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的街头偶戏演出。(Szeman Richard 摄)
焦点 焦点

捷克的偶戏

捷克偶戏歴史相当的丰富,持棍操偶是早期民间偶戏象征的代表,之后渐渐发展为手套偶(布袋戏)形式。从戏偶形式出现的一五六三年算起,捷克早已产生出自己的偶戏文化传统。本月底即将来台演出的「龙」偶剧团,正好提供我们一次欣赏捷克偶戏的机会。

捷克偶戏歴史相当的丰富,持棍操偶是早期民间偶戏象征的代表,之后渐渐发展为手套偶(布袋戏)形式。从戏偶形式出现的一五六三年算起,捷克早已产生出自己的偶戏文化传统。本月底即将来台演出的「龙」偶剧团,正好提供我们一次欣赏捷克偶戏的机会。

捷克「龙」偶剧团《木偶奇遇记》、《白雪公主》

4月27〜29日

台北市立社教馆

捷克偶戏历史相当的丰富。持棍操偶是早期民间偶戏象征的代表,之后渐渐发展为手套偶(布袋戏)形式。古典悬丝偶(stringn marionettes)最早起源于义大利,现为捷克偶戏的正字标记。

十七世纪时,很多随市集流动的旅行偶剧团来到了捷克(像德国的Hans Wurst、义大利的Pulcinella、法国的Polichinelle)。捷克的观众除了欣赏表演之余,也将它吸收成为捷克偶戏的主干之一。

家族式的偶剧团

十八、九世纪,捷克差不多有六十个偶戏家族。在这个时期,中欧的每个族群(例如匈牙利、斯拉夫、波兰)都意识到自己表演艺术的美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时期),开始注重自己的语言、文化等,这些以家族所构成流动的剧团,从一个城市越过另一个城,虽然在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剧团都在以德文表演,不过偶戏团用的却是不折不扣的捷克语。

当他们到处游历,开始产生一些著名的演出作品像《唐璜》Don Juan及《浮士德》Faust。这些作品本来没有剧本,而由文学作品改编成人人都懂的演出。流传到今天,这两个作品仍为捷克人最爱。

不过,等到这些家族的主要成员过世之后,偶戏也凋零了。

二十世纪初,一些老师开始使用偶戏来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在两次大战期间,捷克大概有二千五百到三千个给孩子「玩」的偶剧团,这些老师演的偶戏,不是拿过去的一些旧戏来表演,他们开始演属于小朋友的故事。

不过,有个人除外,那就是Josef Skupa,他在三〇年代开始做成人偶戏,并且成立了DS+H剧团(The spe-jbl and Hurvinek Theatre,这是一对偶戏父子的名字,他们为剧中的主角)。

多样性的面貌

二次大战之后,奥巴拉索夫(Obraz-cov,苏联偶戏大师)在苏联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影响下,决定把偶戏拿来当做政策教育的工具,捷克也开始仿效苏联奥巴拉索夫的方式,在布拉格成立一个中央偶剧院。

这个剧院和其他一般的剧院地位是一样的。同样的剧院,也在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先后成立。

而在布拉格以外的一些小剧团不想向中央偶剧院看齐,独立发展自己的艺术、培养出很多人才。

到了一九四八年时,业余偶剧团成立为正式偶剧院。五六年又有些改变了,新一代出现,有新想法的人也进入偶戏界。艺术学院刚毕业的学生开始取代老先生们在偶戏天地中争辉。他们建立新的方向,开始改革并实验。在捷克至少有十五个这样的剧团,一年做四个新戏,有自己的建筑、工作室等等。

不过像他们这样独立制作、自成一派的剧团,如今也逐渐陷入困境。按照自己的意思作戏的结果,使观众愈来愈少,当然不敷支出使他们不得不做一些受欢迎的戏。虽然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学院里的偶戏学系

捷克有许多偶戏的专门学校,学院里的主修课程有:导演、编剧、演员,及舞台设计,他们的上课年限和台湾的艺术学院一样:演员有四年课程,而导演要五年。

偶戏学校的学生在四年的课程里,须认识传统偶戏及各种各样形式的偶戏,学习如何操作各种皮影、杖头等等技巧,然后每日不断的重复操作练习。不过,现在他们也尝试将重点放在一些新的形式上。

目前在学院任教的教授们,也教授一些舞台上的效果,可是不将偶当成重点,加上演员操偶的训练较少,戏偶往往沦为一出戏的道具,这是相当危险的。

捷克偶戏大师杨.得弗捷克曾说过:「一个表演不是你用偶在舞台上表演,就成一出偶戏表演,而是你让偶有了生命」。

除此之外,学生每个人要学一种主修乐器,熟悉儿童文学、艺术史、心理学、语言能力……等等。

有现场伴奏的「龙」偶戏团

这次来台湾演出的Drak偶剧团,成立于一九五八年,Drak为「龙」的意思,它除了是世界知名的偶剧团之外,也是捷克前衞剧场的先驱。创始人Jan Dvorak先生,本是一位雕刻师傅,在利用业余时间加入业余剧团之后而为偶戏大师。

「龙」偶剧团的成功,是由于剧团里有优秀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位很好的音乐家,这位音乐家让剧团里的演员、工作人员等,学习一种乐器,所以每一出,他们可以现场演奏。

「龙」偶戏团的演出一直是老少咸宜的,这次来台演出的两个不同戏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透过他们不同形式的诠释,相信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文字|许嘉芬  匈牙利国家偶戏学院研究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