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艺术细腻精致,要求完美,必须在相当稳定的环境下,才能生根发展。十几年前,台北的芭蕾表演曾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在现代舞的强势推广下,芭蕾的发展渐渐停滞。近来在私人芭蕾舞团的努力下,希望观众能多给予掌声,让台湾的芭蕾天空更亮丽多采。
从萌芽到现在,台湾的芭蕾舞总都还是弱势舞种。由于系统完整,合乎逻辑的课程,每位老师都将它视为训练学生的入门舞蹈。另一方面,必须从软鞋、硬鞋、双人舞、小品集、舞台舞码等全程锻练出来,而且严格的肢体要求,大量传统舞作包袱……用它来创作,并不容易创新突破。也因此不论老师或学生总只把它当作跳到另一类型舞蹈的踏板,最后真正从事芭蕾的就只剩下一小撮死心眼的舞者继续在绝处中奋斗挣扎。
欣欣向荣芭蕾景象已成往昔?
十几年前,台北市艺术季连续推出《吉赛尔》、《天鹅湖》、《睡美人》等大型舞剧,艺专的《龙宫奇缘》、文大的芭蕾舞表演,与「台北艺苑芭蕾舞团」演了几季较为前进的芭蕾舞蹈,一时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曾几何时,在现代舞的强势推广下,耗时费力又需多金的芭蕾,渐渐停滞不前。近几年来虽有「四季」、「首督」、「台北室内」与「台北」等几个私人芭蕾舞团各不相同、多样的努力,但总让人觉得成不了气候,炒不起热度之憾!
有人说芭蕾舞型太洋化。殊不知芭蕾最初发源于义大利,繁衍于欧美各国,成为当地本土舞蹈。近如中国大陆用芭蕾来演绎中国故事,而日本、香港、新加坡、埃及等也做了相同的尝试与发展。今年十月来台的韩国环球芭蕾舞团,《天鹅湖》演出的精湛成功,著实令台湾芭蕾舞界汗颜。可见芭蕾也只是舞蹈创作上的一项工具,高超的编舞者,任何素材信手捻来,都可化腐朽为神奇。云门根植于玛莎.葛兰姆技法,现在却成为向外炫耀台湾当代本土艺术的最佳代言人。
要学历不要表演经历
世界上伟大的编舞家,几乎全都是从舞台上历练出来的,芭蕾舞界更是少有例外。一个连自己的身体都体验不出来的编舞家或老师,绝对编不出好舞,也训练不出好舞者。此外芭蕾演出的成败,舞者技巧占极重要份量!同一支舞码在不同层级的舞团表演下,可能出现令人气血沸腾或提心吊胆的两种极端结果。台湾舞蹈经几十年来的推广,舞者肢体素质提升非常多,但平均芭蕾技巧,却比不上十年前,吃苦耐劳的毅力,更是大不如。由于不重视舞者的舞台经验、技巧舞法承传,也由于过份迷信高学历,学生都将累死人的练舞与舞台表演抛在一边,只要好好读书,未来工作自然有保障。
舞蹈科系毕业改行者全球之冠?!
菊坛界有言:「十年才出个小生。」杰出芭蕾舞者更是难求。许多大专在校时就被看好的芭蕾舞者,毕业后迫于生活压力与舞蹈生命的延续,只有出国求取更高学位;不过一但读了硕士,舞台生命也就结束了,也有的就此改跳现代舞。另外有选择加入外国舞团的,除非国内舞蹈生态改变,否则一出国就必须有一生浪迹天涯的打算。两条路都走不了的人,只有改行。此外,也有一些国、高中时,就极具潜力者,迫于社会上高学历的须求,只有放弃舞台,继续读书,就这样蹉跎掉短暂的舞蹈发展高峰期。台湾舞蹈科系毕业后改行比例,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
芭蕾艺术细腻精致,要求完美,必须在相当稳定的环境下,才能生根发展,(就像京剧必须在极专门的剧校下、长期培植才能见成效!)台湾现今的芭蕾小成果,全部都是先辈们一点一滴的累积。惭愧的是由于他们大都是舞台舞者出身,虽然经验丰富、技巧高超,却没有高学历,现在不是赋闲在家就是生活极其淸苦,著实令人痛心。台湾舞蹈工作者,没有一个不练过芭蕾,他们却如过客似的,总与它划淸界线、冷眼旁观;偶尔还会拿老掉牙的论调,嘲弄它一番!
每年毕业的舞蹈科系学生有几百人,而每个舞团却仍在闹舞者慌,芭蕾舞者更是遇不到求不著。舞蹈体系上一定有那个地方出了问题。给舞台舞者多一点生存尊严与空间,给芭蕾老师多点教学机会与掌声,台湾的芭蕾天空将更亮丽多采。
文字|徐进丰 台北首督芭蕾舞团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