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金诺.芭芭对表演艺术的视界,主导著他的表演文本书冩方式,进一步地左右对演员训练的规画。(欢喜扮戏团 提供)
剧场思考 最PAR!/剧场思考

悬而未决的意义

记尤金诺.芭芭导演工作坊

今年四月,欧丁剧场应邀来台演出并举行工作坊,引起不少关于尤金诺.芭芭与国外表演训练体系的讨论。本文作者在参与此次工作坊的活动之后,特别针对示范的内容,对芭芭的表演文本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今年四月,欧丁剧场应邀来台演出并举行工作坊,引起不少关于尤金诺.芭芭与国外表演训练体系的讨论。本文作者在参与此次工作坊的活动之后,特别针对示范的内容,对芭芭的表演文本的工作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旱年的艳阳高挂在四月的天空,冰窖般的实验剧场排练室,冷气显得没有必耍地过强,剧场大师尤金诺.芭芭(Eugenio Barba),像拿著一把手术刀,一条纤维一个细胞似地,对著连日来见证欧丁剧场(Odin Teatret)作品能量,而来借取「秘笈」的导演工作坊学员,解剖著表演艺术的奥秘,毫不掩饰对技术(craft)与结构细节精准度的永不餍足。尽管另类剧场的实验充满毫无止境的未知,芭芭切要的工作术语、系统的结构方法背后,潜藏著对表演艺术的前瞻视界(vision)。这个视界主导著他的表演文本书写方式,进一步地左右对演员训练的规画。文本结构的过程,决定意义的产生,芭芭表演文本最大的特质,在于发展过程中,以意义悬置的方式来赋予书写的密度,与多层解读的可能。

如何「体」会一场演出?

「意义」,在芭芭的文本里,至少包括三个生产过程:演员的、导演的与观众的。从现场欧丁剧场演员的示范当中,演员所从事的动作,有一套属于她自己的、私密的内在逻辑,这个逻辑永远不须对导演或观众告解。在这里尽管演员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叙事」系统(Inner scenario),动作在整个文本结构里尚未被定义。这个定义的延迟,赋予导演诠释的自由,他/她可以迳自根据自己对演员动作的联想,结构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的逻辑。然而被悬置的意义并未随著导演书写的完成而尘埃落定,导演还有一项义务──就是他所架构的表演文本,必须具备刺激观众联想的潜能,鼓励观众组织属于自己的解读逻辑。

然而制造意义并不是这种繁复的书写最主要的目的,因为我们对动作背后代表的意义,通常依照我们约定俗成的知识将其归类。延迟意义的到达,允许我们待在过程里,开启我们的神经系统,体会动作的能量、生命,与当下的存在感,更重要地,当我们无须急急忙忙地为戏剧动作的意涵盖棺论定时,演员/导演或演员/观众间的关系更加有机(organic),不再受限于大脑间的语意沟通,而容许其他层次的互动。

剧场表达元素的拆解与重组

这种重视过程并将意义悬置的多层次书写,就实务上而言,是如何被操作的?借用电影术语来解释,就是「蒙太奇」(montage)。首先,由演员出发(注1),在发展表演文本之前,芭芭先将动作、声音与文字各自独立开来,根据导演自己所给的主题分别发展。以哈姆雷特为例,所谓的主题──尽管要处理哈姆雷特,这个主题在开始的阶段,不见得必须开宗明义地描绘哈姆雷特,然而这设定的主题却暗示著导演对所要处理素材的观点与触角。动作、声音可以各自拥有它的内在逻辑,甚至单就身体动作的部分,也可以改变叙述观点,或同时存在两个角色。举例而言,演员的身体可以同时呈现正在森林对峙中的猎人与狮子;亦可表现树林里的潺潺溪流与摇曳草木;甚至一触即发的张力下,猎人枪枝的走火,与枪响在山谷里的回声……。

这样多重的叙事技巧,早已被古印度像婆罗达.那提安(Bharata Natyam)与卡达克(Kathak)等梵文剧场(Sanskrit Theatre)的传统延用著。将表达的元素拆解成小单位,各自符码化(codified),再重新组合在一起,创造了意义层层相叠的密度,同时更重要地产生了蒙太奇的化学效应──A加B之后,也许产生非A或非B的C、D或E……。

给演员具体的动作指令

当导演对表演文本的期待,并不仅限于与观众在智识上的互动,而企图全面性地影响观众的神经系统时,他所关心的,便从表意的指涉,拓展到符号的质地,例如,从行动的意涵,拓展到行动的韵律、色彩等等。当芭芭与演员工作的时候,较少使用定义情境的用语,而倾向给予与动作元素相关的指令,像是改变动作的顺序、节奏、方向;与空间的关系;加入物件、服装、音乐;扩大或缩小外在动作的幅度;加上文字等等。这些指令使得演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导演的要求,但对导演心中想完成的文本,尙无所知(也许导演自己也尙未清楚)。然而这保障了导演与演员双方对文本的诠释权。愈繁复的蒙太奇,需要更精确有机地掌控元素的细节。演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导演也没有因此而休息,必须跟随著每一个即兴的动机(impulse),掌握动作的流动,才能进而对整个表演文本的能量布局。

