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政治时事、职场百态到社会新闻,都是维纳韦尔笔下的好材料。图为《工作与岁月》演出剧照。(Marion Duramel 摄 Théâtre Artistic Athevains 提供)
环球舞台 最PAR!/环球舞台/法国

日常经验为战场,语言为武器

法国当代剧作家维纳韦尔(Michel Vinaver)

纵观维纳韦尔的创作历程,其作品中的戏剧情节薄弱,往往由暧眛、片段的口语及日常对话构成,其中的回答不一定与问题对应,而且数个谈话和思维互相交错,因此创造了丰富的戏剧结构。其中既没有发表宗教信仰或政治主张的声明,亦无抒情的倾诉。语言则在他的戏剧策略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说的内容没有说的行动重要,沉默则是宝贵的信息。

纵观维纳韦尔的创作历程,其作品中的戏剧情节薄弱,往往由暧眛、片段的口语及日常对话构成,其中的回答不一定与问题对应,而且数个谈话和思维互相交错,因此创造了丰富的戏剧结构。其中既没有发表宗教信仰或政治主张的声明,亦无抒情的倾诉。语言则在他的戏剧策略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说的内容没有说的行动重要,沉默则是宝贵的信息。

继导演和演员引领风骚的时代之后,剧作家又回到今日欧洲剧场的舞台中心。当代剧作家的地位重新获得尊重,他们的戏剧可当作文学作品来阅读,而不是用过即丢的剧本,或是即兴表演的草稿、提纲。

在为数众多的欧洲当代剧作家中,米歇勒.维纳韦尔(Michel Vinaver)乃是个中翘楚。维氏不但是目前法国戏剧界的耆宿,享誉国内外,剧作被翻译成英、德、义、西、葡、俄、波兰、捷克、韩……等国语言,近来更被推崇为法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

维纳韦尔是一位书写「当下」的作家;对他而言,日常经验领域是战场,语言就是武器。维氏剧作虽然多以神话原型作为当代情境的基础,仍类似一九七〇年代在法、德兴起的「日常生活戏剧」(Théâtre du quotidien)。这个流派乃是对于五〇到六〇年代间那些充斥过多意识形态及历史等大论述的戏剧作品和剧场的反动,将传统上视为平庸且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并致力以不引人注目、特别是不加明显评断的方式,描绘地位低微者的生活。

从小说到戏剧创作

维纳韦尔于一九二七年生在巴黎,父母是第一代俄国犹太移民。维氏拥有法国和美国的双料文学士学位,具备极佳的英文造诣,对各个学科均怀抱强烈的好奇心。在迄今长达五十余年的文学生涯里,他总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一则短篇小说、十六出原创话剧、一部歌剧剧本、一则青少年故事、七部翻译或改写的作品(戏剧、小说、诗)、以及许多评论著作;其中,大部分的评论是对于自己戏剧创作的省思,从而构筑了他的戏剧诗学。

维纳韦尔的写作欲望始于小说,而早年两部长篇小说《拉童》Lataume(1950)和《拒服兵役者》L'Objecteur(1951)的出版,还曾受到存在主义文豪卡谬(Albert Camus)的帮助,《拒服兵役者》更荣获法国奖励文学界和造型艺术界新秀的「费内翁」奖(prix Feneon)。从一九五五年起,维氏专心献身於戏剧,当年发表了第一出剧本创作《韩国人》Les Coréens,描写韩战期间一名法国部队士兵的历险遭遇,可谓作者最温柔的人道作品。此剧幸运邀得名导演波隆雄(Roger Planchon)执导,于一九五六年在法国里昂(Lyon)首演,不仅大获成功,也得到「作家协会」(La Société des Auteurs)颁予「屡叶柏」奖(prix Lugné-Poe)的殊荣。

著名的法国结构主义评论家暨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阅读《韩》剧手稿之后,写下〈《今日》的注解〉一文(《韩》剧原名《今日》),后来收入《维纳韦尔戏剧全集》Michel Vinaver - Theatre complet 里,作为《韩》剧的序言。巴特在文中表示:

《今日》是一出政治戏剧吗?不,如果政治是演说、发表政治主张或宗教信仰的声明、论题的话……维纳韦尔的角色从来不谈论政治。是,完全是,如果政治在于重新发现人与人之间摆脱一切心理「布景」的真实关系……这是写实主义的戏剧吗?不是。然而,这是客观的戏剧,既不是冗长的说教,亦不符合中产阶级的心理主义;这种看待现实的观点,依我之见,在我们法国的戏剧里是创新的。

巴特非常了解,维纳韦尔的赌注在于他几乎总是把戏剧作品中的行动放在当代,以此拒绝所有可能加诸于事件上的确信判断。针对同一情境的不同观点,没有偏见也没有计划地彼此交织。维氏唯一的关心在于:要尽可能诚实表达实际情境的真理。

