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峇思蔻丽舞团导演Anne-Marie Pascoli带来两名舞者,加上曾在国家剧院实验剧场发表盲人舞蹈《灵蕊》的法籍舞蹈家爱蜜莉,与六至八名曾到东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湾视障表演者进行《鼹鼠计划》工作坊。明眼舞者将从头到尾戴上眼罩,与视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准点跳舞
PROGRAM 法国峇丝蔻丽舞团《鼹鼠计划》Le Strategie de la Taupe
TIME 2005.12.10〜11 2:30 pm
2005.12.11 7:30pm
PLACE 台北牯岭街小剧场
INFO 02-23919393
来自法国南方的峇思蔻丽舞团,在前卫现代作品《鼹鼠计划》中,让舞者蒙上眼睛,身处与盲人相同的基点,完全脱离视觉的依靠及想像,以身体的听、嗅、触觉等其他官能,发展出截然不同的舞蹈创作与风貌;隔了大半个地球的台湾身体理论研究者王墨林,四年多来亦带领了一批视障舞者,透过肢体与声音的开发训练,尝试找出「第六种官能的表演形式」。两个团体今年齐聚牯岭街小剧场,进行工作坊及演出,呈现突破语言、文化与主流审美观的舞蹈美学。
看不见的舞者,开发新的肢体表现
峇思蔻丽舞团于二○○○年发表《鼹鼠计划》,顾名思义便是将舞者眼睛遮起,故意让舞者「看不见」,犹如身居地底不见天日的鼹鼠,必须从其他各种可能感官去开发肢体表现。这个历经一年完成的舞蹈计划,在当时受到欧洲各大艺术节邀约,评语为:「令人无法忽视这支看不见动作的舞蹈,所具有一股安静的爆发力。」
此次峇思蔻丽舞团导演Anne-Marie Pascoli带来两名舞者,加上曾在国家剧院实验剧场发表盲人舞蹈《灵蕊》的法籍舞蹈家爱蜜莉,与六至八名曾到东京、上海、香港演出的台湾视障表演者进行《鼹鼠计划》工作坊。明眼舞者将从头到尾戴上眼罩,与视障舞者一起站在相同的「黑暗」基准点跳舞,这也是峇思蔻丽舞团首次与盲人的共同创作及演出。
视障表演者,用触摸动作刻画「时间」
「盲人的身体对我而言是一种悲伤;因为他们一直在触摸,甚至触摸无形的空气!我们都忘记了这也是个动作,而且这样地美。」王墨林曾经推出《黑洞之外》盲人独角戏及多次公演,他观察著视障者不断用双手,触摸身边的一切,动作起落、重复来回间表现出的速度及美感,有别于明眼人的惯性,「因为看得见,我们常常在超越『时间』,毫不浪费地立即掌握动作,而盲人不断重复著触摸动作,让我不能逃避地凝视著『时间』一点一点地被盲人刻画出来。」
王墨林也表示,台湾现今环境给予视障者的尊重及发展空间仍不足,很多盲人拥有艺术表演的天分及兴趣,但碍于社会接受度,苦无发挥空间、亦少辅导补助,永远只能以业余方式进行,「希望大家多用不同方向思考,去接受这些障碍者的各种可能性,给予他们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