刺激观众的大脑与神经

导演作为第一号观众的主耍任务之一,就是对演员动作的联想,必须包含观众的凝视。换句话说,导演必须站在观众的角度,检查整个表演文本的规画,是否足以将概念性的符号,转化成为具有感染力的脉波,在观众的大脑及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对于这样的企图,芭芭最常使用的叙事策略之一,就是「异化」(enstrangement)。而「异化」的方法之一,就是制造反差。例如,当素材里头有些富抒情气质的元素时(如诗化的文字等),为了赋予更多的层次,加入某些冷酷的处理(身体动作或声音的质感)。当两种或多种状似不相干、或不协调的元素被并置,除了有可能「蒙太奇」出另一种效应,同时也刺激观众不要循著一般的思考路径来理解,试图在元素间找出不同的联结。

当然,导演必须拿捏「异化」的尺度,至少必须为观众工作出一个可资联想的逻辑,使得观众不致于迷乱地失去方向,而终至放弃。书写表演文本,就像是规划观众的心智旅程一样,时而沉潜于洞穴,幽喑未明;时而豁然开朗,海关天空;时而潺潺细流,时而喑礁浅滩。终点的延迟到来,不管对演员、导演或观众来说,创作与体验的过程中,不再只是诠释文本,而是以自己的心智创造文本,作品的意涵被创作的过程所决定,直到最后一刻才渐渐成形。

前表演

这种强调体验与创作过程的重要性、将最后定义加以悬置的书写方式,使得演员不再只是演绎文字的媒介,他/她的思维与神经系统成为文本的脉络,因此演员表演身心智能的不断提升,就成为活化作品的一个重要关键,这也就是为什么欧丁的演员始终未曾间断训练工作的原因。芭芭用「前表演」(the Pre-expressivity)这个术语来阐释他对演员训练与演出文本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前表演」所指涉的是一个发展表演者舞台生命力(scenic bios)及组织创作各种意义与关系的实践过程。他所从事训练的重点是,与扮演相关的非日常性行为技巧(extra-daily technique)(注2)。在这个阶段,演员并不仅仅从事如体操之类的身体技术训练,而是在他的内在视野中,同时也有相应的意象引发动作,这使得一组状似体操的外在动作,蕴藏某种内在的意涵。

然而「前表演」阶段的工作,重点并不在于准备可供演出的戏剧片段,而是发展表演者在舞台上的身心智能。就算这些动作完整、流畅且有机,并不表示这些训练就已经成为演出文本,而像是被悬置在字典里的语词,仍在等待著最后演出的结构以赋予意义。此时,表演者专注于动作的调性、幅度、张力等质地的调整,而无须思考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意义。「前表演」的悬置状态,就文本书写的角度来看,维持了表演者的自治,就发展表演者舞台生命力的角度来看,形塑了表演者往舞台上的质感。

筑基于演员个人特质的工作模式

从芭芭的导演书写策略里,衍生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在这样的创作过程中,演员的表演身心智能,就某一方面而言,已经成为文本本身。他所创造的行动,无法传递给另一个人,因为对方不可能具备与他/她相同的身心特质,亦不可能依循著同样的思考路径与感受方式,来赋予动作相同的质感。欧丁的演员茱莉亚.瓦雷(Julia Varley)就在此次工作坊中提到,过去曾经因为演员离开剧团,使得某些剧目必须因应替代演员的加入而重新排定。这样深深筑基于演员个人特质的工作模式,所发展出来的表演文本,难道无法脱离原来的创作者,而自成一种可适用于他人的普遍化形式?

芭芭曾在他处试图解决过类似的问题,他认为尽管表演者执行一个──对他而言──是「精确的但空泛的动作文本」,在一次次地重复之后,他会「成功地个人化,并赋予它新的意义」(注3)。他甚至援引日本歌舞伎(Kabuki)中,关于「型」(kata)的说法,来陈述形式的普遍化问题。从表演者个人的观点来看,学习呈现「型」(kata),是对他个人与艺术上个体性的一种探索过程。这引出了传统与创新的议题,因为表演者必须创出一个新的「型」,以确认他的个体性,而如此同时也形成了与他深深尊崇的传统中的「型」相对立。这两种对立的趋势并存于每一种艺术社群当中,但当它们被以具体的动作与严密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却可以把对立化为和谐(注4)。

对芭芭来说,各文化中的传统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冲突,在「型」的演进中,自有其解决之道。新旧的融合,使得创新的动作不致漫无章法,传承的方式不致死气沈沈,这是让传统艺术得以永续经营的一种方式。然而在欧丁的作品里,芭芭却选择抽去旧的表演文本而另辟新径,是因为耍替代的演员依据原有的表演文本,来找出属于他个人新文本的做法,过于困难?还是原本发展的的表演文本过于偏狭,无法普遍化以作为可供他人继续工作的范式?或是纯粹因为芭芭在新的演员身上看出了其他可能?答案仍在悬置中,不得而知。然而更重要地,到底这样的工作方式,是否有可能找出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范式(form),则有待接下来的实验与观察。

注:

1.本文关于芭芭表演文本的工作方法,乃限于此次在台北工作坊期间,针对示范的内容,所作的讨论。至于芭芭长年来在ISTA(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atre Anthropology)中,与世界来自各表演传统的表演者工作的方式,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2.Barba, E.(1995)Paper Canoe, London: Routledge. p108.

3.Ibid., p133.

4.Ibid., p133.

 

文字|陈惠文 剧场工作者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