捕捉敏感的时事,拒绝说教的意图

维纳韦尔接下来的两出戏剧创作,涉及了当时的政治动荡:《传达员》 Les Huissiers (1957)描写以主角勒帖兹(Letaize)为首的政府垮台事件,和阿尔及利亚战争有关;《依妃珍妮旅馆》Iphigénie Hotel(1959)里则有一群在希腊渡假的法国游客,被五八年促成戴高乐将军掌权的事件搞得心绪不宁。面对时事,维氏不像浪漫主义作家们力图重现轰动一时的事件,宁可捕捉这些重大事件对于没有权力的寻常百姓其日常生活的影响。然而,由于这些戏剧主题在当时的时局下显得十分敏感,这两出戏都经过了长时间的等待,才在舞台上和观众见面:《传达员》于一九八〇年才在里昂首演,由沙瓦希厄(Gilles Chavassieux)执导;《依妃珍妮旅馆》先于一九五五年在德国的剧场和电视举行世界首演后,然后才于一九七七年在巴黎庞毕度中心(Centre Georges-Pompidou)举行法国首演,由维德志(Antoine Vitez)执导。

在这个时期,有人将维纳韦尔与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进行对照,对此维氏保持疏远的态度。他一方面肯定「史诗剧场」创建者的重要性,同时认为「作家的角色在于摇撼既定的秩序」;然而他也拒绝一切说教的意图,并且表示:对他而言,「一出剧在开始时,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有使「意义的片段」涌现的欲望。如果「历史」有时会在他的剧本里打转,也是以迂回曲折的方式,或是出现在角色、故事、语言的空隙中。

商场如战场,创作再出发

之后,维纳韦尔因为忙于Gillette跨国企业总经理的工作,加上为写作雄心与职业生活之间的矛盾所困,而停笔了近十年的时间。直到一九六九年起,他转而从企业界里汲取日后多数剧作的基本素材,终于突破了创作瓶颈。例如《从船上投入水中》Par-dessus bord(1969),是一部庞大的作品:全剧包括五十余名角色,长达八个小时,描写一个被跨国企业并呑的家庭企业,借以批评现代资本主义巨大机器的运作。到一九八九年为止,法国已有两本学校文选分别摘录这部巨构的部分剧文,作为阐明当代戏剧写作的范例。

紧接著的《求职》La Demande d'emploi(1971),则是描绘一名高阶主管面临失事业的窘困景况。由于只需要四个演员和简单的布景即可搬演,所以此剧演出频率很高,也实现了作者最初的创作意图:以包含有限数目的演员和缩减创作的需要,写一出具有最大剧场实行可能性的剧作。另外,呈现当代办公室生态缩影的《工作与岁月》Les Travaux et les jours(1979),则开启了维纳韦尔和导演傅恒松(Alain Françon)日后一系列的合作。此剧首演于一九八〇年,在维氏妙笔的带领下,观众进入老字号「科松」(Cosson)咖啡研磨机制造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的场景,目睹了职场中复杂的人际关系,企业的人事调动,乃至社会的变迁。

同年在巴黎夏佑国家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首演的《仰天跌一绞》À la renverse,描述经过一系列揭发阳光致癌作用的电视节目后,防晒油市场一落千丈的故事。此剧延续了《从船上投入水中》的主题,只是经过十年之后,资本主义企业的运转调性已经改变,维纳韦尔的笔调也从发现市场的情感洋溢转为怀旧的忧郁。此外,维氏也在一九九八年出版了剧作《金》King,叙说Gillette跨国企业创办人King C. Gillette的奋斗故事。此剧与修改后的新版《传达员》于九九年在山岗国家剧院联合首演,亦由维氏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山岗剧院总监的傅恒松执导。

取材社会新闻,诠释别具哲思

维纳韦尔与傅恒松在一九八三年共同执导的《日常伙食》L'Ordinaire,是维氏一九八二年的创作,反映了他另一项重要的创作灵感来源:社会新闻。《日常伙食》取材自一则被传播媒体大量评论的真人真事:飞机失事的幸存者,靠著吃食死去驾驶和乘客的尸体来维持生命。

目前正在巴黎山岗国家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演出的《邻居》Les Voisins,则是维纳韦尔一九八四年的作品。剧中的两个富裕单身父亲,带著各自的独女、独子比邻而居,住在以共同平台相连的两间小屋里。四个人往来密切,互相赏识,经常谈论他们各自的工作,两个小儿女更陷入爱河。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家遭小偷,且无疑是另一家干的……(注)。这原本可以只是报纸上的一则平凡的社会新闻,经过剧作家的巧思妙笔之后,却变成一出饶富哲思的喜剧。

随后的《一个女人的画像》Portrait d'une frmme(1984),同样是取材自一则社会新闻:一名就读医学系的女学生,以三发手枪子弹射杀了曾是旧情人的同学,接受法庭的审判。此剧于一九九五年以英文译本在英国首演,由华特斯(Sam Walters)执导。在一九八八年,维氏也写了一出讽刺现代视听传播的喜剧《电视节目》L'Émission de télévision:两个曾经失业的人,竞相争上一个电视节目,现身说法自己失业的悲惨经验。此剧由国立法兰西剧院(Comédie-Francaise)制作,九〇年在奥德翁国家剧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Odéon)首演,由拉萨勒(Jacques Lassalle)执导。

