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中角色蓝采和(右)因行动缺乏主动性,反而显得像个配角,演技无法发挥。(明华园 提供)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譲野台魅力持续大放送

谈明华园《八仙传奇》

「明华园歌仔戏」创造出台湾味十足的审美趣味,利用种种舞台元素,制造最具现代感的视觉效果。然而这次重演的《八仙传奇》,属于明华园特有的爆发力并没有出现。

「明华园歌仔戏」创造出台湾味十足的审美趣味,利用种种舞台元素,制造最具现代感的视觉效果。然而这次重演的《八仙传奇》,属于明华园特有的爆发力并没有出现。

台湾地方戏曲内涵丰富多样,只是绝大多数移植自中国大陆。歌仔戏是这之中唯一土生土长的戏曲剧种,在回归本土的炽热风潮中,她自然凝聚了诸多关爱的眼神。现今歌仔戏剧场里,同时并存有「老歌仔」、「野台歌仔」、「传统歌仔」、「电视歌仔」、「精致歌仔」多种演出风格,共同营造了一个多头的、宽广的发展局面。

描述明华园的演出风格,在「野台」之外,总觉得应该再加上「现代」两个字。

包含多元表演的「明华园」

七〇年代以来随著经济起飞,台湾民众的娱乐方式其实早已全面转型了。明华园仍然在实际生活中受到大众的靑睐。因为她既不依循野台固有的简陋和粗糙,也不以光怪陆离的「胡撇仔」自足。她精心构设剧本,以紧凑的节奏、曲折的剧情吸引观众。

除了情节、故事的保障,她几乎将通俗文化中最受欢迎的各种表演形式倾倒进她的戏剧里头。具体而言,例如:变魔术式的舞台(乾冰、电动布景),综艺歌舞团的狂歌劲舞(变形龙套)和炫丽的服装造型秀(夸张高耸的垫肩,耀眼的亮片),马戏团的特技(吊钢丝)和驯兽表演(巨型动物造型偶)等等。明华园利用这些因素,以远高于一般野台的标准,做出最具现代感的视觉效果。因此能够真正逗引通俗大众的观赏兴味,扣紧时代的脚步。在水泥打造的都市丛林中,一直还是工地秀、大型庙会争相邀请的对象。

明华园的歌仔戏剧,几乎都包涵上述所有特点,这次在国家剧院上演的《八仙传奇》也不例外。

缺乏剧情张力的「传奇」

全剧在人间国王李伯武和天上神将养由基两方同时征讨蝙蝠洞的紧张气氛中展开。导演再次展现了他对群众场面巧妙调度的能力。表演方面,也照例出现了不少舞台效果和噱头。例如造型讨喜,情感人性化的驴子,带来的趣味不下于马戏团的可爱动物表演。而张果老一怒现原形,以吊钢丝的技术表现蝙蝠将人腾空攫获,也令观众体味到类同于观看马戏特技的惊悚。还有,像利用快速调换大型布景把破房子变成巨宅华厦,利用乾冰表现蓝采和将人「跪倒」的神力,利用第二层纱幕和卷动的波浪道具表现观音显灵、蓬莱登仙等,都俨然一场又一场的魔术秀。

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明华园。令人意外且不免失望的是,属于明华园特有的爆发力直至终场都没有出现。

其中缘故,或者应由剧情的设计说起。《八仙传奇》叙述千年蝙蝠精张果老眼见同伴遭人类和仙界迫害,却无力回护,因而向往成仙。本想利用帮助蓝采和复位立下大善行,借此登上仙位。没想到二人之间却激发了真心和友爱,张果老无私地牺牲贡献,表现了伟大的仁爱精神。在人间虽然双双含寃殒命,永恒的灵魂却同上蓬莱,得道成仙。

人物塑造的局限

这样的一个「正确主题」,却因为「反面人物」的「反面色彩」太过薄弱,使全剧冲突松软没有张力。剧中张果老和蓝采和面对的敌人,只是一个同样受命运作弄,一直得不到母爱,眼见又要失去王位的年轻国王。正反两方的界线其实有些模糊,作为平凡人的观众(既不是真命天子也不是千年老妖),可能更同情年轻的李伯武。撞击火力于是大大减损,戏剧性当然也就难免被削弱了。

明华园过去的成功,除了技术面的掌握,演员个人的表演魅力也是重点所在。主脚陈胜在擅长「济癫」戏,他总是以节奏感十足的肢体,趣味溜口的道白,透过激怒、挫败甚至玩弄反面人物,逗得观众开怀喝采。他在不同剧目中所扮演的许多其他剧中人物,其实都有相类的影子。其共同特征是反礼仪,反雅驯,看似顽赖却心地善良,是最伟大的人道主义英雄。然而,《八仙传奇》的张果老在无辜的白蝙幅、纯真善良的蓝采和、不怎么可恶的年轻国王环绕下,这一整套特殊表演才华显得有些无从施展。

至于蓝采和,他在一场轰轰烈烈的蝙蝠洞大战之后才出现。张果老强势主导,蓝采和只能以被动的姿态配合前进。他的被杀刻划了李伯武的自私;他的终于被救,则成就了张果老成为英雄。由于行动缺乏主动性,从头到尾只像个配脚。

限于剧中的人物塑造的格局,演员个人演技无法自由挥洒,整体魅力当然要大打折扣了。

演出当中,还穿插了许多词句优雅,但不看字幕绝对不知道幕后合唱在唱什么。这不禁提醒我们思考,《八仙传奇》虽不是新编剧本首演,但此剧所呈现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进行模式,否是有意识顺应国家剧院这类「艺术殿堂」的结果?

持续绿油油的生机

观看明华园歌仔戏,不会介意她的思想是否幼稚卡通化,文辞是否浅俗;也不会在乎她是不是有「深刻的主题」。明华园所创造出来的台湾味十足的审美趣味,独特的「戏剧」诠释风格,才是她的生命力之所在。

工地舞台上,笔者曾经见过明华园诸如「小儿痳痺因为跌倒被人用力一拉,弯脚变直脚」、「土匪被招安后,奉命担任礼部主试官」之类的剧情,台下观众看得哈哈大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可以。因为这一点点的荒诞不伦,反而令人感染想像力任意驰骋,毫无束缚的快感。自由自在,不必刻意有气质、有水准,这正是野台魅力四射的光彩。

但愿这样的光彩,进入国家剧院的殿堂能够大胆散放出来。艺术的追求应当继续,但是看淸自己的优点,坚持本色风格,却是巩固自我的必要途径。明华园的未来,不仅应该超越「剧本甄选比赛」那一套标准,还要更积极地去吸收、整合通俗文化不断涌现的新内涵。唯有如此,才能让她充实能量,持续这一片绿油油的生机。

 

文字|林鹤宜  台湾大学戏剧研究所副教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