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音乐方兴未艾,匹美人却面临文化存亡的挣扎,因为他们所居住的雨林正在快速消失中。(上扬唱片 提供)
世界民族乐 新视窗/世界民族乐

从匹美人到「巴卡超越」

匹美人的复音音乐非常厚重浓密

采取类似岳得尔调的真声

假声交互使用,形成一种波浪的感觉

匹美人的复音音乐非常厚重浓密

采取类似岳得尔调的真声

假声交互使用,形成一种波浪的感觉

巴卡(Baka)这两个字最近在世界音乐(World Music)圈很有名,因为一个名为「巴卡超越」(Baka Beyond)的乐团推出了好几张唱片,卖得非常不错。一九九二年,比利时女子团体「好动妈妈」(Zap Mama)的首张专辑打出融合巴卡音乐口号,也顺利登上当年世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

透过这两个团体的努力,世人见识到巴卡音乐里特有的水鼓(water drum),也惊艳于他们女子复音音乐(polyphony)的美妙,不仅兼具岳得尔调(yodel)的真声假声穿挿技巧,华丽的和声更像雨林林冠般厚重绵密。

巴卡是什么?

巴卡是非洲匹美人(Pygmy)的一个支系。匹美人是中非、东非交界处雨林里的原住民,分为三大支系,分别是Mbuti(下有Efe、Asua、Kango三个支系,居住于萨伊东北Ituri雨林区)、Twa(居住于萨伊中部与卢安达)、BaMben-ga(居住于刚果、中非共和国、喀麦隆与加彭)。BaM-benga下面又分为两个支系,一个是Aka(居住于中非共和国),一个是Baka(居住于喀麦隆东部与加彭北边)。(注)

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文献里便提到匹美人,一个古埃及金字塔上的刻文写著匹美人是「来自月亮山脚下树木与精灵之地的小人」(The little men from the land of treesand spirits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 of the moon)。根据Mbuti支系的Efe匹美人的口述历史,他们的祖先来自Ruwenzori(月亮山),那是个神圣福地,一个类似伊甸园般的雨林。

在殖民势力尙未入侵非洲,西方林业、矿业公司尙未砍伐雨林之前,非洲人很少看到传说中隐匿在浓密森林中的匹美人,认为他们的存在只是个神话。直到十九世纪,欧洲人才首度看到传说中的匹美人。

巴卡人的生活

匹美人是个采集狩猎(hunting and gathering)民族,也是个漫游于森林、逐根茎果实而居的民族,不会停留在一个定点。巴卡匹美人通常以二十到三十人左右为一个群落移动寻找食物,临时的居住营地多是三到四个mongulu(用树枝与树叶临时搭盖的蛋型窝棚),每个mongulu里住著一个家庭,营地中央会加盖一个mbanjo草屋,让鳏夫、寡妇或未携带配偶的访客居住。

根据田野采音者Louis Sarno的观察,巴卡匹美人的社会没有阶层制度(hier-archy),没有酋长、头目,连祭司都没有,好像无政府乌托邦社会,人人位阶平等,互相帮忙。当非洲黑人播迁扩张,逐渐到达雨林边缘后,他们便统治了原本居住在雨林里的匹美人。这些黑人被匹美人称为「村人」(villager),名义上,他们是匹美人的领主,匹美人则是他们的奴隶。直到萨伊、刚果、中非、喀麦隆政府设立雨林保留区后,匹美人才恢复「自由人」身分。

在林冠下思索的Colin Turnbull

最早进入雨林硏究匹美人音乐的人是著名人类学者Colin Turnbull,他在五〇及六〇年代时,一直待在萨伊的Ituri雨林硏究Mbuti匹美人,出版了许多书籍与音乐,他的音乐采集是西方世界第一次接触到匹美人音乐。Colin Turnbull晚年皈依佛教,受戒出家后,将四十年来的硏究手稿全部捐给Avery Research Center for African-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

从他的硏究手稿,我们发现他对匹美人的复音音乐特别感兴趣,努力探索背后的哲学。譬如,他说为什么匹美人的复音音乐,每个小节的音符一律下行?是不是因为置身于茂密的雨林里,抬头所见都是高大向天的林冠,因而对照出人的渺小?又譬如,匹美人的复音音乐多为四四拍,一律采取轮唱曲(round)形式,Colin Turnbull认为唯有轮唱曲才能满足匹美人天性中相互冲突的两个面向,一个是绝对自由自在的个人主义,一个是和谐的社群感。因为在严格的轮唱规则下,他们会将旋律转位,但是最终又回到绝对的和谐。

