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练功是用汗水和泪水积累而成的,累得全身乏力时,虽不可能嚎啕大哭,却往往累到情不自禁地泪流不止。」
关公戏非侯家莫属
「侯少奎的条件得天独厚,关公戏非侯家莫属」,同为武生的浙江京昆艺术剧院副院长林为林如此推崇侯少奎,而身为中国北京昆曲剧院演出团团长,侯少奎无论在个头、形象、气质及基本功等方面,也的确少有具备此等条件的后辈能与之并驾齐驱。
中国戏剧第二届梅花奖的得主,侯少奎生於戏剧世家,从小由其父侯永奎教授以「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为艺术特点的侯派艺术。戏剧的特点反映当地的文化、民情及环境,北昆的武戏和演员的魁武体格相得益彰,较南昆发展的更为凸出,风格也显得刚健、粗犷、高亢、激昻。侯少奎的代表剧目有〈林冲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武松打虎〉、〈艳阳楼〉等,功架扎实外,侯少奎的唱功旋律如实,〈单刀会〉中高低音变化幅度极大,侯少奎高亢的嗓音中以满宫满调及淸晰的吐字,唱出底蕴醇厚的戏曲曲韵之美。而训练在台上快、稳的「圆厂功」及拿刀枪兵器对打的「把子功」,都是训练过程里奠下的基石。
父亲殷切的教导
侯少奎认为武生的养成除了老师教导外还要自己苦练,他谈到自己早上四点就起来练功,平时就算没有演出也照样勤练不辍,「少年练功是用汗水和泪水积累而成的,累得全身乏力时,虽不可能嚎啕大哭,却往往累到情不自禁地泪流不止」,过程虽苦,打下的功夫却是深刻扎实的。对于父亲的教导,侯少奎更是感念在心,特别提及父亲在病榻上仍殷殷叮嘱指点:表演〈单刀会〉中的浪千叠时,脚步和韵律须密切相合,才能在提脚落脚间让肢体语言灵动明确地传递戏曲情境。
在亘长的坚持里,苦在其中却也乐在其中。侯少奎表示时代更迭下,昆剧的演出机会虽不若以往,但昆剧艺人对戏曲的奉献投注和为师者的表现很重要,就算没演出机会时,也需勤加练习,才能将昆剧之美尽情展现观众眼前。
特约撰述|孙嘉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