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修(左)欲借由《西出阳关》写出时代对这群老兵的嘲弄,再现历史的悲凉。(屏风表演班 提供)
戏剧 老兵的故事

屏风表演班《西出阳关》 第三度重演

李国修说,所谓的「历史」总是偏离人的境遇和感受,我们无法从中看到凡人或庶民记忆,他欲借由《西出阳关》写出时代对这群老兵的嘲弄,再现历史的悲凉。

李国修说,所谓的「历史」总是偏离人的境遇和感受,我们无法从中看到凡人或庶民记忆,他欲借由《西出阳关》写出时代对这群老兵的嘲弄,再现历史的悲凉。

PROGRAM 屏风表演班《西出阳关》

TIME  10.8~17

PLACE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  33939889

西门町这个新旧杂陈的所在,光采绚烂的繁华商集林立,一转个弯又是另款风景,被称作「红包场」的歌厅倾轧于暗黑窄巷间,霓红闪烁、乐音震响,离乡背井的老兵在这里排谴寂寞和乡愁,清一色老歌寓含的尽是对「家国」的怀想。

从红包场出发,演出历史悲凉

编导李国修在民国七十七年首度探访红包场,记录这个西门町特有文化现象,挖掘出一则又一则,被历史弃之一隅、暗自颓伤的老兵故事,编写成《西出阳关》。李国修说,所谓的「历史」总是偏离人的境遇和感受,我们无法从中看到凡人或庶民记忆,他欲借由《西出阳关》写出时代对这群老兵的嘲弄,再现历史的悲凉。

《西出阳关》故事背景横跨中国近代四十年的历史,由过去、现在和回忆时间并列交错。主角「老齐」和所有的老兵一样,因国共之争,从民国三十九年海南岛撤退来台至今,和他在家乡假结婚的妻子分隔四十年。老齐落根台湾,对国、对那位名实不符的妻子守了一辈子的忠贞,「西阳关」歌厅中的小歌女成了他最好的慰藉。舞台上小歌女的婆娑身影、眼波流转,他仿佛又见到遥远家乡的她,那记忆中年轻的容颜,依旧满身光华的新娘。在老齐心中,一厢情愿地相信,她会为他守住一辈子的贞节,然而当他重返阔别已久的家园,再见到她时,她竟已嫁作人妇。

「必然失落」反映人在时代洪流里的无力

《西出阳关》从七十七年首演至今,共推出三个版本,脚色事件均有删修,但编导李国修坚持不变的是,剧末老齐抑郁而终,带给观众无限惆怅的悲剧结局。为何必然失落?身为外省第二代的李国修认为, 「对土地的归属和认同」从来是他作品贯穿的核心命题,「必然失落」反映人在时代洪流里的无力,也提醒观众历史的真实不能被粉饰或刻意遗忘,这个无法抹去的伤口需要合理的注视。

即使李国修自称他对政治冷感,《西出阳关》里却处处触及国族意识,充满李国修式的政治观。从去年的《女儿红》到今年《西出阳关》,「台湾就是你的根」不断地在作品中被强调,无论是否政治正确,至少带给观众在动荡不安时局中,一种「安身立命」的心灵寄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