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是音乐、戏剧、还是乐器的名字?
南管与北管有什么不同?
正逢汉唐乐府推出《洛神赋》,想去感受南管的优雅气氛,又怕听不懂当场睡得打呼怎么办?
免惊!本刊特邀汉唐乐府艺术总监陈美娥,与专案经理陈伦颉,为「南管新鲜人」来个入门解惑,让你轻松进入南管的「美丽境界」。
1.什么是「南管」?到底是音乐?是戏剧?还是一种乐器的名字?
可别误会了,「南管」不是类似笛子般的「管」乐器,而是一种古老乐种,其中包含了弹奏与唱曲,曲调速度大多较慢,音韵典雅且转折多,是盛行于中国闽南地区的「流行音乐」,又称为「弦管」、「南音」、「南乐」。民间从事南管的乐师们通常自称「南管人」,并且信奉乐神「孟府郎君」,所以南管又称「郎君乐」。
南管音乐不只可以单独欣赏,还可用於戏剧配奏,所以就产生了「梨园戏」。梨园戏又称「南管戏」,是发源于福建泉州的古老剧种,传入台湾后曾风行一时,剧中的乐曲多以南管音乐伴奏。所以南管既是音乐,也是戏剧,两者都是。
2.「南管」的历史有多久?跟「北管」有什么不一样?
根据考究,南管音乐可能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随著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一路从中原文化流散到南方沿海,是文人雅士消遣时光的时尚娱乐,直到今日,福建的泉州成了南管文化大本营,在台湾,则在台南、鹿港都还可找到民间的南管社团,在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华人地区,南管乐音也依然飘飘于耳。
「南管」与「北管」是台湾传统音乐的两大系统。南管以琵琶、三弦等丝竹乐器为主角,不但文词优雅,曲风也清淡悠扬;而传自中国北方的「北管」音乐,惯用高亢的唢呐、锣鼓、响盏,营造热闹喧嚣的气氛,在早期农业社会里,广泛地被用在婚丧喜庆的平民场合。
简单地说,南管走的是典雅婉约的「气质派」路线,北管则是高亢热闹的「粗犷派」!
3.南管音乐唱哪种语言?演奏上有什么特别形式?
很多人以为南管从福建传入,唱的就是闽南语;其实,南管唱的是泉州话,是最接近古代中原的一种语言,对台湾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鹿港的「海口腔闽南语」便是源于泉州腔。
因为历史悠久,南管音乐在演出型态以及乐器规格上,保留了许多古老且严格的规矩。传统的演奏排场上,乐队呈「倒V字型」排列坐法,坐在上方尖端的乐器称之为「上四管」,多是丝竹乐器,下方接近观众的则是「下四管」,以打击为主。
南管音乐会演出程序分为「奏指」、「唱曲」、「宿谱」三部分,「奏指」是以上、下四管大合奏作为热场的前导;「唱曲」是各地弦友大显身手、互探实力的重头戏;「宿谱」则是音乐会结束的尾声。
4.「上四管」包含哪些乐器呢?
「上四管」共有五种乐器:拍板、琵琶、三弦、洞箫,以及二弦。拍板以五片檀木串成,敲击拍子主导乐曲节奏,扮演类似指挥的角色,座位在乐队中央,古时又称「乐正」。
南管的琵琶跟国乐中的琵琶虽然同名同姓,性格却是大不同!国乐琵琶竖抱、指法技巧华丽复杂;南管琵琶则横抱,琴体与身体保持九十度平衡姿势,技法质朴。三弦音色圆厚低沉,恰与清脆铿锵的琵琶互补,两者指法相似,并列主要乐器,南管的谱子也是根据这两种乐器所写。
琵琶及三弦弹奏单音,洞箫及二弦则扮演装饰角色,弹奏连贯性的装饰旋律。洞箫以竹制成,身前五孔,后一孔,音色温婉悠扬;二弦乍看似胡琴,材质与演奏方法却大不同,琴筒采林投树的果实制成,琴柱以竹头为首,两根轸子在右边,和胡琴相反,演奏时内线只能拉,外线空弦只能推,最忌推拉无序,指法十分严格。
5.「下四管」又包含哪些乐器呢?
「下四管」多为打击乐器,包含:四块、叫锣、双音,以及飨盏。其中以四块最特别,乐师两手各持两片竹片,使劲运臂震动竹片,发出类似鸟鸣的细密高音,跟使用腕力的「竹板快书」不同。冬天是练习四块的好季节,天气冷一发抖,臂力自然传送到手中竹片了。
叫锣是木鱼与小锣的组合,演奏时,左手食指挂住小锣,拇指与中指执木鱼,右手执木片,十分考验乐师的灵活手技。双音又名「双铃」,铜制无舌,两手分执,演奏时多在后半拍互击,音色柔和悠扬;飨盏也是金属打击乐器,乐师左手拿著竹圈,圈中有铜制小锣,右手拿纸制小软捶,上下晃动敲击发出清脆如磬的声响。
下四管通常是到曲段最后,才加入上四管的演奏行列,合奏营造活泼愉悦的高潮气氛。有时再加入嗳仔、品萧,称为「十音合奏」。
6.所有的南管乐曲都是有弹又有唱的吗?