匹美男人并不歌唱,男人只是march the song(随歌曲行进),歌唱多由女性为之,这可能和采集狩猎分工社会的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采集狩猎社会里,女人与小孩负责采集根茎果实,男人负责狩猎。漫游在雨林里采集,匹美女人耳朶听著自然万籁之声,发展出一种模拟自然声响的复音音乐,她们的歌唱甚少使用有意义的「字」,而是使用拟声虚字。所谓的复音音乐是根据对位法,在协和的原则下,参差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性曲调。匹美人的复音音乐非常厚重浓密,采取类似岳得尔调的真声、假声交互使用,形成一种波浪的感觉,被田野采音者Louis Sarno称之为「自然的脉动」。

杀死狮子的Jean-Pierre Hallet

匹美音乐采集者中有一位传奇人物Jean-Pierre Hal-let,他是比利时著名画家Andre Hallet的儿子,小时居住在Ituri雨林外围,经常与Efe匹美人接触。长大后,他在巴黎学习农业学与社会学,一九四八年返回刚果,这些年来,一共教导过十七个部族、六十五万的非洲黑人农耕方面的知识。在Masai部落生活期间,他曾以一支矛杀死一头狮子,晋升该族的战士阶层,也被Tutsi、Mande两大部族的人纳为「血誓兄弟」,也是唯一成为萨伊Lega部族Bwane秘密会社成员的白人。一九五七年,他曾和贝南共和国境内的一个Mande族酋长谈判,请他释放手上的匹美人奴隶,这位酋长果真发布「解放宣言」,放弃他对封邑内匹美人的宗主权。

Jean-Pierre Hallet曾在Efe部落生活了一年半,编写了一本八千字的Efe语字典,至今仍是人类学采集重要工具。这些年来,他忙著募款抢救Ituri雨林,唯有雨林获救,匹美人的采集狩猎文化才不会消失。他也为Efe匹美人建立村落,教导他们农耕,向欧美人士募款购买种子,免得Efe匹美人因雨林消失而遭致种族灭绝。

Jean-Pierre Hallet的采集作品里介绍了许多匹美人传统乐器,包括盛行于东非的拇指琴(mbira)、弓形竖琴(arched harp)、一弦弓琴(one string violin)。最特别的匹美人依然保有极古老的地面竖琴(ground harp)与地面拨琴(ground zither),这两种乐器最早均是从猎人的弹性捕猎圈发展而来。地面竖琴是在地面上掘一个洞穴,洞旁竖立一根弹性树枝,顶端再以一弦索系紧在洞面的树枝上,利用弹拨或敲击发声。地面拨琴也是在地面掘一洞穴,上面覆盖以树皮做发音板,一根弦线以水平方向系在两根支柱上,另有一弦系在横弦中央,下端连到发音板上,当匹美人以棍棒敲击横弦,震动便由直弦传到发音板产生共振。匹美人认为这是他们独创的乐器,但是德国著名音乐学者Cart Sachs说,安南人亦有这样的乐器。

生活即音乐

民族音乐学者经常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很多种族的语言里并无「音乐」这个概括性名词,因为对他们而言,音乐与生活紧密结合,发生于劳动、喜庆、娱乐、死亡、抚灵等各种时刻,每个场合、每个时刻都有属于它的歌曲,每首歌曲都有一个名字,所有歌曲的总和便是他们的生活,换言之,音乐就是生活。

巴卡匹美小男孩从蹒跚学步起便开始接触音乐,先是学打鼓,七岁时,可以开始学习geedal五弦竖琴,成年后学习地面拨琴,年老之后,才能吹奏V字笛。巴卡匹美小女孩不学乐器,只学歌唱基本技巧,成年后才算略窥歌唱门径。有些巴卡女人年老后,她的歌声被认为具有治疗灵魂伤痛的能力,会被列入仪式之中。歌唱是巴卡匹美人的艺术菁华,有些女子歌唱艺术精湛,一人能表演十几个人的声音、动作与歌声,是口述历史的最好敍述者。