著作等身,功在文坛

维纳韦尔的最新创作是甫于数月前出版的歌剧《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11 septembre 2001 / 11 Septembre 2001(法、英双语对照版),是维氏创作历程的另一重大突破。此剧完成于「九一一」事件后的数周之内,取材自维氏阅读的报纸,原以英语(或正确地说,美语)写成,之后再改写出法语版本。

此外,汇集了从《韩国人》到《一个女人的画像》等十五部剧作的《维纳韦尔戏剧全集》两巨册在一九八六年出版,并且荣获「易卜生」奖(prix Ibson)。维氏还另著有《戏剧书写选集》两册及Ecrits sur le théâtre I & II,是他从一九五四到九八年间文章与访谈的汇编。长年从事文字创作之外,维纳韦尔并在一九八二年参与法国国立文学中心(Centre National des Lettres)戏剧委员会的创立,之后更担任该委员会主席达四年之久。在这期间,他针对法国当代戏剧出版的困难状况,以及剧作家的地位与危机,主持一连串的调查,并将结果编纂成《亚维侬汇报》Le Compte rendu d'Avignon(1987)一书。

纵观维纳韦尔的创作历程,其作品中的戏剧情节薄弱,往往由暧昧、片段的口语及日常对话构成,其中的回答不一定与问题对应,而且数个谈话和思维互相交错,因此创造了丰富的戏剧结构。其中既没有发表宗教信仰或政治主张的声明,亦无抒情的倾诉。语言则在他的戏剧策略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说的内容没有说的行动重要,沉默则是宝贵的信息。透过删节、中断、省略及去除标点的手法──简而言之,利用语言的拼贴、剪接──维纳韦尔成功地将平庸转变成非凡,将那些构成我们日常现实生活的分散片段,赋予形式和意义。就像巴尔札克(Balzac)在《人间喜剧》Comédie humaine中刻划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的众生百态一样,维纳韦尔如同一名文化人类学家,在剧作中重新创造了当代普通法国人的生活。

注:

有关本剧的主旨和创作过程,请参阅笔者与维纳韦尔的访谈,本期P.48。

参考资料:

1.Michel Vinaver, Théâtre complet, 2 vol., Actes sud, Arles, 1986.

2.Michel Vinaver, L'Émission de télévision, Actes sud-Papiers, Arles, 1990.

3.Michel Vinaver, Le Dernier sursaut, Actes sud-Papiers, Arles, 1990.

4.Michel Vinaver, King(avec Les Huissiers), Babel, Actes sud, Arles, 1998.

5.Michel Vinaver, L'Objecteur, L'Arche, Paris, 2001.

6.Michel Vinaver, La Visite du chancelier autrichien en Suisse, L'Arche, Paris, 2000.

7.Michel Vinaver, 11 septembre 2001 / 11 September 2001, L'Arche, Paris, 2002.

8.Michel Vinaver, Écrits sur le théâtre I, L'Arche, Paris, 1998.

9.Michel Vinaver, Écrits sur le théâtre II , L'Arche, Paris, 1998.

10.Michel Vinaver, Écritures dramatiques, Actes sud, Arles, 1993.

11.Anne Ubersfeld, Vinaver dramaturge, Librairie théâtrale, Paris, 1989.

12.Jean-Pierre Ryngaert, Lire le théâtre contemporain, Dunod, Paris, 1993.

13.Patrice Pavis, Synthèse prématuree ou fermeture provisoire pour cause d'inventaire de fin de siecle, in Études théâtrales, No.19, 2000.

14.David Bradby, 'Vinaver', in Dictionnaire encyclopédique du théâtre, Larousse-Bordas, Paris, 1998.

15.Daniel Mortier, 'Vinaver', in Le Dictionnaire des littératures de langue française, Bordas, Paris, 1994.

16."Michel Vinaver", Numero spécial de la revue Théâtre aujourd'hui, No.8, Le Centre national de documentation pédagogique, Paris, 2000.

17."Écrire pour le théâtre aujourd'hui", 4e Forum du théâtre européen 1999, Hors-série No. 11 de la revue Du théâtre, Février 2000, diffusion Actes sud.

18.Les Voisins, Programme du 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 2001-2002, Paris.

19."Les Travaux et les jours", Programme du spectacle, Théâtre Artistic Athévains, 2001, Paris.

20."Par-dessus bord", Programme du spectacle, Théâtre National de l'Odéon, Paris, 1974.

21.Anne Ubersfeld, 'Michel Vinaver, un éthologue de l'espéce humaine', in L'Avant-scène Théâtre, n° 797, 1er novembre 1986.

 

文字|苏真颖 法国巴黎第七大学法国文学系博士班研究生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