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与交流活动的两岸舞蹈学者。(胡民山 摄)
研讨会 硏讨会

两岸舞人汇聚广东

'99海峡两岸舞蹈文化交流活动

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深圳政委会协办的「'99海峡两岸中华舞蹈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深圳举行。参与的两岸舞蹈学者众多,是两岸舞蹈文化交流最盛大的一次。

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深圳政委会协办的「'99海峡两岸中华舞蹈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在深圳举行。参与的两岸舞蹈学者众多,是两岸舞蹈文化交流最盛大的一次。

由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办的「'99海峡两岸中华舞蹈文化交流活动」,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二十六日在深圳市政协文教处举行。参与者有来自北京舞蹈家协会白淑湘等三人、中国艺术硏究院舞蹈硏究所(中国舞硏所)资华筠等二人、江苏及广东省舞蹈家协会陈翘士等十八人、台湾舞蹈家刘凤学等八人,是两岸舞蹈文化学术交流最为盛大的一次。

主办此项交流活动的广东舞蹈家协会是广东省对内及对外的演出、讲座、出版、交流等多项舞蹈活动相关事宜的专业民间组织。该会主席陈翘士,从事舞蹈工作四十多年,为大陆国家一级编导,其舞蹈创作曾获许多奖项,她深入黎族体验生活,再从中取材、整理与发展,是一位黎族民间舞的专家。其代表舞作有《喜送粮》、《摸螺》、《草笠舞》等富民族风格的舞蹈。

于广东省举行「'99海峡两岸舞蹈文化交流会议」是陈翘士多年来的愿望。经过她一年多的策画,结合深圳政委会的协办,此次交流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此次会议白天在市政协文教处进行论文及舞作影带解说的交流,晚上安排舞蹈晚会的观赏。具体地说,中华舞蹈文化应包括中华五十六族的舞蹈文化,及目前已发展的当代舞蹈与现代创作性舞蹈。以下择记此次发表的其中几篇论文,以供参考。

保存传统舞蹈之美

资华筠为前任中国舞硏所所长,她所提的论文「重视舞蹈发展中的文化生态保护」一文,以舞蹈生态学为硏究重点,指出「劣质香水」对「泥土芬芳」艺术的无形侵蚀。她认为各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是舞蹈的根与源,不同于加工、创作的艺术,应予以保护;但并非如木乃伊般围捆的方式,而是保护那些具民族文化的特异性审美特质。

从她的论文中得知,目前大陆的少数民族几乎都已经成立了各自的自治区,族人从小学开始学习自己的母语,以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并极力培养少数民族的菁英学习更多的知识,于学习后必须再返鄕承续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改善族人的生活品质。

中国舞硏所硏究员欧建平,为目前两岸出版舞蹈书籍最多的舞蹈理论家,他以「洋为中用五十年」为题,探讨西方芭蕾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历程以及正负面影响。

文中指出,大陆在五〇年代由国家包办经费、拟定计划,从苏联引进了古典芭蕾模式,以对称、统一的西方古典美学形式为目标,偏好以群舞取胜的「人海战术」式演出。从内地到边疆,无论舞团大小,所有舞者们都从芭蕾的基础开始学习;各团的编导及舞团领导,都把苏联的芭蕾舞剧模式当做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

除了具全面性影响的芭蕾之外,论文中亦提及,军中部队也引进苏联军队红旗歌舞团敬军、爱民、向前冲的战斗性歌舞演出型态模式;民间舞的演出形式也跟随苏联白桦舞蹈团及莫伊塞耶夫国立民间舞团的模式,以排队、圆圈、整齐划一的队形、插入特技等炫耀与夸张的方法表演。

上述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大陆舞蹈事业很快地十年有成,但一味盲目求洋的结果,导致大陆民族舞蹈严重西化,进而忽略了中西文化特质的差异与审美趣味的不同。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民族舞蹈许多独特的优点,如优美的手姿与身体动作、细腻传神的脸部表情、形神兼备的美学、灵活自如的时空概念、以少胜多的道家哲学等。这样的后果,値得我们记取教训。

硏究传统舞蹈新方法

唐代乐舞在日本及欧洲都有学者硏究,已成为世界性的硏究议题。刘凤学所提的论文「整合拉邦动作舞谱及拉邦动作分析,对中国唐代(618-907)䜩乐《春莺啭》分析硏究」,依据日本保存之舞谱手写本为硏究的文本,再以拉邦动作分析法分析其动作特质及舞蹈风格。依她硏判,《春莺啭》呈现的舞蹈风格属于雍容典雅、端庄、秀丽,是娱乐与礼节仪式并重的形式。舞台空间的处理采对称式,呈现几何结构与变化。各段都有主题动作,以渐进式加以变化方向、速度、力度、造型与气势等,是平和雅致,属于礼节性的欣赏舞蹈。这不但是一份能提供世界性历史资料、便于让国内外喜好唐舞的学者硏读的论文,而且也示范了保存古代舞蹈文化的的一种方式。

迈入新世纪,一切讲求效率与速度。笔者所发表的论文「二十一世纪的舞蹈气象」,从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兹(Bill Gates)所著《数位神经系统》一书中敍述的了解、反应、执行、速度、应用、主导、整体等数位的网路世界的概念,代入舞蹈形成的各个环节,来重新审视舞蹈的发展。

被欧洲媒体誉为「拥有百科全书的知识」的国际知名艺术策划家哈洛.史泽曼(Harald Szeemann),坚持他的策画理念是尊重展览作品的尊严,在乎展出的作品是否有意想不到的艺术性、未来性。从他的观点,笔者引出「新」、「奇」、「具未来性」等三大属性,做为创作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由古至今艺术前导的重要因素。

从此次两岸的论文报吿中,发现,两岸舞蹈的思维模式的不同,台湾已从现代舞与传统舞蹈的冲击中走过,舞蹈工作者已不需在传统包袱中挣扎,可凭自己的喜好无所顾忌而行,发展的层面也较具世界观。

近年来大陆整个体制的解放政策,虽可看到经济起飞,但那只是沿海大都市经济的快速成长,内地及偏远地区却仍贫瘠不堪。外来资讯的急速涌入,文化工作者虽深受波及,了解必须有所改变,但基于身处的位置及接触面的局限,仍有一定程度的固执与僵化。舞蹈工作者处在外来文化及多种观念的冲击之下,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如同台湾七〇年代舞蹈人的焦虑。但大陆的大民族主义情结根深柢固,威权思想更甚于台湾,导致改变的阻力也就越大。

交流会议在大陆舞蹈家贾作光的「天涯共此时,舞人共相随……」感性诗句,以及提出「有建设、有文化、方能成家」的勉励之下结束,他并期待能持续与会,再接再励共同为二十一世纪中华舞蹈努力。

 

文字|胡民山  国立台湾体育学院舞蹈系讲师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