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评审团选剧并没有设立标准,所以观众在被第一出开幕的恐怖剧场搞得愤而起身离开或者起立大声鼓掌之后,路过《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无事生非》的经典剧场,然后在彩带里揭穿《伪君子》的真面目,最后看著戴著怪异面具的演员演契诃夫《三姊妹》,风格迥异,其中的搞怪、创意、扎实的演技绝对让你决定这一辈子都要一直进剧场,毕竟,这里的现场体验,电影电视网路都给不了啊!
对于热爱剧场的人来说,每年五月绝对是造访柏林的梦幻季节,因为德语剧场最重要的「戏剧盛会」(Theatertreffen)每年准时在此开演,在短短两周内可以看遍去年一整年的德语剧场佳作,目睹大师杰作,见证新秀崛起。
今年的独立评审团由七位专业剧评家与记者所组成,他们看遍一整年的德国、奥地利、瑞士三国的德语剧场之后,评选出十出精选剧作,齐聚柏林汇演,而最终只有一出会得到「3sat电视台大赏」(3sat Preis)。这个戏剧节是许多德语剧场导演的摇篮,许多导演在此奠定了大师的地位,例如一九六八年的彼得.胥坦(Peter Stein)、一九六九年的克劳斯.拍曼(Claus Peymann),去年在台湾的演出受到欢迎的托玛斯.欧斯特麦耶(Thomas Ostermeier)也是在一九九八年在此声名大噪。
汉堡的「塔理亚剧场」(Thalia Theater)堪称今年的大赢家,总共有《乌莉克.玛丽亚.史都华》Ulrike Maria Stuart、《脏手》Die schmutzigen Haende、《伪君子》Der Tarfuffe三出戏入选。二○○六一整年,塔理亚剧场推出的戏码不仅得到极佳的剧评,整年的观众席占满率竟然达到了87%,夺得德语剧场票房第一名,艺术与商业都双赢。
今年的评审团选剧并没有设立标准,所以观众在被第一出开幕的恐怖剧场搞得愤而起身离开或者起立大声鼓掌之后,路过《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无事生非》的经典剧场,然后在彩带里揭穿《伪君子》的真面目,最后看著戴著怪异面具的演员演契诃夫《三姊妹》,风格迥异,其中的搞怪、创意、扎实的演技绝对让你决定这一辈子都要一直进剧场,毕竟,这里的现场体验,电影电视网路都给不了啊!
接下来,我选三出截稿前我看完的戏做介绍,带读者纸上拜访「戏剧盛会」。
争议的恐怖剧场:《乌莉克.玛丽亚.史都华》
这出戏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叶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的新作,由尼可拉斯.史戴曼(Nicolas Stemann)执导。在进剧场看这出戏之前,得先要了解一下历史背景:「赤军旅」(Rote Armee Fraktion)是一支成立于一九七○年的左翼恐怖组织,许多前西德的政经菁英都死于他们的攻击。一九七七年,这个组织发动了一连串的恐怖袭击,前西德陷入大规模的国家危机,史称「德意志之秋」。而这个组织的两个核心女性分子:乌莉克.麦恩霍夫(Ulrike Meinhof)以及谷德鲁.安斯林(Gudrun Ensslin),就是这出戏的核心人物。
叶利尼克的文字向来晦涩,就算是德国人,读她的文法、句构、意念都需要一番功夫,何况是剧场里演员快速递出的台词。席勒(Friedrich Schiller)在一八○○年写了一个五幕剧本《玛丽亚.史都华》,虚构了英国伊莉莎白一世与苏格兰女王玛丽的会面,叶利尼克借用这两个争夺王权的女王来映照这两位恐怖分子的关系,文本充满了繁复辩证,搬上舞台其实有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样争议的题材与剧本,导演完全没有手软,尽情大胆挥洒,舞台上有丑怪的男扮女装、摇滚乐live band演出、几近恶搞的桥段,甚至连罗比.威廉斯的歌都在台上出现了,以玩弄的姿态审视这一段伤痛的历史,反应注定两极。这出戏的肢体高潮出现在中段,两个全裸只在私处戴上猪头的男演员在台上摆了几个人像,观众一看马上就可以指认这些名人,例如德意志银行的大老板约瑟夫.艾克曼(Josef Ackermann)、保守到令人生厌的德国黑森邦首长罗兰.寇赫(Roland Koch),他们两个绝对是当年「赤军旅」暗杀的对象,两位男演员拿出水球和毛巾往观众席发送,预告了接下来的混乱。他们在舞台上邀请观众拿水球攻击台上的那些人像,重现当年的恐怖攻击,观众非常配合地攻击台上那些大人物,然后台上的演员开始发狂似地拿水枪扫射观众,拿起软管颜料在台上乱洒,口中不断呕吐出脏话,整个舞台呈现失控的恐怖混乱场面。