并非所有南管音乐都有唱段,一般而言,南管音乐分三种:「指」、「曲」、「谱」。
「指」的结构严谨,包含数个乐章、进行演度一定从慢到快、有背景故事、有歌词但是很少唱。演出时间最短十二分钟,最长的则将近一小时。
「曲」又称「散曲」或「草曲」,大多撷取自梨园戏的片段,长的约二十分钟,最短三分钟不到,学起来容易,容易被观众接受。「指」和「曲」的内容常是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陈三五娘》、《孟姜女》、《王昭君》。
「谱」没有歌词,属于纯粹清奏的乐曲,同样包含数个乐章,演出时间从十到二十分钟不等。「谱」为标题音乐,是以自然意境为主题的乐章,如描写一年四季各种景色的《四时景》,及描写梅花自含苞到盛放种种姿态的《梅花操》等。
7. 「南管」的乐谱长什么样?怎么读?
南管乐谱称作「工尺谱」,是独有的一种古老记谱方式,以直行记载,包含符号及文字,看起来有点像日文。虽然南管有许多乐器,又有唱段,众乐师看的却都是同一份由琵琶指法写成的谱,再依所持乐器加以变化装饰,不似西方乐团有分谱,所以又称「琵琶谱」。
工尺谱不难读,唯一的条件是眼力要好,因为必须「一目三行」!以《西江月引》的谱图为例,有四行直行,一行是一段,每行又分为三小行,最右边是拍板乐师看的「节奏」,出现类似句号的圈圈时,代表要打板子。中间这行,有著圈圈、挑、小点、十字等符号,则是指示琵琶的各种「指法」;最左边的,标著ㄨ、工、六、士、一等「音名」,类似西方Do、Re、Mi,纪录南管最主要的五个音。
南管正式演出时是不能看谱的,即使是一套数十分钟的乐曲,也必须全部背诵下来。洞箫、二弦在作装饰音的时候,拥有即兴变化,所以即使是同一首乐曲,也会因时、空、人的不同,幻化出多变的旋律与韵味,正是南管音乐的迷人之处。
8.「南管」的演奏和演唱都是古代的作品吗?有新的创作吗?
根据统计,现存「指」有四十八套,「谱」只有十六套,「曲」较多,据说有两千多首,但也只有大约十分之一的作品较常拿来演唱,其数量虽多,仍不脱南管一百零八个曲牌的范围。现存的南管乐曲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即使是最近代的「新作」,据说也是清朝末年的作品了。
创作南管乐曲的困难度极高,除了要熟悉南管音律、曲牌与各种乐器的演奏原则之外,又因为南管讲究歌词、声韵与旋律、音调的契合,因此创作者还必须精通声韵,曾经有人尝试旧「曲」填新词,但都未能普及流行。而近年来,新加坡的「湘灵音乐社」算是诸多南管社团中,积极尝试创作新乐曲的团体之一。
9.身为初次欣赏「南管」的新鲜人,需要作什么准备?
现代人生活步调快速,初初接触文静优雅的南管音乐,难免昏昏欲睡、猛看手表,或是认为自己水准不够或缺乏音乐细胞,这都是可预见的「南管新鲜人症候群」。不妨先花点时间,了解此段音乐的背景故事,或是各种乐器的特性,或许可以找到新的乐趣。
或者,可以把自己当评审,帮乐师的合作默契打分数。南管追求的「和」不只是「乐和」还有「人和」,乐师们众心一意的合奏相当重要;默契不佳的乐队,各走各路,音乐听来也东倒西歪,让人几乎有「这五个人好像彼此不认识」的错觉;反之,默契好的乐队能够合作出气韵流畅的音乐,即使遭遇突发状况,也能靠一个眼神轻易化解!
10.哪里可以学南管?
创立于民国四年的「台南南声社」,是台湾本土历史悠久的相关社团,占有重要分量,至今仍持续教授南管音乐;台北方面则以「汉唐乐府」、「心心南管乐坊」最知名,已晋身国内重要表演艺术团体,定期发表大型作品,也安排南管教学活动,不少社区大学,也纷纷开设聆赏课程,增加一般民众接近南管的机会。
两岸专业教育方面,台北艺术大学的传统音乐系所设有南管组,大陆的福建艺术学校则设泉州南音专班,致力培养专业南管后进人才。
天才班讲师|陈美娥 汉唐乐府艺术总监
天才班讲师|陈伦颉 汉唐乐府专案经理
天才班班长|郑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