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布‧狄伦也深受垮掉的一代影响(Bertrand Guay摄 法新社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Feature of NTCH

美丽的失败者 升华了摇滚的灵魂

垮掉的一代是文学上的不法之徒。他们不论在主题、写作风格,乃至个人生活上,都在挑战主流价值的单调与安逸,而追求自由、即兴、诚实和解放,因为只有面对自己的肮脏与腐败,你才能升华。没有垮世代,摇滚乐不会是如今我们熟知的面貌,从披头四、巴布.狄伦、吉姆.莫瑞森到派蒂.史密斯、理查.海尔乃至音速青春乐团、冲击合唱团等等,不论是纽约站还是伦敦站,垮世代的幽灵与肉身都还继续在列车上加持著我们的摇滚英雄们。

垮掉的一代是文学上的不法之徒。他们不论在主题、写作风格,乃至个人生活上,都在挑战主流价值的单调与安逸,而追求自由、即兴、诚实和解放,因为只有面对自己的肮脏与腐败,你才能升华。没有垮世代,摇滚乐不会是如今我们熟知的面貌,从披头四、巴布.狄伦、吉姆.莫瑞森到派蒂.史密斯、理查.海尔乃至音速青春乐团、冲击合唱团等等,不论是纽约站还是伦敦站,垮世代的幽灵与肉身都还继续在列车上加持著我们的摇滚英雄们。

一开始,他们占领曼哈顿,然后他们占领美国,然后是世界。(注1)

一九四○年代,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和金斯堡(Allen Ginsberg)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认识,然后布洛斯(William Burroughs)加入。在那个保守年代的美国,他们终夜畅谈诗歌与小说,聆听爵士,喝酒嗑药,来追求他们相信的真实生活。

当然,他们不是唯一的生活浪子。彼时也有一群白人像他们一样喜爱黑人文化、终日混迹于爵士酒吧、玩世不恭、拒绝传统道德责任。他们被称为「嬉皮士」(Hipster)。著名作家梅勒(Norman Mailer)在其经典文章〈白种黑人White Negro〉中说:「他们唯一的道德,就是去做不论何时何地他们都认为是可能的事,并且……去参与最原始的战争:去为了自己打开一切可能的界线,因为那是自己的真正需求。」马龙.白兰度、詹姆斯.狄恩成了嬉皮士的萤幕代言人。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简称垮世代)的生活方式固然是嬉皮士式的,但他们之所以被标举出来,是因为他们还有文学与思想。

文学上的不法之徒

一九五五年,金斯堡在旧金山朗读他的诗歌《嚎叫》The Howl,从此改变了美国诗歌的语言、节奏、想像,以及其社会意义——自十九世纪的惠特曼之后,从来没有人赋予诗歌如此巨大的文化和政治力量。《嚎叫》是那个时代第一部为那些边缘的、疯狂的和失落的灵魂来说话的伟大诗歌。

一九五七年,凯鲁亚克出版小说《在路上》On the Road,一整代年轻人怀中揣著这本书,上路去寻找自由与自我。

「垮掉的一代」成为战后第一场反文化运动,成为此后一切所有地下与前卫反文化的启蒙者。可是到底什么是“beat”?

凯鲁亚克和同伴们在时代广场和格林威治村的街角听到人们用“beat”这个字来形容那些看来被打倒而失败的人,但这些人其实具有坚实的信念。他们是「美丽的失败者」(注2)。所以,凯鲁亚克用这个字来描述四○年代末期一个疯狂而闪闪发光的hipster新世代。这些人在美国各地晃游,搭便车,衣衫褴褛但却快乐而美丽,因此具有一种特别的灵性。

更具体来说,beat的意思一方面是“beaten down”,是被使用过、被打败的感觉,一种涉及心灵及灵魂最终的赤裸状态。但这个字还有另一个意义“beatific”,一种美好的福缘。因为为了发现个人的真实自我,你必须先沉入你的心理、身体和意识中最秘密、最不敢面对的部分。所以这必须诉诸直接的感官体验,尤其是那些肮脏不堪的经验。因此,垮世代既追求肉欲的直接感受,也在乎灵性的追寻。

