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昂.特雷门(左)展示他发明的电子乐器(1924),而这个乐器后来成为开启二十世纪实验音乐的发展。(本刊资料室 提供)
专题 专题/电音创作新记事/技法浏览

一口黑盒颠覆你的耳朵

电音创作新技法

电音创作,不仅在学院派里存在,也充斥在另类的地下乐团里,这些非主流乐团使用电音创作舞曲的力道与活力,非一般主流所能及。他们使用机器故障时传输错误的声音进行另类的音乐创作,这不仅顚覆你的耳朶,也改变你的看法。

电音创作,不仅在学院派里存在,也充斥在另类的地下乐团里,这些非主流乐团使用电音创作舞曲的力道与活力,非一般主流所能及。他们使用机器故障时传输错误的声音进行另类的音乐创作,这不仅顚覆你的耳朶,也改变你的看法。

大约在一九二二年左右,一位年轻俄国科学家雷昂.特雷门(Leon Theremin)发明了一款原型机器「特雷门」(Thereminvox,后简称The Theremin),因为他深信认为电子学在未来伟大的苏维埃共产社会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特雷门先生是对的,只不过在后来当他移民到美国的时候,他的伟大梦想却是在美国才真正付诸实现。

神奇机器的奇迹

特雷门机器首次被介绍到美国社会与大众流行音乐界,大概也是在一九二七年左右,时値美国爵士乐的黄金年代,然而尽管特雷门机器立刻被RCA唱片公司买下代理权,并大量制造了五百台,但在当时这个既不用手指拨弹、敲打,也不用口吹奏的「乐器」却令许多人困惑,尤其对于当时强调乐器吹奏本事的爵士乐手而言,这玩意他们根本不看在眼里,许多乐手都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昂贵的玩具罢了。即使特雷门先生在三〇年代已经登上卡内基音乐厅向大众展示了一场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电子音乐演奏会,但特雷门机器最早被广泛拿来当乐器演奏,反而是在后来五、六〇年代许多惊悚电影背景的音效配乐里。

然而电子音乐发展至今,从早期的特雷门机器所发出的音乐,到后来六〇年代逐渐发展成形的前卫音乐、前卫电子音乐,再到一些流行音乐作曲家企图在七、八、九〇年代分别用较大众化的旋律或编曲方式让流行音乐更多元化时,大约在九〇年代中期左右,一群街头音乐家不约而同地从一堆原本已经用烂的电子舞曲中,重新萃取出一种由错误的仪器输出的声响及噪音,重新为当时已逐渐崭露头角的电子音乐再注入另一股还在酝酿萌生的浑沌暗流。而称之为浑沌暗流,是因为这股发展,并不是有一群人有计划地刻意发展起来,而却是完全不同的人在一个时间点内研究相似的方向。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天外飞来一笔,这些年轻音乐家基本上仍旧依循著前卫音乐作曲大师约翰.凯吉(John Cage)与环境音响(ambient-sound)创始者Brian Eno的核心概念,只不过这些新的发展随即被称之为 "glitch",而这些不断由意外及实验所产生出的新音乐则是更加精微而复杂。从另一种角度看,这不也是另一种属于都市空间的环境音乐,一种流动于虚拟数位电子尺度内的日常生活表征?

杂讯创作「非音乐的音乐」

就字面上而言, "glitch"一字意指机器故障、错误讯息出现、不正常或失去正常功能等意思,而事实上 "glitch"用于形容这些电子音乐,也是因为这些电子音乐所产生出来的声响,通常就是将一台仪器输入错误数値而导出一种不该是原本正常机器该发出的反应讯号或声讯。换言之,对于这些电子音乐家而言,他们不要那些原本就巳经事先设定好的「正常」音色,相反的,他们对于那些不被预期、故意借由不正常程序所产生出的声音才感兴趣。破损、断裂、不连续等等这些原本被视为不正常音讯所行进的「杂讯」,如今却成了电子音乐家最喜用的原始音源。而这种运用「杂讯」创作,反将音乐视为一种阻碍物(music-as-interference)的观点,是近几年逐渐开凿成形且具革命性的新观念,或者你可以称之为「非音乐的音乐」(unmusical music)。