就在此时,许多观众愤而起身,推开剧场门离去,一脸受辱的模样。
留下来的观众,则是一路喝采到底。
其实我觉得导演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再现暴力,批判力道很强,因为当年那些恐怖分子,开枪杀人的时候也是满口胡言一嘴大道理(根本就是叶利尼克那些难懂的台词),杀人那一刻的混乱失控,跟舞台上的恶搞也相去不远了。只是我注意那些起身离去的人,长的不是很像银行总裁不然就是一副正经八百的模样,我想他们某一部分可能发现自己就在台上,水球炸弹一一瞄准他们,发射……。
今年刚好有「赤军旅」分子被释放或者寻求赦免,德国人开始审视那段狂热的历史。而这出戏在排演当初也因为乌莉克.麦恩霍夫的后代扬言提告而必须更动台词,从排练到幕落,这出戏,只能享受不断涌现的争议了。
莎剧再造:《无事生非》
扬.波塞(Jan Bosse)是目前很受瞩目的导演,他在二○○六年导的两出戏《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无事生非》都入选了今年的「戏剧盛会」,而他还不到四十岁,后续创作力值得期待。他本身爱选经典来导,为维也纳「城堡剧场」(Burgtheater Wien)导的莎剧《无事生非》Viel Laerm um Nichts,让演员们穿上时装演出莎翁笔下的男女爱情追逐,证明莎剧果然在任何语言时空都可以得到共鸣。
「城堡剧场」是奥地利很重要的剧场,培养了一群明星级的舞台演员,个个硬底子,莎士比亚喜剧所需要的肢体、声音当然都难不倒他们。导演不耍花招,只是让演员在简单的白色舞台上快速地诠释剧中男女的针锋相对,节奏明快精准,每一个笑点都成功到位,连换景也不暗场,工作人员在场上摆上树和石头、铺上沙子的同时,演员继续演戏,两小时一气呵成,有音乐有舞蹈有好笑的人物,喜剧元素全到齐,一整晚就是很舒服的观剧经验。这出好看的戏,证明莎剧新编不需要搞怪,也可以这么好看。
彩带里的第三世界反扑:《伪君子》
保加利亚裔的名导底米特.郭特雪夫(Dimiter Gotscheff)去年才得到了「3sat电视台大赏」,今年他再度以《伪君子》入选。他重写莫里哀的名剧《伪君子》,保留了剧本的原来架构与人物,但是喜剧风格不再,每个人物变成夸张的扭曲角色,结局也完全不同。
这出戏最棒的视觉效果就是开场:四个喷射筒从空无一物的舞台四角落不断发射七色彩带,长达数分钟之久,穿著时尚的奥冈(Orgon)一家人带著满足的笑容坐在舞台中央,任由彩带亮片不断从天降临,直到整个舞台完全被色彩浓烈的彩带淹没为止。导演选择了彩带来象征富裕奢靡的家庭环境,创意十足,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然后伪君子塔图夫出现了,唱著福音歌曲,一家之主奥冈完全被他满口宗教胡言所感动,接下来就是观众熟悉的剧情了。
导演让每个角色的肢体声音都夸张卡通化,整出戏不断有嘶吼尖叫,莫里哀的社会讽刺喜剧变成角色之间的阴沈斗争,只有女佣朵林(Doreen)这个角色依然辛辣有趣,我看过不同导演诠释《伪》剧,这个「彩带版」绝对够特别。
只是塔图夫在这个制作里并没有得到所谓的惩罚,他从奥冈手里夺走一切之后,剧终时在舞台上独白了一段让我有点傻眼的台词:第三世界会渗透、反扑第一世界,并且取代第一世界。啊?原来整出戏演两个小时,塔图夫这个角色就是代表了第三世界的反扑?奥冈一家人就是那安逸的西方,在华丽的彩带场域里不知不觉地被第三世界给慢慢渗透。
谢幕时,一些用力给嘘声的观众大概也跟我一样没被说服。
特别的是,导演在这个新编剧本里有写到台湾喔!不过台湾观众听了大概只能觉得尴尬,因为其中一个演员对著舞台上的十字架道具说:「不过是台湾来的仿冒品而已!」所以我猜在导演心中,台湾也是第三世界,用仿冒品入侵了第一世界?这样的论述实在是有点牵强,但毕竟是专业的剧场制作,演员的表现也实在是没话说,所以离开剧场时,至少脑子里都是那个夸张的彩带舞台,实在难忘。
「戏剧盛会」越办越有名,今年首度在几出戏里打上英文字幕,开始有国际化的野心。连续看了风格差很多的几出戏之后,我实在忍不住幻想:撇开疆界隔阂,是否华语剧场也可以在台北来一个「华语戏剧盛会」?
文字|陈思宏 旅德戏剧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