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惠美的表演与影像的依存度较高,但对于影像却仅于符号的处理。(林铄齐 摄)
舞蹈 演出评论/舞蹈

城市底下的身体演绎

评第三届小亚细亚舞蹈网络

黎美光的随意、杨惠美的颓废、布莱特的毁灭、小泽刚的禅味,四支舞作呈现四种气质,也凸显了舞蹈在身体训练的要求与多元创意之间的拉踞。

黎美光的随意、杨惠美的颓废、布莱特的毁灭、小泽刚的禅味,四支舞作呈现四种气质,也凸显了舞蹈在身体训练的要求与多元创意之间的拉踞。

小亚细亚戏剧.舞蹈网络「小亚细亚舞蹈巡演」

10月5~7日

台北皇冠小剧场

皇冠小剧场在台北担任亚太地区艺术交流与展演桥梁的角色,已经迈入第三年。每年小亚细亚舞蹈网络的舞蹈表演者,都是以自编自舞的模式,渐进地建构出舞蹈网路的图像。今年在台湾展演的几位舞蹈代表:台北的黎美光、香港的杨惠美、墨尔本的布莱特.达菲(Brett Daffy)、日本的小泽刚,都具有高学历的舞蹈科系毕业背景,而且有多年表演及编舞历练,作品呈现各人多年累积的经验。黎美光的随意、杨惠美的颓废、布莱特的毁灭、小泽刚的禅味,四支舞作呈现四种气质,创作者有观摩交流的机会,观众也看得到不同区域的特质。

黎美光展现精致的控制能力 杨惠美传达了白流苏的哀愁

黎美光的《最后十五分钟》是她面对生命剩余十五分钟,处于生与死之间面对不知名知觉的探索、和连再见都不用说的自由,是一支纯动作的表演。

她把重心保持在身体中间,没有大起大落的惊人之动,以腰背作为动力的引发点,而让手部、上半身随性摆动与自由流转,动作看似简单却需要精细的控制能力,表现了她身体累积的表演功力,正是舞作吸引人的地方。此外,脸部愉悦及惊悸表情的瞬间变化,是她以情绪转换空间的手段,在转换间,经常有小女孩雀跃挥手的生活化动作,却仍难以掩饰那深藏于内面的少妇情愁。这支作品不愠不火,轻松、流畅而具个人特质。杨惠美的《水袖的探戈》,灵感来自于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女主角──白流苏,舞蹈运用影像配合现场的表演,试图探索白流苏所处身的苍凉时代背景。

影像中剪纸的旦角,行动如被操控的皮影戏般机械,明显传达了编舞者给白流苏下的定位。杨惠美在舞台上不断以象征的手法演出:趴走于影片中的深沈、点火的希望与熄火的幻灭、红花的掉落等等,虽然没有情绪性的表达,仍能传达出没有结果的悲哀。

在动作方面,她虽然聪明地避开了一般容易评判优劣的规范性技巧动作,却仍难掩饰她身体的僵硬与动作的粗糙。但她对于白流苏──被社会遗弃、边缘人的情境铺陈与颓废式表演的掌握,倒些许地弥补了她动作表现的缺失。

布莱特凸显不平衡的危机感 小泽刚的动作宁静、优雅

《病房:人肉进行中》的编舞者布莱特.达菲透过影像与现场表演,传达个人内心的情绪。编舞者将影片加以分割、重组多重,影片中的舞者有时在排练室进行各种角色练习,有时躺在料理台上接受多位料理师的蹂躏,传达了编舞者的生活与表演难分难解的处境。

地板上两排日光灯管平行地斜放在中间,将表演区切割成三个区块。布莱特.达菲穿著有如潜水伕般的灰色连身衣帽,并在右脚下连接著约二十公分的小高跷,刻意造成长短脚的不平衡感。他的一只脚仿佛被钉在地上不能动弹,有如章鱼般快速而不规则地扭动双手与上半身,营造出不安的情绪。当他舞进日光灯区,他转圈、脚往上踢…,甚至在地板上猛力地摔跌,极力在不平衡状态中寻找重心的平衡点,与易碎的灯管制造出危机感。舞作虽然有多重情境空间运用,但单有外放、直接的动作,只能凸显出爱幻想而缺乏思考的单薄,刻意装扮的造型虽有不平衡的意涵,却因缺乏妥善运用而显得怪异而多余。

小泽刚的《盛放》,借由樱花的想像为亡者及远行者祝福。一开始,他敲著碰铃,平静而缓慢地走著,由远渐近,来到观众面前,灯光也跟著缓慢地微亮起来,有如远道而来的修行者。他轻举著手,做著细微的小变化,时间在无声中静静流走。

当典雅的钢琴声流泻,他以现代芭蕾式的动作,柔美而细致地行舞。虽然有向外投射的大动作,却有如无为的盛放,仍精准地处于优雅的延伸。舞蹈在缓缓宁静的幽柔中,带有几许哀愁,虽少了创意,却以娓娓道来的优雅特质,营造了精练的空间感,富诗意而略带有禅味。

精致动作的必要

整体来说,黎美光的动作语汇力求中立的收放功力,而能随意行使动作;小泽刚的动作则优雅、细致而唯美;布莱特的身体虽有姣好的修长线条,动作却只有外放动力而缺少动机的鲁莽;杨惠美虽诉求点不限于肢体,却欲盖弥彰地暴露了她舞蹈根基的不足。杨惠美的表演经常融于影像中,对作品也就比较依赖影像,但对于影像却仅止于一些符号的处理,显得粗糙。相对地,布莱特在影像制作下了功夫,却经常与现场表演各说各话。

近年来,数位艺术与多元媒材丰富了舞蹈的创作形式,但精致的身体训练及动作的探索,依旧是舞蹈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最根本元素。毕竟经过严格训练的舞者,他们对骨骼、肌肉、关节等肢体的运用较能充分地掌握,身体散发的质地也较为细致。与数位影像结合是时下的流行趋势之一,但舞蹈创作者由身体的运作,急切转于与科技结合的结果,常常徒有数位化的知识却无法掌握,与他人(电脑动画高手)合作又往往各行其是。

舞蹈创作为何要用影像?如何运用影像?运用后产生的意义或效果如何?这些运用时的「变化」、变化后「再生」的效应、再生后「衍化」出来的结果,都是结合数位科技的舞蹈创作者,需要再多加思考的课题。

 

文字|胡民山 舞蹈工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