却「无动于衷」,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戏剧──尤其是过去三、四十年来的戏剧──都太差、太微不足道、太没有什么値得记述的东西了?大陆的学者可能是因为太闲了、太没有自由了,所以只能拿我们的戏剧和剧作家去「杀时间」……
文字|黄美序 淡江大学西洋文学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