Colin Turnbull认为匹美人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圆满,这种人生态度表现在他们的复音音乐结构里,事实上,也反映在无数抚灵、恢复自然平衡的仪式歌曲中。譬如,Mbuti的Efe匹美人总是在狩猎大象之后,举行「大象葬礼」仪式,演唱一种只有面临死亡重大危机才演唱的歌曲,以求透过神圣的仪式,重新弥补宇宙的平衡。又譬如,巴卡女人过世埋葬后,群落中的女人还会再聚在一起,请降limboku女神,limboku降临附身后会宣布死者「已经睡著了,此后不必再打猎。」村中女子则齐唱道:「她到了天上,呼喊著limboku女神之名!」这是在向死者吿别,也是在恢复宇宙既有和谐秩序。

巴卡超越国际?

尽管过去几年来,匹美人所在的刚果、萨伊、喀麦隆、中非共和国都历经内战动荡,雨林面积也急速缩小,严重威胁匹美人文化的延续,但是匹美人却在国际乐坛享有前所未见的盛名,这要拜「巴卡超越」与「好动妈妈」所赐。

「巴卡超越」是由英国吉他演奏家Martin Cradick领导的一个团体,他和妻子Sue Hart前往喀麦隆雨林与巴卡匹美人生活了一年,做了许多田野采音。回到英国后,他找来塞内加尔、法国等地的乐手,以巴卡匹美人的音乐为概念,将他当年所做的田野采音融合西方古典音乐、佛朗明哥音乐、摇滚乐、盖尔特古歌谣、加勒比海音乐与爵士乐,连续推出了Spirit of Forest、Meeting Pool、Journey Between等专辑,以一种适合西方人听觉的方式,将巴卡人的复音音乐、水鼓音乐推广给爱好世界音乐的听者。

「好动妈妈」则是个女子五人组,团长Marie Daul-ne出生于萨伊,父亲是比利时白人,于六〇年代萨伊独立运动中丧生,母亲带著她逃到Ituri雨林,受到匹美人照顾,得以幸存。长大后,Marie Daulne移居欧洲,致力硏究非洲原住民音乐,组了纯女子的「好动妈妈」乐团,首张专辑Adventures in Afropea 1是一个无伴奏合唱专辑,大量使用匹美人的复音音乐概念,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畅销的非合辑式作品。

消失的雨林与村居

就在国际歌迷拥抱巴卡美声之际,匹美人却面临文化存亡的挣扎,因为他们所居住的雨林正在快速消失中。根据 Jean-Pierre Hallet的调查,匹美人如果要维持旧有的采集狩猎生活型态,每个人至少需要两平方英里的雨林,但是萨伊政府为了木材输出、作物种植等经济活动,自三〇年代开始不断砍伐雨林,迫使Ituri雨林里的Efe匹美人出走成为村落人,仅存四千人(本世纪初尙有七万五千人)维持著祖先的传统,在雨林里生活。

当雨林里不再有匹美人,巴卡的复音美声终究只是一种高级音响里的听觉享受,听者不可能知道那顽固的下行音符象征著人与森林对比的渺小,而严谨的轮唱曲代表著自由自在、崇天敬人的巴卡精神,也随著雨林消失了。

注:

萨伊今已改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则仍名刚果共和国,为了避免混淆,此处仍袭用旧称萨伊、刚果。

延伸聆听:

1. Louis Sarno/Bayaka: the Extraordinary Music of the Babenzele Pygmies,CD book/Ellipsis Arts(1995)

2. Pierre Toureille/Congo: Cer-emonie du Bobe/Radio France(1991)

3. Larry Blumenfeld/Echos of the Forest, Music of the Central African Pygmies, CDbook/Ellipsis Arts(1995)*本书收录Colin Turnbull, Jean-Pierre Hallet, LouisSar-no等人的田野采音。

4. Baka Beyond/Spirit of the Forest/Hannibal(1993)

5. Baka Beyond/Heart of the Forest: Music of the Baka People of Southeast Camer-oon/Hannibal(1992)

6. Zap Mama/Adventures in Afropea 1/Crammed Discs(1992)

 

文字|何颖怡  台北之音「台北大耳朵」节目主持人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