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艺术节」?
一大堆节目一起演出就叫「艺术节」吗?
从策展规划、行销推广、塑造品牌、寻求赞助、到推票催人气,艺术节的操作要比单一节目来得复杂,挑战性更高,要注意的环节也更多更广。如何打造一个成功的艺术节?本刊综合整理多位艺术节策展人的经验,让读者更认识「艺术节」。
1. 「艺术节」的定义是什么?很多节目集结在一起演出就算是艺术节吗?
源自宗教及民俗节庆,为「某一特定目的」聚集群众举行的庆典,不同于一般的常态活动,民众自主性的参与、民众对节庆的期待,都是形成节庆的要素,而表演活动在传统节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艺术节则借由「艺术」出发,不同于一般的节庆活动,结集各式「非常态性」的表演及相关艺术活动,提供民众可于特定期间内参与。所以,艺术节本身除具庆典的意义,也应有类似庆典的目的,如今各大城市的艺术节多结合观光旅游发展,吸引观光客成了重要诉求,而民间自主性的参与程度被淡化,节庆气氛逐渐被商业导向取代,原来的文化活动被转变为经济活动。
2. 一个好的节目策展人如何养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要成为一个策展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多看」、「多听」、「多读」、「多想」和「多交友」,掌握最新表演艺术资讯及趋势,并将资讯、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鉴赏及发想能量,与各种创意人才相互交流,激发及寻求各种合作及创意的可能。个性上应具备的条件,可简单归纳为「三高二低」:高抗压—对成败的淡然、高敏锐—对艺术的追求、高兴趣—对艺术的热情。另外决策要能达到低风险—脚踏实地评估制作成本、低主观—听纳各方意见做出客观决定,非一意孤行。
3. 艺术节通常是怎么挑节目的?筹备一个艺术节需要花多久的时间?
通常一个艺术节在策划之前,策展人都得先问自己Why、Who、What,再想How。为谁做节目?为何而做?以什么样的形式做?问清楚自己这些问题后,再想挑什么节目、买什么节目;最后才落到操作层面,如何买?有多少预算可分配?至于选节目除了主观的艺术品味,也要客观的评估种种风险,了解各种可能及条件后再做决定。至于买的方式则可透过国际艺术市集、艺术节或网路,与艺术经纪人或直接与表演团体接触,进一步进行交易。以常态性的艺术节而言,至少要花三年的时间筹划,原因之一是抢手的表演团体行程难敲定,二来是节目才能借此逐年累积,而不只是匆促成军、昙花一现。
4. 主题式艺术节与一般艺术节的差异为何?
通常主题式的艺术节反映的是节目策展人对艺术趋势的归纳理解、对市场观众的品味观察、以及创作形式的开发挖掘。在国内,以主题为艺术节策画方向的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如两厅院「国际剧场艺术节」、第一届到第三届的「台北艺术节」、四年一度的「女节」以及现已停办的「诚品戏剧节」。通常订定主题的艺术节在内容上较易受局限,难以四面八方地容纳各种类型节目,但一个成功的艺术节应能克服困难,在主题上尽情发挥,制作或企画贴切主题的精采节目,当然从筹划到演出需要较充裕的时间,规模也不宜太大,这样的挑战方能展现策展人的独到眼光。
5. 除了主题式艺术节之外,艺术节还可以怎么被组织架构呢?
艺术节除了以主题为类别,还可依照地区特色:例如两厅院的「世界之窗」每年均选定介绍一个国家的表演艺术;法国的「欧宏桔歌剧节」(Choregies d'Orange)以罗马时期遗留下来的户外剧场,演出露天歌剧闻名;台湾的「国际偶戏节」选择在云林县举办,也取其地方庙宇数量、农户人口及布袋戏团数量等居全国之冠为特色。以艺术形式分类:两厅院的「夏日爵士派对」以爵士乐为主轴,新舞台的「新舞风」、「新传统」分别以舞蹈、传统戏曲为区隔。依观众族群分向企划的:如两厅院的「新点子剧展」诉求的就是爱尝鲜的年轻族群、「户外广场艺术节」拥抱的是一般大众人口;新舞台的「新童乐」则是以亲子节目为卖点。
6. 艺术节在挑选完节目,怎么进行包装和行销?
