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东海滨公园是最具台东地方特色的民众聚集场地,图为台东剧团在此演出《麻辣火锅》。(台东剧团 提供)
回想与回响 Echo 回想与回响

瞄准台东剧团

针对《中华民国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中〈官方主导或市场机制〉乙文有关「表演团队扶植计划」的观察论述,台东剧团提出了在地经营观,以为回应。

针对《中华民国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中〈官方主导或市场机制〉乙文有关「表演团队扶植计划」的观察论述,台东剧团提出了在地经营观,以为回应。

今夏,台东剧团的天空很# * @!……。

国立中正文化中心所发行《中华民国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其中周慧玲博士所撰写的〈官方主导或市场机制〉乙文,提及有关台东剧团段落(第15页),读来真是令人五味杂陈。周博士的专业论述把我们十二年来的努力全部否定,事关本团声誉,有进一步厘淸的必要。

谢谢周博士把台东剧团列为其对台湾表演艺术生态的观察对象,但请在帮我们下定论之前,是否做到相关资料的应证及求证当事人?如同在法庭,即使法官判罪,也赋予原吿及被吿都有绝对的公平发言权。就像剧评家是否可以不进剧场看戏,只从书面资料或节目单等相关文宣品中融会贯通,写出精采绝妙的剧评?

周博士在以「台东剧团」为例写出「表演团队扶植计划」现象时,是否「明察暗访」台东剧团?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不管是直接的对谈或是电话访问,也从未接获周博士向剧团索取相关资料的讯息,更遑论曾大驾光临台东剧团。如果是「暗访」,周博士也太客气了。但治学态度的求真求是,辩证讨论求得真理是做学问的基本原则。如果只是单方片面的认知,而欠缺双方互动的了解,是否失去报导的公平性及少了份做学问的真诚和执著呢?

在所谓零互动的情况下,周博士从来没有和剧团直接接触过,周博士是否了解剧团成员属性?是否淸楚剧团创作方向?是否曾经看过我们的戏?如果这些的答案是否定的。请问如何下笔论述,更想请教如何看待所写的这篇文章呢?难道学问的养成,仅需在图书馆里查阅各项资料,而不需身体力行和生活实践?

周博士的爆炸性文章,对剧团的伤害已经造成。此事件给了剧团成员反面恩典的思考面向,反身自省「台东剧团在做什么?」、「别人看到台东剧团在做什么?」。

台东剧团的前身是「台东公教剧团」,乃因早期的成员大部分是由老师组成。随著剧团生态的逐渐变化,其团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公教」有其不适性,一九九三年正名为「台东剧团」。

一、台东剧团的创作生命分野:

一)剧场艺术的探索及游戏(1986-1990)

作品以演出国内外经典剧作为主,如《蝴蝶兰》、《不可儿戏》等。

二)本土文化思考的创作方向(1991—1994)

连续三年执行社区剧团活动推展计划。该时期是剧团经营与表演艺术能力的淬炼良机,外聘导演、吸取外来经验,厚实专业素养是其经营策略。

三)寻找表演风格与形式的创新和建立(1995-)

培养本土创作人才,寻找与创建表演风格及形式是现阶段的努力目标。

台东山脉绵延的壮丽景色、空旷的生活空间,孕育我们对自然的生命信念和率直的生活态度。太平洋的看似平静却危机四伏的诡谲多变,造就我们性格中的强力韧度与弹性。卓明、林原上、孙丽翠等老师的身体训练方法,符合了台东自然接近土地的草根性格。上了舞台的台东剧团,吸引人的不是演员肢体的精雕细琢或准确表演,而是献身舞台的狂野和孤注一掷,犹如祭祀典仪中的虔敬和不容背叛。这种精神微妙地传达出后山的奔放、执著性格,但如何转换出独特的表演形式与风格却是我们苦思的。

笔者去年编导的《心机/心肌》则是探测台东剧团身体表演的试金石,推出后褒贬互见。寻找后山的身体表演形式,则是创作背后的更大企图。笔者认为台东剧团的表演性格中符合「白虎社」深层的动静狂乱特性,如何发展台湾/台东的另类「白虎社」是自我期许。

二、台东剧团的经营状况:

一)行政运作:

台东剧团现有创始人谢碧红、团长(笔者)、艺术总监黄以雯,下设不同组别,并聘请专职行政人员两名。团长为剧团负责人,担任统筹规划等工作,其决策过程由干部菁英共同讨论决定之。每月一日为月例会及庆生会,现有经常性团员十五名。租有排练场一百五十坪,使用率达八成并开放租借,灯光音响不足,预计今年扩充专业硬体设备。

二)艺术创作:

每年有二出以上新作推出,至今推出计三十部以上作品。

三)周边业务:

1.戏剧教育工作:举办不同年龄层之戏剧营,到校教授戏剧课程。

2.社区成长课程:举办电影欣赏及读书会等。

3.硏习训练课程:初阶表演训练课程由资深团员担任,并视剧团成长需要开办不同进阶课程。

4.定期刊物出版:每月出版《台东剧团简讯》,报导剧团活动及艺文讯息,发行量一千份遍及全国,已发行八十四期。

三、近程计划──「台东海滨公园剧场」的建立

台东海滨公园是最具台东地方特色的民众聚集场所。黄昏之际人潮自动涌入,休闲散步的人群、或观海(太平洋)怡情养性的群众、或街头摊贩叫卖驻足小吃的合家欢。大海、蓝天、市景形成一幅绝佳的后山人文生活文化。

在台东,剧场不在精致的艺术殿堂,而是在山上或海边。去年起,本团推出之作品必先到台东海滨公园演出,民众的热情参与是最大的鼓舞。卖「黑轮」的欧吉桑认真地问为什么我们要涂上白脸?

我们期望借由长期的定点、定时的演出模式,两年三阶段计划将台东海滨公园经营为深具地方特色之开放表演空间的海边剧场。

欢迎光临台东剧团!

 

文字|刘梅英  台东剧团团长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更正启事:

1.《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第14页下图《一念万年》为林原上「当代游神舞团」演出之剧照。

2.《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第163页,〈演出日志〉风动舞蹈剧场,舞者编舞者应为何晓玫。

3.《八十六年表演艺术年鉴》第13页,图说刊误,果陀剧团《吻我吧!娜娜》并未参加「艺术下鄕」活动。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