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年台湾的舞蹈创作能量与二○○六年比没有风起云涌的改变,甚至有减弱的趋势,但由新生代编舞者所激荡出来的火花仍然令人振奋与期待!
二○○七年台湾舞蹈的创作趋势与动能与二○○六年并没有戏剧性的改变,「跨领域」与「集体创作」方式方兴未艾,但整体而言,除了新生代的表现令人振奋与期待外,在创作数量与能量上甚至有减弱的趋势。
「跨领域创作」在台湾已成显学。三十舞蹈剧场的《公主准备中》、艺向空间的《门》、台北首督芭蕾舞团的《媒体大亨》都是与音乐、戏剧、视讯结合;廖末喜舞蹈剧场的「鹦舞」则是以台湾主题诗作为灵感泉源。在跨领域的共同呈现里,其他剧场、文学元素的加入确实丰厚了舞蹈的观赏层次,但也出现主题焦点模糊与弱化了以身体为主要表现媒介的舞蹈艺术魅力的缺憾。
「集体创作」是近年来流行的新模式,在二○○七年以「集体创作」演出的团体计有:高雄城市芭蕾舞团的「点子鞋」,廖末喜舞蹈剧场的「鹦舞」,和骉舞剧场的「速度」。此模式的运作一来可减轻舞团产出新作品的压力;二来可以鼓励后进、丰富节目内容,算是权宜之计;但也面临因编舞者们的个人风格、手法、经验、能力的落差而使整个制作产生了无法聚焦、无法彰显主旨的问题。
骉舞剧场男编舞群表现亮眼
二○○七年表现最亮眼的则属以骉舞剧场编舞群为主的新生代男性舞蹈创作者,他们在一年内轮番展现了各种创作的能耐。在骉舞剧场发表过作品的周书毅、黄翊、陈武康、郑宗龙前两年已陆续受到瞩目,今年则因机缘集体发光发热:周、黄、陈分别于两厅院「生日快乐」中发表了《0000000000000》、《低语》、《小猪、猫咪、狼》;周为稻草人舞蹈剧场编创了《S》,在北艺大发表了《1875》;郑则于新舞台的《狄德贝许》;黄则已于二○○八年春和云门2在新舞台发表新作。
这个舞蹈界的「男性明星光环」并没有完全掩盖另一位年轻女性编舞家的能见度,那便是曾与林原上、汉唐乐府合作过的杰出创作者杨维真。上半年同样发表在「生日快乐」中的《泡泡小姐》,与下半年牯岭街小剧场「跨舞蹈」的《泡泡奇欲镜》,都是其继二○○六《泡泡航空公司》以降的「泡泡小姐」创作系列。如今作品更是涉足杂耍、影像与跨国合作,是深具潜力、可以期待的创作者。
当然,舞蹈先进的提携也是增加新生代能见度的功臣,如孙尚绮创团之作《走快一点,型男!》便获得了王孟超舞台设计的加持;而观众对这批新人的热烈欢迎,证明了观众对真正的才华是不吝给予掌声的,几位外型与能力同样亮眼的年轻创作者甚至有偶像化的趋势。
中生代相对保守
相对于新生代的抢眼演出,中生代创作者则相对显得保守。从林向秀与施工忠昊跨领域合作的跨世代女性《倾斜-Tilt》、姚淑芬结合社区互动的快闪计划《欢迎光临永康艺族》、谭惠贞探讨东西方文化与男女两性观点的《东方,在时间轴上位移的女人》、及吴义芳与李明道数位影像共舞的《视FUN》,均因构思不够深入或执行欠周延而显得「立意优于成果」。例外的是张晓雄引起争议的《支离破碎2—浮士德之咒》,因诚实面对自己而显得感人,也在创作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三十舞蹈剧场与颜凤曦则保持著对社会现况敏锐辛辣的嗅觉,是女性编舞家中擅长处理议题的异数。
总之,二○○七年台湾的舞蹈创作能量与二○○六年比没有风起云涌的改变,甚至有减弱的趋势,但由新生代编舞者所激荡出来的火花仍然令人振奋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