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光临时间廊》和以往最大的差异在于作品风格的统一性,如不看节目单,还真会以为整晚的演出是出自一个编舞者之手。
三十舞蹈剧场《光临时间廊》
4月20〜23日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时间和空间原本无形无相,但因为「人」的生活而被设限、规划出可计数及对比的物质空间。康德说:「我思故我在」,时间及空间因有「我」而存在;佛经亦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也可作为比喻「时间」因人而若虚若实的抽象意识。
然而跳脱出人的世界,将视野拉开到宇宙太空来观察,则时间、空间是浑然一体、无始无终,亦虚亦实的。因此,希冀透过有形的肢体与动作来呈现「时间」这样一个抽象的主题,确实是一大考验。
舞作有如结构完整的文章
三十舞蹈剧场透过合作,也就是由多人合编一主题的方式,编作《光临时间廊》。普遍来讲,由几个人合作发表的舞作,往往会呈现风格各自独立、相容不易的特质。而此次三十舞蹈剧场能表现出如此的统一性,唯有依赖编作者间密切的沟通磋商,方能达成共识,进而产生默契。更重要的,应该是因为她们年龄相仿,接受的教育及生活体验、背景均相去不远,方能达到质地的交融。
节目从〈启程,楔子〉到结尾,不同落段设计的「时间廊」有如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回廊〉中,白色的时间精灵象征时间或生命的纯净,在最后的〈时间廊〉片段中又再度出现,摇著呼啦圈的红衣女子以颜色象征寓意,将时间精灵转化为生命力量的来源。呼啦圈的转动,令人联想到藏人手持旋转的祈祷轮,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圆圈及无数的旋转呈现了时间的无始无终,深刻地引喻出主题。俏皮的舞群则使冷峻的作品不陷入乏味。
整出《光临时间廊》散发著美国七、八〇年代后现代舞蹈的味道,强调以纯动作来显示主题,没有人文式的逻辑及戏剧性的情节,回归艺术的纯粹性。其有如不锈钢般「冷」与「酷」的肢体语言,也相当程度反映出现代科技文明所带来的物质性冷硬特质。
影像与舞者互动丰富剧场效果
作品五段中唯一稍具戏剧性及人文式表达的,则属〈忆廊〉这一部分。两位舞者的互动、门内与门外的意象,显示出相对性或一体两面或多面,两人关系是男女之间或亲情,端看观者如何看待。投射在墙壁上的舞者与现场舞者的相互呼应、对照;黑白的影像所形成时空的距离虚、实相间,充分丰富了剧场效果。
舞者陈鸿秋戏剧性的演出,在整晚冷峻的风格中凸显出不同的质地,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在最后一段〈时间廊〉中重复出现,一道道门关起来的过程,有如片段时间(记忆)的回溯,整体编舞的构思细腻完善。
唯一印象较不深刻的是段落是〈光之廊〉,同样的有著「冷」与「酷」的特质,舞台上拉出来的白线,有不错的舞台效果,但在运用表现上却未能满足观众的期待,殊为可惜。
文字|郭美香 舞蹈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