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专栏 Columns 专栏

期待媒体与文化「挂勾」

媒体应该是文化艺术活动的最佳推动者和层次的提升者。因为,「传播讯息」本来就是媒体的天职,而文化艺术的气息、或是活动,都是最需传播和推动的。公视文化类型的节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现、有的是精致艺术的展演、更有先进国家的文化艺术影片,形成一个丰富的、多元的、前卫的、传统的、底层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国际村。

媒体应该是文化艺术活动的最佳推动者和层次的提升者。因为,「传播讯息」本来就是媒体的天职,而文化艺术的气息、或是活动,都是最需传播和推动的。公视文化类型的节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现、有的是精致艺术的展演、更有先进国家的文化艺术影片,形成一个丰富的、多元的、前卫的、传统的、底层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国际村。

公共电视开播以来,外片的评价一直很好,尤其是文化艺术纪录的影片,得到观众很多的回响和共鸣。公视一个很大的存在理由就是:提供一个多元文化思考的场域,让更多的文化创作和创意得以发挥。许多文化艺术的纪录影片,便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播放。一个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的例子是《马友友的巴哈灵感》文化纪录片。

这一系列纪录片在公视一开播即推出,还因为版权问题和一家有线电视台有过一番「讨论」,事后,对方立即停止播放、并且道歉了事;却意外地让这部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和期待。因此,一播放便引起喜爱马友友、或是对文化艺术关心的朋友广泛的讨论,而这部作品所呈现的「结合文化艺术和电视拍摄技巧」的表现,更让从事电视纪录片的工作者,在艺术的层次之外,也有讨论的著力点。

其实,媒体应该是文化艺术活动的最佳推动者和层次的提升者。因为,「传播讯息」本来就是媒体的天职,而文化艺术的气息、或是活动,都是最需传播和推动的。只是,国内的媒体(尤其是电子媒体)大多被天天变化多端的政治新闻眩惑,能挪出一点时间来关怀文化艺术简直是椽木求鱼,否则也不会有文建会以「招标」方式,来招揽电子媒体作「文化新闻」之举了。

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中,公共电视的功能便益发突显。

摊开节目表,公视文化类型的节目占一半以上;有些是本土的民情展现、有的是精致艺术的展演、更有先进国家的文化艺术影片,形成一个丰富的、多元的、前卫的、传统的、底层的、尖端的、本土的、世界的文化国际村。这样一个将文化艺术完整呈现的电子媒体,基本上就是文化艺术和媒体「挂勾」的最佳例子。

艺术灵感的六种组合

以《马友友的巴哈灵感》为例,这是一个六部一小时纪录影片组合而成的系列,以马友友为故事的中心,发展出音乐和其他艺术领域兼容并蓄的互动关系。

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家最想征服的音乐作品,这组看似简易却深邃迷人的作品,在单一的乐器表现中,展现出温暖动人的情境,仿佛是色彩丰富绚丽的画作。许多大提琴大师都曾录制此作品,马友友也在一九八四年首次录制;这次的影片,则是将音乐立体化,借由马友友与其他艺术家的心灵互动、情感交流,运用电影手法再加上科技的技巧,完成这一系列作品。

第一组曲描述的是,马友友和景观艺术家茱莉亚莫梅瑟维,如何试图将波士顿市中心的广场,转变成生气盎然的花园。影片中记录这段过程的游说、计划、困境和完成,娓娓道来,有戏剧的张力、更有运用特效的美丽演奏画面,视听的效果俱佳。第二组曲比较抽象,是马友友如何以他的音符,穿越如立体浮雕般的建筑物,导演运用了许多电脑特效画面,看来如梦似幻,观众也许对巴赫的音乐不太了解,但却可以在画面和音乐的配搭中,获得高感度的享受,其实,对一个爱乐者来说,这样的享受已是足够。

第三组曲是以舞蹈和音乐搭配,这是比较「传统」的理解,编舞家马克莫里斯和马友友在创作当中,由音乐与肢体的互动,发展出画面中呈现的作品。第四组曲则是一戏剧小品,由加拿大导演艾腾伊格言所执导,以马友友所到之处的行程为背景,剧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在音乐的串连与纾解当中,得到厘淸。

第五组曲是马友友和日本歌舞伎国宝级艺人坂东玉三郞的交流,这两位享誉国际的艺术家,虽然言语不通,但是在音乐和歌舞伎的肢体动作中相互沟通,彼此体会,那种心灵交流的默契胜过言语。他们对美学、对人生、对艺术的看法,就在他们共同发展出来的作品中展露无遗。也许同为东方人吧,他们竟将巴赫的无伴奏作品,诠释得神秘无比。

第六组曲是冰上芭蕾和音乐的结合,世界滑冰冠军搭档珍托维尔和克利斯多福,在冰宫中忘我的表演,而马友友则在一个俗世的角落里演奏,有著宗教的气氛,和巴赫作品的「原味」很接近。

这组作品在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葡萄牙等国的公共电视合作中完成,其中也经过长期的策划和设计,经费更是天文数字。但是,这一切都是値得的,透过马友友的诠释以及如诗般的画面经营,这系列影片为音乐创下不朽。

短线进出,远离精致

我们常常会说,这就是公共电视应该作的事:精致的节目品质、结合艺术、创意和科技的产品。大家都认可这样的目标、认为应该朝这方向努力。可是,公共电视工作者比较困难的是,在一个没有长期培养电视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社会环境中,这样的想望会不会成为只是「期待」而已?

在我们的媒体文化中,往往只要「结果」不要「过程」,「培养」是别人的事,我只负责挖角;短视近利的做法,让媒体的品质无法升级,人力资源用罄再说,过著「只要今天、明天再说」的日子;这样进出短线,要求立竿见影的文化,让人们很难安安静静地作一个比较长期规划、完整的安排,期待一个精致度高、好看又有创意的作品,只能碰运气了!

媒体的成熟发展,会是文化艺术推进的最佳利器,三月间马友友来访,上述的《马友友的巴哈灵感》影片,将再度在公共电视台播放,关心媒体和文化艺术的朋友,也许可以在这样的媒体与艺术表现的联结中,看出一些心得。

 

文字|侯惠芳  公视新闻部经理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