因此,从这几年几位代表性人物的作品来看,不难可以听出这些新的电子音乐家在观念上可说是竭尽所能地去发掘新的原始音源或是采取某种方法以取得他们所想要的声源。所以来自德国的实验电子音乐家Oval即宣称,一般大部分的数位电子音乐是必须要在坐拥庞大的数位仪器产品或是工业规格化后才能让使用者去创造出他们的音乐,但问题是当音乐家设定好电子合成器、架设好昂贵的音源控制器、混音器等等,其实对音乐家而言是已经身陷在一堆机器里头,而在这样的环境下,音乐家们根本已无多少自主的掌控能力去做出一点「自发性」创造。也因此,Oval改变策略,故意不遵守那些说明手册的操作指示,然后让原本该很「流畅」的音符开始产生断音或滑音,之后再加以处理,让这些不规律,为它自己的声响发声。所以在他—九九五年的代表作品94Diskont里,可以听到他使用大量「遭损毁」的电子音源处理,非规格化的模组错接,加上其他的织理、音色、节奏组等搭配便是他对工业标准化的另一种反动姿态。

极端的新美学

此外,来自旧金山的Matmos,英国的几位代表人物Autechre、Arovane以及以德国柏林或几个大城市为基地的Pole、Mouse on Mars等等均是此类型的个中高手,至于师承凯吉门派的Bernhard Gunter更是不落人后地投入此一领域钻研,例如Autechre、Arovane这两组人马就经常以4/4拍为其作品的基础架构,然后再从一中心去拆解、组装、外植其他不同模组的节奏组或回绕音源来网织成他们想要达到的电子乐作品。有时他们可以将一些发霉的母带重新加以处理成另一个音源;又如Matmos这个二人组,在二〇〇一年的新作中,他们先是到处采集各种匪夷所思的音源体,雷射激光、探穴器产生的音频、压碎骨头产生的断裂声等等都是可之运用的素材,而这些人之所以这样无所不用其极地使用各种取样方法,其目的亦是为了达到另一种极端音乐美学的展示。

其实电子音乐从以前就一直与各年代推陈出新的各种录音器材有关,除了传统乐器的录音作品是一原始音源外(注),许多各种新发明的器材亦是许多电子乐手惯用的硬体,从六〇年代开始流行的Moog电子琴到目前已广泛采用的Protool软硬体设备等等,都是他们拿来实验的对象,此外一些电脑软体亦是促成这一波发展的推手,一些软体如Cubase、Super Collider、Metasynth(一种可以将图形转译成数位声波的软体)等等都可以让这些聪明绝顶的电音乐手更加得心应手。

错置、解构、噪音压缩、切割、绞碎、拼贴这些手法对这群电音好手而言已经司空见惯,但即使是如此,这些站在最核心地带的电音艺术家同样继续他们各种新的玩法与构想,他们同样涉足更大众化的电音舞曲领域,但同样不改其顚覆的本色;也因此,他们同样亦跨域到Intelligent Dance Music(简称IDM)这个领域,亦可用此笼统名词来统称这些跨足多重领域的电音好手。但是否这就是电子音乐发展的终极策略?恐怕不会,因为在未来仍有许多未知的异域有待发掘,就如同二十世纪中叶,当量子力学达到一瓶颈时,许多科学家均怀疑是否有一大一统的理论可以解释所有当前待解的问题,亦或是这就是最后的尽头?当然不是,所有的未知,只因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注:

传统乐器所演奏出的录音作品是一般电子音乐最常取样的音源之一,因为它与现场的原音乐器所发声的音乐有别,而录音作品则已经经过了数位化的处理,因此可常听到一般电子舞曲取样自某某老歌的片段再加以处理编修而成为另一首电子音乐。

 

文字|胡子平 资深音乐文字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