策展和行销是艺术节工作的两大块。谈到包装行销就牵涉到复杂的销售策略拟定、执行,公关议题操作和行销预算多寡等课题,比方说如何找出艺术节最强而有力的诉求,突显其特色,并将之具体化在文宣包装上?艺术节的目标族群是谁,该透过何种通路、何种语汇、何种行销工具与之进行接触沟通,并使之产生消费意愿?节目如何配套包装,在不影响收益的考量下,灵活运用套票优惠,让观众同时选择多项节目观赏?而除了一般可掌握的艺文消费人口,又如何借由讲座等推广活动上,开发潜在观众及大宗团体直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整体的行销活动必须架构在一个主轴之下,即是艺术节的品牌。
7. 艺术节如何才能打响品牌和知名度?
艺术节的特色需要被塑造,艺术节的品牌则更需要长期累积。艺术节的举办一定要常态性地,定时、定点去累积经营,长期持续的艺术节才能树立风格,形成品牌,建立形象,并且在一定范畴内重复及强调艺术节专有的节目特色,建立观众的信心及预期心理。初期在建立品牌时会借用国际名牌、主流美学拉抬知名度,之后则要有艺术节自我的品牌形成,也就是品牌的个性,且其必须要带有「不可取代性」。例如明年即将登场的「台湾国际艺术节」,开幕节目是罗伯.威尔森和魏海敏合作的《欧兰朵》,堪称跨国、跨领域、跨文化的合作,组合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其「不可取代性」。
- 一个好的艺术节品牌除了吸引更多观众观赏演出之外,还有什么边际效益?
国外很多艺术节都在偏僻的小城镇举办,像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亚维侬、爱丁堡艺术节,都是小到用脚就走得完的地方,但因为艺术节的品牌口碑,让这些地方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每逢夏季艺术节举办之时,吸引很多法国当地人与外来的观光人口,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这就是文化创意带动了观光,也是艺术节的附加价值。此外,由于艺术节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集结众多人潮,深具话题性且曝光效果极佳,也吸引许多企业投入艺术的合作。纵观国际,如爱丁堡艺术节、萨尔兹堡音乐节、亚洲的香港艺术节,都长期获得固定国际知财团、品牌企业的支援。国内,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这两年连续获得宾士汽车的赞助,台新金控也曾是两厅院「户外广场艺术节」的主要赞助单位。
- 怎么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艺术节?
不同的艺术节会设定不同的目标值,不同的评估标准,有的以票房营收为依据,有的则以艺术推广为考量,有的以策展创意为主轴。例如:两厅院「户外广场艺术节」强调与民同乐,不仅许多演出都是低票价,不少演出更是免费欣赏。今年的「台北艺术节」则同时兼具艺术推广、票房营收与展现策展能力的多重「压力」,因此在节目上有罗伯.威尔森等世界级导演的作品,但票价却很「亲民」,艺术总监更喊出从行政到节目都要做到「Bravo」。两厅院前年「世界之窗—德国系列」引进德国最当代、前卫的作品,但票房成绩亮眼,算是叫好又叫座的成功艺术节。总之以观众角度来看,有独特风格,演出维持一定水准,创作新鲜度值得被期待,就是一个成功的艺术节。
- 未来一年,台湾有什么艺术节可以看?
两厅院明年二月将开办第一届的「台湾国际艺术节」,以「未来之眼」为题,强调数位与艺术结合,最前锋的剧场作品。台北市在暑假期间将举办「第十一届台北艺术节」,延续去年引进国外戏剧大师的方向,今年势必也值得期待,而周边的「台北艺穗节」将会同时起跑。小剧场方面,老字号的「皇冠艺术节」依旧屹立;两厅院明年底的实验剧展,计划以「汤显祖」为题,邀请团队分别从或传统或现代不同角度切入,话题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