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音乐招风耳 音乐招风耳

小孩用屁股写乐评

小孩的屁股不说谎,当它与椅子黏得牢,表示戏好看,不然便有坐立不安的骚动。小四的儿子看《歌剧魅影》,前半场静悄悄,后半场便有点跟椅子处不来。散场时问他好看吗?前面很好听,后面都在重复,有点烦。

小孩的屁股不说谎,当它与椅子黏得牢,表示戏好看,不然便有坐立不安的骚动。小四的儿子看《歌剧魅影》,前半场静悄悄,后半场便有点跟椅子处不来。散场时问他好看吗?前面很好听,后面都在重复,有点烦。

小孩用屁股写乐评,说这俏皮话没侮辱的意思。小孩的屁股不说谎,当它与椅子黏得牢,表示戏好看,不然便有坐立不安的骚动。小四的儿子看《歌剧魅影》,前半场静悄悄,后半场便有点跟椅子处不来。散场时问他好看吗?前面很好听,后面都在重复,有点烦。咦,「名侦探柯南」跟「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都有演过歌剧院幽灵杀人事件,原来是抄袭这个故事。哪个好看?日本动画电影比较好看。
是有点烦,旋律重复得太厉害。不过我因为一直浮现十年前在伦敦看的舞台版画面,还挺得住耐心。「韦伯意志」实在太强,分场几乎依原典按图索骥,这种节奏搬到以秒数变换画面的电影,张力感硬是不对劲。电影是否要拍足两个半钟头,满有商榷余地。改编勒胡原著本来就是可长可短,即使拍成好几季的电视连续剧,材料都不虞匮乏。

《罗密欧与茱丽叶》的青少年入门版
阿蓝尼亚出道不久,便灌了三次古诺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大概是剧坛缺乏优秀的法语男高音太久了。阿蓝尼亚前两次与瓦杜娃、乔琪亚灌录的唱片,都是三小时的全曲录音,EMI可能为了区隔市场,第三次推出七十分钟的DVD。实景歌剧在捷克兹维可夫古堡及周边的庄园、湖畔、森林拍摄,这是一座建于十三世纪,典型「白雪公主式」的城堡,考究的电影画质与歌剧院定点摄影机成本当然不一样。
公视播出此片时取名叫《罗密欧与茱丽叶的故事》,以便与古诺的原典区隔。精华版重心完全摆在男女主角,配角仅只聊备一格,除了阿蓝尼亚夫妇不用替身,其余演员与歌手是分开的班底。虽然大刀阔斧删减,但莎剧罗曼史的骨干大致清楚。对难耐三个钟头完整版的青少年,这倒是很好的入门版。对老戏迷也很有魅力,它比单曲串连的咏叹调精选集更有戏剧感,赏心悦目的捷克乡间风景更值再三回味。

《后宫诱逃》兼看伊斯坦堡美丽风光
还想起一个例子,马克拉斯爵士两千年指挥苏格兰室内管弦的《后宫诱逃》。记得当年看唱片封面,知道这是一出实景歌剧的录音,后来没看过歌剧的DVD,却在卫星电视上看到更精采的纪录片。实景拍摄歌剧的动机,跟伊斯坦堡当选两千年「欧洲之都」有关,这出德国歌剧有浓厚伊斯兰风味。大约九十分钟的《莫札特在土耳其》,是拍摄《后宫诱逃》的副产品,这部纪录片也很适合「小孩的屁股」。
它与阿蓝尼亚的精华版类似,歌剧重要的咏叹调大致没有遗漏,宣叙调则缩编裁减。导演自己现身串场,一边讲解剧情的来龙去脉,一边介绍土耳其文化。伊斯坦堡成为纪录片的主角,抢戏远超过前面提到捷克那座兹维可夫古堡。美轮美奂的伊斯兰宫殿,钟乳石状天花板、马蹄形圆拱、火焰菱形镂空、万花筒般马赛克、湿壁画、灌木丛、喷水池,几乎是探索旅游频道的内容,还不忘在剧中安插一场货真价实的土耳其浴。

《魔笛》变身「狂想」吸引小孩
依此推论,《魔笛》亦可以搭配一趟「埃及之旅」,结合旅行话题会是活络歌剧的一种方式。如果没有出外景的高额预算,像台北爱乐那样制作一出《魔笛狂想》也是成功尝试。这是一出强调融合概念的音乐剧,以非洲民族风融入捕鸟人,以电子摇滚融入夜之后,以假声男高音融入三侍女,加上时下年轻人喜欢的节奏蓝调与饶舌街舞。更重要的是音乐剧的非美声咏叹唱法,让儿童听众都能听清楚歌词,谢幕时小孩已能跟著哼唱〈捕鸟人之歌〉。
小孩用屁股写乐评,偶而也会有出人意表的反应。前些时候多出一张戏票,内人说服儿子一起去看《莎乐美》。妈妈事前先把故事说一回,儿子竟有不错的反应。照理说《莎乐美》是限制级歌剧,我倒不以为忤,写《莎乐美》的王尔德也写过《快乐王子》,这种事政府还是留给父母自己判断。应景儿童节音乐会快开锣了,今年我们可以看看新一代乐评人如何在第一时间,毫不留情面给演出者打分数。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庄裕安
寄居在莫札特壁炉的爱乐发烧友,
靠小耳朵、强波器与解码器维生。
此外,还是散文作家与内儿科执业医生。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