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屋》的制作十分用心,在传统的诠释里包含了许多创新的思维,试图在市场和理想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虽在某些乐段时,歌手和乐团的默契度不足,略为可惜,但整体而言仍是瑕不掩瑜,成功地引领全场的大小朋友们进行一场充满童趣的冒险之旅。
台北市音乐季—歌剧《糖果屋》
8/24~26 台北市社教馆城市舞台
当序曲响起时,一位小男孩和小女孩缓缓地走到幕前,躺在前侧舞台闭上眼睛沉入梦乡;同一时间,一个奇幻世界随著幕帘的开启呈现在观众眼前,这对孩童也从沉睡中醒来,张著大眼与台下的大小朋友们一起探寻眼前这陌生又奇妙的童话世界。一群穿著学生制服或各种时装样式的孩子们穿梭在森林场景中,以及画满地狱、魔鬼图案的布景,都为观众们预示出本部歌剧主要的元素——孩童、森林、冒险之旅。
两位主角演出恰如其分
出生于哈尔滨的毕宝仪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哥哥韩赛儿(Hänsel)憨厚、单纯、带点傻劲的个性。饰演葛蕾特的罗明芳于第一幕第二场开场时演唱传统德国民歌〈Ein Männlein steht im Walde一个小男孩站在森林里〉,其甜美、乾净的歌声将天真无邪的葛蕾特诠释得恰如其分。但可惜的是,两人在二重唱部分的音量搭配上略有落差、不均衡。作曲家胡伯定克(E. Humperdinck)以贯穿作曲(through-composed)的方式谱写本剧,随著剧情的变化和推进,将不同风格的乐段紧密地连贯起来;加上本部歌剧情节发展的步调十分紧凑,以至于歌手除了歌唱外,需更加用心揣摩角色性格及配合歌词内容的肢体动作表现,这也正是本剧能够广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两位歌手尽力诠释小男孩、小女孩的角色性格,但在某些较高难度的二重唱部分,两位歌手似乎专心于声音的表现,而稍微忽略了表情、肢体动作与歌词内容的相互配合,让笔者稍感可惜。
陈荣贵饰演的父亲角色于第一幕第三场出场,由于父亲已经喝了点酒,因此笔者认为此处父亲应踏著凌乱的步伐,唱著带有苦笑意味的歌曲〈Ralalala啦啦啦啦〉走进家门,表现其微醺、不甚清醒的酒醉状态;若是演唱的速度能稍加自由、任意些,或是带点滑音的唱法,也许更能灵活灵现地诠释出父亲的酒醉神态。
巫婆与糖果屋的双面特质
剧中的小睡仙和露珠仙子的服装成功地营造出童话般的梦幻气氛;第二幕哑剧中十四位天使的白衣与灯光设计的搭配,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印象,也引领观众跳脱现实进入童话的仙境世界。巫婆的服装深具「童话」特质,运用亮彩条纹与暗红色的双面披风及白色睡帽与黑色巫婆帽,清楚地划分出巫婆角色所具有的两面性——甜言蜜语的表象与邪恶的内在本质。本剧另一重要角色「糖果屋」以木条状的设计为其基本架构,设计上较不具「童话」味,而此条状设计令笔者联想到:在糖果屋诱人的糖衣下,其内在涵义其实是个诱捕猎物的笼子。另外,「巫婆变成饼乾」是结尾处的高潮点,引出本剧的中心主旨「邪不胜正」,但本段设计令笔者觉得略显潦草,若能配合灯光和舞台设计制造出令人震撼的魔法效果,应更能清晰地将本剧的中心思想传达给观众。
本次北市交歌剧《糖果屋》的制作十分用心,在传统的诠释里包含了许多创新的思维,试图在市场和理想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虽在某些乐段时,歌手和乐团的默契度不足,略为可惜,但整体而言仍是瑕不掩瑜,成功地引领全场的大小朋友们进行一场充满童趣的冒险之旅。
文字|梁晓玲 音乐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