《滚石》杂志在一九九七年对金斯堡的讣文中摘要得最好:垮世代或者beat的意思是要「延展个人体验,在被扭曲的事实中、在对性爱的追求中寻找真实,在低下阶层的生活中寻找灵性,以及最重要的,致力于以一种即兴的态度来生活、写作、谈话以及冒险。」

是的,垮掉的一代是文学上的不法之徒。他们不论在主题、写作风格,乃至个人生活上,都在挑战主流价值的单调与安逸,而追求自由、即兴、诚实和解放。例如主题上,不论是〈嚎叫〉、《在路上》或是《裸体午餐》,都涉及药物、性、和各种边缘行为。但是正如同beat这个字的两面性,〈嚎叫〉因为过于猥亵而被法院禁止出版,但那仅仅是因为他召唤出美国文明的潜意识。对金斯堡来说,他的目的是想要「拯救和治疗美国精神」。同样,《在路上》看似是描述一种随性堕落的生活方式,但他是要追问自由的真义,不论是心灵还是肉体的。

只有面对自己的肮脏与腐败,你才能升华。

因为垮世代,摇滚乐有了深度与批判

没有垮世代,摇滚乐不会是如今我们熟知的面貌。

某个意义上,他们在同一个时代发出反叛的声音。当垮世代(乃至更广大的hipster)在五○年代把黑人文化和爵士乐加入他们的诗歌与小说,而形成对主流白人社会的挑战时,猫王和其他人也把黑人的蓝调、R&B改造成摇滚乐,掀起回声更巨大的青年文化。

但那时,摇滚的激情与垮世代的诗歌还没开始交媾。所以摇滚乐只停留在汽车、女孩和青少年的暧昧冲动。

直到六○年代。巴布.狄伦(Bob Dylan)根本就是金斯堡的诗歌配上动人音乐(虽然少了那些猥亵露骨);披头四的歌纵使听不出来垮世代的身影,但Beatles这个字可是把Beetle(甲壳虫)加上他们喜爱的Beat,而结合成的新字。

垮世代模塑了狄伦和披头四,而狄伦和披头四改变了摇滚乐和青年文化。

不只如此。当狄伦、路.瑞德(Lou Reed)、吉姆.莫瑞森(Jim Morrison)捧读起凯鲁亚克和金斯堡的文字后,摇滚乐才开启他黑暗、反叛、挑衅、地下与诗意的旅程。

这个旅程到摇滚的下一场革命,七○年代的庞克,不论是纽约站还是伦敦站,垮世代的幽灵与肉身都还继续在列车上加持著我们的摇滚英雄们。派蒂.史密斯(Patti Smith)、理查.海尔(Richard Hell)乃至音速青春乐团(Sonic Youth),都把金斯堡和布洛斯当作精神导师与良友。冲击合唱团(The Clash)也在专辑及现场演出和金斯堡合作。甚至九○年代的柯特.科本(Kurt Cobain)也和布洛斯合作一张专辑The Priest They Called Him(注3)

是的,过去五十年,垮世代的诗歌、态度与梦想,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更从来没有退潮过。地下丝绒的约翰.凯尔(John Cale)曾说,金斯堡是他们所崇敬的地下/前卫文化的良心。而我要说,没有垮世代,摇滚乐的灵魂将是空洞而苍白的。

 

注:

1.第一句话是借用李欧纳.柯恩(Leonard Cohen)的歌名〈First They Take Manhattan〉。

2.「美丽的失败者」是李欧纳.柯恩的小说名。我认为这个词 非常贴切beat的精神。

3.金斯堡曾经出过几张诗与音乐的专辑。最厉害的是他的最后一张,单曲〈The Ballad of the Skeletons〉,歌词当然是他写的诗,演奏是由Lenny Kay弹贝斯,保罗.麦卡尼弹吉他,菲利普.格拉斯负责弹键盘。唱片封面是由摄影大师罗伯.法兰克(Robert Frank)操刀,MV则是由葛斯.范.桑(Gus Van Sant)导演。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